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蝉,就是知了猴。每到夏至,知了声声之际,我们一家三口就开始和蝉打交道了,因为女儿超喜欢,因为我们发现其中大有禅机。

我是东北人,黑龙江边长大的,没见过这东西,第一次知道它是在书上,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山东的餐桌上,当时我欣喜地扒拉着一盘炸金蝉,也顾不得旁人的眼色了。这就是“金蝉脱壳”的蝉?这就是小说里常说的南方孩子“粘知了”的“知了猴”?唉,可怜,都成年了,才第一次知道这东西就是个瞎呼呼的像个长了翅膀的屎壳郎似的昆虫,竟然如此美味。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开始,我们和邻居们一样,仲夏之际,晚饭后的余暇时光就是打着手电钻树趟子,期冀着每一个发现,满足着内心猎奇的欲望。那情景,蔚为壮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社区组织的挖宝活动呢,无论男女老少,都兴致勃勃,满怀希望——说是一脸贪婪更为恰当。不过热闹是足够了,期间大呼小叫的声音此起彼伏,分外刺激,小小树林,夜幕下,人们很快就会陷入一种迷幻般的竞赛氛围里不能自拔——这是很值得深思的,小小知了,却激起了人性之恶,许多人由奔超市抢鸡蛋时的强自收敛一变而为肆无忌惮的野蛮扫荡:吵架的多起来,拎着铁锹领着儿子挖树根的老爷子也很有几个……更疯狂的是职业捕蝉者,有的很年轻,骑着摩托车,一晚上要扫荡方圆几十里大小树林,听说一个知了涨到五角钱了。


唉,明明是一种生活乐趣,也彻底变了味,我们很快就退出了,也不再吃了。

女儿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又重新出山了,但只是抓来养着,因为女儿舍不得这些小生命,尤其是要看到它们一点点金蝉脱壳,一点点羽化成仙……别说孩子了,连我都着迷了。所以,夜晚来临,有时孩子没空,我也会打着手电钻到小区外的环城公园的杨树林中,徘徊复徘徊地折腾好几个时辰才会意犹未尽地返回。

开始只会照树,扫描附近低矮灌木丛,因为知了一钻出来就要急着上树,最不济也要找个离开地面的支撑物,然后脱壳,它的时间很紧迫,所以,就像不断从地上冒出来的特种兵,前赴后继,不问结果,只求达标。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那程序都是相同的,那姿态也一律是标配的。只要上了树,它们就摇身一变,成了体操运动员,或者更像是跳水运动员。

慢慢地,我也会从地面上发现端倪——这小东西在地下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长达四年,而且不是长眠不醒,而是像洞穴人一样不停地挖地道,最后,它认为可以了,就抓破地面,透气了,于是,危险也来了。我也学会用小棍抠这些小孔,顶多二寸之内,这家伙就束手就擒了。

我们都知道知了是个声名远播的歌唱家,它从上树开始就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也就个把月吧,然后就会中风似的一头栽下来成了死禅,所以它唱的很歇斯底里,基本上属于摇滚派的,而且不要伴奏。四年努力只为了个把月的尽兴?令人叹惋,所以它很得诗人们青睐。虞世南和骆宾王都有咏叹,最有名的就是那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女儿最喜欢的不是听它唱歌,而是喜欢它那神奇的三变。

一变,从地下工作者变成地上特种兵。细思起来就觉得犹如国际大片一样惊悚:找准时机出洞,然后瞎碰乱撞寻找隐身之地,稍有差池,运气稍差就成了人类的盘中餐了。当然,它还有许多天敌,好像是个小动物就能欺负它,好可怜啊!

二变:蝶化,金蝉脱壳。我们常常目不转瞬地用手电照着,看着它在树上缓慢地颤巍巍地向上爬着,很快,它停下来,一动不动,这个静态时间长短不一,犹如孕妇分娩,有的过了预期还是不见动静,就这样被寻觅的人们一把薅过来,及至进了冰箱,仍然还是原包装。有的够干脆,刚爬上树,接着它的身体就变得膨胀,背部变得饱满,就开始了裂变,这倒符合紧急避难的生存原则。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刻,如果你把它看做是平等的生命,你可以想像到那无声的撕心裂肺的痛楚,完整的躯体突然在背部裂开,露出白嫩的肌体——多疼啊!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如果有点耐心,不至于走马灯一样以攫取食用为目的,那就可以有机会欣赏到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我甚至会想,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三日顿悟,大笑三声而出……是否是仔细地在观摩了蝉之裂变?由“蝉”而“禅”?我觉得很可能!

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女儿都屏住呼吸,极虔诚地行注目礼,谛听着,膜拜着,仿佛听见它在剧烈地呻吟,挣命地喘息,它的背部肌肉在撕裂着,一点点剥离外壳,它的四肢它的细细的小爪子一下一下地挣脱着旧壳……它咬紧牙关,身体继续后挺——出来了,看,它全身抖颤着,两只新褪出来的鲜嫩洁白的前爪死死地抓住已成背景的空壳,身体开始向后仰——仰——再仰,然后它突然一个空翻,全身站在了壳上,这个动作极其迅速,难度系数2·0。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它的翅膀开始逐渐变绿,缓缓地从绿白黄相间的身体上散开,开始迎风舒展,最后,它像一个出浴的美人一样骄傲地站在泳池边,顾盼生风!哇,好美呀,犹如波提切笔下站在海边贝壳上的维纳斯;它又像一架缓缓驶上跑到的迷你飞机,正整装待发。在风中,它的身体很快变了颜色,色彩开始加深,开始变黑。它的翅膀也由白中泛绿变成绿地白边,再到透明……步步惊魂,丝毫错不得,半步急不得,多沉稳,多熟练——四年里一直都在准备吗?四年1500个日夜苦熬苦干当矿工就是为了这一时刻吗?真是太辛苦了!

感谢这场精彩的裂变,我和女儿也在深深的叹惋中,感到有所收获,有所顿悟,生命需要裂变,其实,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段成长和蜕变,都具有金蝉裂变一样的性质和程序,都一样的无可避免和严谨庄严,只是我们常常无动于衷地麻木地经过而非深切地感受和洞悟,放任无数“成佛”的机会白白流失而已。

脱壳之后的蝉蜕变成了金色,古色古香的,就那么牢固地原样留在树上,可以想见,知了裂变时四爪该是倾尽了全身之力了——真是拼力一搏啊!我们常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是把人视作金蝉了吧?

不过这种惊心动魄的现场体验要赶巧,而且,需要有我们这样充满耐心的欣赏才行。多数时候,我们带回家的是还不到裂变时间的四处爬的浑身酱色的原装猴子,也有恰好已经完成裂变了,正在风干的那种。

三变,成蝉。这时候,它是真的蝉了,浑身所有部位都具有了成蝉的模样,只是还很虚弱,它需要休息,有时需要歇上很久,这也是我们要把它们拿回去养的原因,要让它们远离危险,好好休息一下。

回去的时候,我们总是挂的衣服上到处都是蝉宝宝,就这样成就感十足地回家了。蝉刚出壳要冒出许多体液,这种水一触碰到就变成黑色,沾到衣服上就无法清洗了。女儿的夏天衣服好多件都是这种蝉衣。

蝉养在窗台上,它们钉在纱窗上,整晚都在思考,可能是在酝酿歌词大意吧。天刚一亮,就开始扑叫嘶鸣了,这时候,我们就打开窗子,让它们一个个飞出去,去吧,去歌唱吧!去把生命涂上辉煌的色彩吧!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尽情地唱上一个月,然后在某个清晨,叫声戛然而止,然后就听啪嗒一声,知了猴回归了大地,一切重新轮回,啊,它真的应该叫做——禅!

西游记里有个金蝉子,他就是转世而来的如来派新势力唐僧。有何深意?“金蝉脱壳”后的一变竟然如此炫世!唐僧取经的过程不就是在诠释这场惊天之变吗?由此看来,蝉地下苦修,是在参禅,在礼佛,裂变而出的一个月是在布道——它竭尽一生在嘶喊:知——了……我们知了吗?

人生如蝉,知了知了。

捉蝉养蝉参禅——人生如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上树   唐僧   金蝉脱壳   脱壳   特种兵   背部   知了   全身   翅膀   女儿   衣服   身体   生命   发现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