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大德元年(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延祐七年(1320年),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至正十六年(1356年),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洪武二年(1369年),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始筑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清承明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废除清制,置兴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兴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隶州、兴化府所辖各县隶之。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

中国名城系列:唐时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光明之城——泉州(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泉州   永宁   德化   永春   惠安   安溪   兴化   金门   南安   莆田   中书省   晋江   时世   海防   光明   厦门   福建   口岸   名城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