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疫之中,没人能置之度外。如今终于见到了曙光,心情却只有酸楚,没有欢畅。也难怪,刚刚经历的苦难,一夜之间就转成欢歌笑语,确是件很难做到的事!

于是便又乱翻书,无意中翻到了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看云》。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云南看云》是沈先生1940年写的一篇短文,当年发表在《大公报》上。查了一下先生履历,这篇短文正是他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所作。届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破半个中国,先生辗转流浪到云南,其实并没有安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他每天还要钻防空洞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

在这样的形势下,先生写下了这篇描写自然景色“云”的文章,而且写得相当优美。莫非先生真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当然不是。

那么,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一、大自然永远是宁静致远,恬淡幽美的。它才不管你是什么心情,亘古不变地沿袭下去,直至永远……

先生沿袭与《边城》一样的恬淡笔墨,哪怕是在防空洞里躲避落在头上的炸弹。这应当是文人的风骨,文人的笔墨,文人的操守。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写战争片,自然也就没必要枪炮轰鸣,鲜血淋漓!

但是,没有枪炮声不等于没有波折,没有磨难。还是看看先生笔下的云吧:

河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当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湖湘的云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和成熟,使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和进取精神。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却不尽相同,巫峡峨眉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云南的云……

够了,写的确实是云,而且是美到极致的云,但我们也看到了,哪一片云都和我们密不可分,都和人类密切相关。只要我们认真去读,轻易便可以读出来,作者虽然写的是云,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人……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二、这是个什么样的云呢?它让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作者循循善诱,亦步亦趋,层层递进,剥开了云层里包裹的内核。

当我们看到这形形色色,神采各异,效果有变,各有表达的“云”时,我们自然而然会跟着作者的笔,来层层递进的开始了思考。

看到这种云彩时,我们会轻轻叹一口气,将会发出“大好河山”的感慨。这东西给我们一种无言之教,比目前政论家的文章,宣传家的讲演,杂文家的讽剌文,都高明得多,深刻得多,同时还美丽得多。

看到没有,看云彩是不白看的,它让人看到了美,当然也透过美看到了丑,看到了愚昧,看到了道貌岸然冠冕堂下的腐朽和糜烂。这不就是看云的好处么。

继续读下去,我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八十年前的事情恍若昨日。请看:

在美丽的天空下,我们每天能看到的,除了空洞的论文,不通的演讲,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挤挤挨挨,皆为利往……云南的云即或再美丽,对于多数人还似乎毫无意义可言了。

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这哪里是在写云啊,分明是在写人,写事,写环境,写形势,写价值观和人生观……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三、看似温婉柔润的文笔,也还是不得不露出犀利的锋芒,因为主题思想需要这样做,否则无法阐述清楚云中的色彩和内涵。

同样是看云,每个人看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尤其悲哀的是,有的人不仅没有看到云的美丽风采,更没有看到隐喻在云彩后的忧国忧民,反而看到了另一个景观:

本市在连续警报中,二十万市民无不早早地跑到郊外去,向天空把脖颈昂酸,无一人不看到几片天空飘过的浮云。仰望结果,不过增加了许多人对于财富得失的忧心罢了:我的越币下落了,我的汽油上涨了,我从公家赚了八万三……

作者在文中反复发问: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时刻,如果我们都采取这种实用主义,都这样糊口混日子了事,我们这个民族怎么办?这个国家的明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

行文至此,作者忧国忧民的写作意图已经一目了然了。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四、以物喻意,借景抒情,这种行文结构当然算不上新颖。但从《云南看云》的字里行间,我们却轻易就能看到,在那美丽多彩的云朵背后,蕴涵的巨大情感能量在酝酿,在蓄势,最后终于爆发出来。

一篇小短文,竟蕴含如此巨大的容量,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先前读过沈先生的《边城》,还拙笔专门写过一篇所谓的书评。先生柔情似水的文笔,水墨丹青画般的文风,奠定了沈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牢固地位。在这种先入为主的基础上,我便忽视了先生的其它著作。看来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不论它是长篇巨著,还是小品短文,都同样不可小觑。这也更加验证了巴金先生说的那句话:写作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沈先生看来确实在这方面已经达到了无技巧的高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云南看云》:从沈从文先生的这篇短文,我们读到了什么?

放下《云南看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当下尚未绝迹的疫情。在如此重大的灾难面前,几千条鲜活的生命,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国家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几万名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无数公务人员日以继夜与疫磨博斗,竟还有些不和谐的声音,确有些不合适宜。

所以,我们不妨读一读《云南看云》,或许对解决争论不休的两种观点,会有一些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云南   短文   粗中有细   忧国忧民   边城   日本   恬淡   笔墨   云彩   文人   生命   技巧   美丽   作者   天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