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

(一)发展的方向与顺序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尾梯度

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的,这叫做近末稍梯度

(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

发展的顺序:感觉运动阶段;“前概念水平”的运算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二)发展的一般趋势

1.综合的分化

各部分相对独立的特殊运动是从未分化的浑然一体的运动中分化出来的。

2.平衡化

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以后,个体的运动就逐渐地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

3.概念化

随着不断的发展,儿童的动作便逐渐地不受个别的具体状况支配,能够概括的、抽象的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了。

4.社会化

5.个性化

(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选择题)

1.遗传与环境

2.成熟与学习

3.社会环境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主观能动因素

(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乳儿期(0岁~1岁)——哺乳期

婴儿期(1岁~3岁)——婴儿期

学龄前期(3岁~6岁或7岁)——幼儿园时期

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小学时期

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初中时期

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高中时期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教育意义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基本原则(理解)

1.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他称之为“组织”

2.调节环境的倾向,他称知为“适应”

同化是儿童使新感知的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当遇见的刺激不能与儿童原有的图式配合时,儿童就会求助于顺化(儿童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适应特定情境的过程)。

(二)认知发展的分期(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客观永恒性)

2.思维准备阶段——2岁至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幼儿园,学前

3.思维阶段——7岁至11岁(守恒,思维可逆,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小学

4.抽象思维阶段——11岁至15岁(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约束;能够提出假设,凭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

初中

(三)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出新的智力测验。

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发展学生的智能。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及教育意义

(一)心理社会性的各个阶段(选择题)

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母亲似的人)

2.自主对羞怯、怀疑,从两岁到三岁。(父亲似的人)

3.主动对内疚,从四岁到五岁。(基本家庭)

4.勤奋对自卑,从六岁到11岁。(邻居,学校)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岁到18岁。(同辈集体,校外集团,领导榜样)

6.亲密与和团结对孤立(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初期。(朋友,爱人,竞争,合作,伙伴)

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创造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分工和分担家务)

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完善感对绝望感),老年期。(人类,我的同类)

教育意义:

与其对不良人格防微杜渐,不如积极培养健全的人格。

四、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对教师的启示

(一)道德发展的分期(名词解释,简答题)

1.水平A:前习俗阶段

(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2)操作与关系倾向。

2.水平B:习俗阶段

(3)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4)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3.水平C:后习俗阶段

(5)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6)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二)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

柯尔柏格道德发展论给予教师的启示为:

①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

②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③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个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求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认知   学龄   儿童心理   名词解释   选择题   社会发展   倾向   思维   道德   时期   意义   因素   阶段   水平   理论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