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能够引经据典,人们通常会觉得——有文化。

但有时候,过犹不及。

汪涵,就曾因为非常喜欢在自己的节目里“引经据典”,招来人们对其抖机灵,重复别人想法的指责。说他爱“装”,徒有文化之表,却无文化之实。

于是汪涵真的有没有文化,成了个争论的焦点。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年轻时的汪涵还不叫汪涵。

那时候他叫王建刚,后来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青少年时期他身体总是不太好,曾经两度休学。

有次看了《少林寺》,他一拍脑袋,突发奇想要学片中主角,用点穴为自己治病。

结果上午给自己点穴,下午就咳了血。

之后便经常大口大口吐血。

现在回想,应该庆幸,那个年代电视上还没有《武林外传》和一位叫“白展堂”的男人,不然估计汪涵能把自己点没了。

无奈之下,汪父只能让儿子休学养身体。

那一年,汪涵初三。

但有时候,就是这么巧。

曾经因为身体耽误了自己学习的汪涵,后来却因为身体打开了知识的新世界。

故事还要从2007年说起。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快乐男声》的录制现场,某个下午,汪涵开始狂飙鼻血。

消息一传开,坊间大呼他“肝癌”、“病重”。

汪涵感到身心俱疲,他人生中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惶恐和迷茫。

于是,时年36岁的汪涵决定先缓缓工作。

经人介绍,他来到长沙边上一个叫做靖港的小镇休养。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这段时间,他结识了著名学者、书法家虞逸夫,并拜入老先生门下,成为虞逸夫的关门弟子。

虞老,别名天遗老人,那时已经年愈九旬。

学识渊博,潜心研究文史,擅长文物考古和诗词书法。

曾被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称赞为:“惠书文辞书法俱美,论诗甚有见地。”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于是汪涵开始读《四书》,看佛经,学老庄,用《周易》总领领悟。

但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放下一些事情,变得释怀。

虞老告诉汪涵:“大师弘法才有多大的道场,而如今你一次节目,有多少人在看、在受影响,以此来做些正面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功德。”

这让汪涵醍醐灌顶。

他开始尝试在节目中融入更多古典文化,并希望这些能润物细无声的敲开人们心。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在和老师相处期间,为给虞老和远在北京的冯其庸老先生鸿雁传诗,汪涵还经常打“飞的”往返与湖南、北京两地。

这段故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在文化圈流传。

走出靖港回到舞台的汪涵,和从前相比也有了显著变化。

录制《偶像来了》,他们撑着油纸伞走在古镇的青石路上,汪涵突然诗从口出:

离离山间树,灼灼陌上花。

骤雨息人迹,犬吠见农家。

蓬草引门径,粗陶盛淡茶。

老妇笑问客,何来话桑麻。

同行的赵雅芝被这即兴发挥惊的目瞪口呆,赞不绝口。

林青霞有感汪涵,还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第一次跟他见面,他手上拿着一把扇子,偶尔拉开来扇扇,扇面上写着漂亮的毛笔字,一面有两个大字“乐观”,一面有几行小诗,清风拂面,满纸文气,我们这儿有个才子”。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身为《天天向上》的制片人,汪涵开始在节目中大量的邀请国学大师、民乐大师、民间匠人、中医泰斗。

为什么?

汪涵说:“想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更重要的是,汪涵也会适时的,在节目中讲解这些“国粹”由来。

在节目里“讲故事”,成为了汪涵的标志性动作,即便这可能招来部分非议。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回想1996年,刚刚毕业的汪建刚,进入湖南经济电视台。

在这里工作,他睡过体育馆,爬过剧场横梁,什么脏活苦活都干过。

甚至,因为迟迟混不出头,后来老婆还和他离了婚。

汪涵,宁可被骂也要“讲故事”

那时候汪涵做的很多事,不是失败,就是正在失败的路上:扛着摄像机去探班《还珠格格》剧组,拍回来画面全糊,领导气得半天都不搭理他。

但是,汪涵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股认真劲,和初心。

就像少年的他认真到把自己点穴到吐血。

所以,回到功成名就后的现在,在舞台上,他也足够认真的在分享。

马东说过一句话:

“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汪涵有没有文化,我们不去评判。

但至少在娱乐至上的环境里,汪涵的这一抹努力,我们看到了。

文/圈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还珠格格   小诗   周易   苦活   新世界   大口   引经据典   湖南   国学   老先生   北京   大师   身体   节目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