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思想批判

人的思想可以分为认识、意志和情感三大部分,它们虽然彼此相连,但各有自身的领地。认识相关于真的问题,意志相关于善的问题,情感相关于美的问题。因此认识、意志和情感的领地不容相互混淆,将认识变成了意志和情感,或者将意志和情感置换成认识。只有当确定了认识、意志和情感的边界之后,人们才能考虑它们之间的关联,甚至是它们三者的统一性。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彭富春:思想批判

■ 文| 彭富春

思想批判即对思想进行划界。

思想是关于存在的思想,也就是关于事物的思想。但思想在其思考过程中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切中了存在,这便让思想自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人们将人的思想比喻成一种内在的看的行为,而看本身可以分为盲目、意见和洞见等。盲目是没有看的能力或者是遮蔽了看的视野,于是眼睛什么也没有看到。这种思想就是无知。意见虽然能看并看到了事物,但是它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周边,而没有看到事物自身。同时它以自己的臆想为主,因此会产生很多意见,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这种思想就是想法。洞见是一种真正的看,它不仅看到了事物,而且看到了事物的自身的本性,也就是看到了唯一的真理。这种思想就是真知。严格说来,思想正是消除盲目、排除意见而达到洞见的过程。只有洞见或者真知才是真正的思想本身。

但思想就其自身而言,具有建筑学结构的本性,因此它包括了一些构成要素。一般而言,人的思想可以分为认识、意志和情感三大部分,它们虽然彼此相连,但各有自身的领地。认识相关于真的问题,意志相关于善的问题,情感相关于美的问题。因此认识、意志和情感的领地不容相互混淆,将认识变成了意志和情感,或者将意志和情感置换成认识。只有当确定了认识、意志和情感的边界之后,人们才能考虑它们之间的关联,甚至是它们三者的统一性。

但将思想区分为认识、意志和情感三个部分仍然是将思想等同于理性,并且是在理性内部的区分。因此认识、意志和情感也可以说成是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和诗意(创造)理性。但理性的毁灭和死亡已经意味着它达到了其最大的边界。于是问题不是理性自身的划界,而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的揭示。非理性表现为经验、体验、欲望、情绪等,它们在本性上是疯狂的。思想不仅是理性的,而且也是疯狂的。这样一种疯狂的思想已经超出了理性的界限,而直接呈示人的存在的真实面目。

思想已经在自己的思想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这要求思想批判对于思想的形态重新进行划界。根据思想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它可分为关于欲望的思想、关于工具的思想和关于智慧的思想。一种关于欲望的思想是欲望的叙述,尤其是身体欲望的叙述。它自身是欲望的显现、遮蔽、变形、转移、替代和升华等。一种关于工具的思想不仅思考工具,而且将自身变成工具。这种思想的当代形态最典型的是技术性的思想。它是计算、规划、设计等。一种关于智慧的思想是对于已有智慧的回顾和将来智慧的前瞻。它听从道的召唤,并意在为人的存在思索出一条或者多条道路出来。

对于当代中国思想来说,思想批判不仅要对于思想的一般形态进行划界,而且要对于思想的历史形态进行划界。所谓的思想的历史形态表现为已思考的,而且具体地表现为西方和中国思想的历史。思想批判在此的任务是:分辨西方思想的历史本身,同时分辨中国思想的历史本身,最后标明中西思想的边界。

一般认为,西方的思想的本性是理性。但这种说法还必须获得更具体的规定,也就是要考虑理性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古希腊推崇理论理性,主张沉思的生活是人的最高的生活;中世纪则凸显了实践理性,强调了上帝的意志以及人对于它的服从;近代则发展了创造理性或者是诗意理性,揭示了思想自身的设立和对于世界的设立。但现代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主题不再是理性,而是存在,特别是人的存在。同时不是理性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理性。这使思想的形态也改变自身,它不是逻辑,而是源于存在本身的经验。但后现代断定现代思想仍然保持传统思想的遗迹,因此它要消除其形而上学的残余。后现代将语言形成了自身的主题。语言是差异的、断裂的、甚至是悖论性的。从对于语言的探讨出发,后现代建立了思想的解构或者是消解策略。

与西方思想的历史不同,中国只有朝代的更替,并无所谓时代性的变化。时代是时间的中断,而朝代是时间的轮回。虽然中国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思想潮流,并具有复杂的演变,但其基本主干是儒道禅三家。它们主宰了中国思想的历史,并影响了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儒道禅之所以成为中国思想的主干,是因为他们揭示了中国人生活世界的三个方面:自然、社会、心灵。但其中自然是规定性的,天人合一是基调性的。因此中国的历史可以称为是自然主义的时代。与传统相异,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后自然或后自然主义时代,因为自然和天人合一已经失去了它对于人类的规定性。自然性终结之后,时代会出现各种可能的东西。毫不奇怪,在这样的时代里,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因素都混杂在一起。

无论是对于西方人,还是对于中国人,当代一个命运般的事实是:全球化加剧了中西文化、思想的相遇和碰撞。因此任何一方都必须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思想的“他者”,并进行比较。于是哲学或者思想自身就成为了比较哲学或比较思想。当然,比较不是两种以上的材料的排列,更不是随心所欲的比附,而是批判。这就是说,比较不仅要找到中西思想的同一性,而且要找到其差异性,亦即边界。此边界之处正是当代思想的真正开端之处。在这样的意义上,当代的思想批判就是走在中西思想的边界上。

彭富春:思想批判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论大道》,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思想   儒道   后现代   领地   边界   中国   形态   意志   理性   事物   欲望   自然   情感   时代   历史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