(教育心理学)第11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定

(选择题)

一、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测量与评定

1.什么是测量与测验

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

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

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施测和评分等)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2.什么是评定

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

(二)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

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能

(三)学习评定的分类(了解)

1.配置性评定

一般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实施,其目的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准备状态。

通俗地讲,即是知道学生的底细

2.形成性评定

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于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3.总结性评定

一般在学期末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此作出较全面的总结性评定。

(四)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1.效度

测量效度是指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如果一致性高,说明这个测验的效度高,反之则低。

2.信度

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验的前后一致性的程度,只有信度高的测验,才能够作为一个稳定可靠的测量工具加以引用。

3.难度

是指一套测验综试题的难易程度。

4.区分度

是测验题目对考生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是测验题目能够鉴别受测者水平的程度。

5.可用性

即测验在解释学生的能力、知识等方面有多大用处;测验的形式与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测验所花的时间和人力是否适合;以及评分是否客观,主持测验是否要经过特殊训练等。如果在这些方面使人不能接受,测验的可用性就低。

二、常用的测验方法

1.论文式测验

2.客观测验

3.标准测验

4.心理测验

(1)智力测验

①,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属于智力测验)

三、常见的几种学习评定量表

(一)图示量表

这种量表是将答案的定序尺度用标线的方法提出来,回答者可在标线的任何一点上画上标记,以表示自己的评定。

(二)形容词量表

这种量表在提出的问题之后,用一组序列化的形容词,或修饰短语提供各种不同程度的答案,回答者在每个形容词或短语上画圈,或做上符号,以表示自己的评定。

(三)数值量表

是为了克服形容词量表不能数量化的缺点而出现的一种量表形式,这种量表只是简单地把数字加在形容词量表上,对每一个等级的答案都标上分数。

(四)行为量表

用以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表现和行为,也可以用来评定教师及其教学,而且还可以不使教师察觉,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资料。因此,这些行为评定的首要前提是准备或设计教学行为的量表,以此表明,被评教师在这个量表中所居的位置。

四、影响学习测量和评定的心理因素

(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怯场;考生由于心理紧张,情绪不安,对那些平时能解答的考题,也会束手无策,以致影响考试的结果和成绩的评定。

(二)教师心理因素的影响

1.宽大误差

即,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它,使得测验的辨别力降低,不利于发挥评定的正常功能。

2.光环效应

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地受到对这个学生总得印象的影响。

3.集中趋势

教师自觉地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

4.逻辑误差

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些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

5.对比误差

教师有对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学习给予较低评价的一种误差。

6.邻近误差

对相邻相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测量   目的   总结性   标线   误差   形容词   测验   量表   倾向   评分   程度   功能   教师   心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