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爱的过程

人要获得爱的能力,就是要听从爱自身的召唤,让爱使自己成为能够去爱的主爱。这也充分表明,爱不是源于个人自私的动机,而是出于爱本身的无私的丰富的馈赠。

彭富春:爱的过程

■ 文| 彭富春

但我们尤为关注的不是对于这种种爱的关系的组合的描述,而是对于主爱和被爱在爱的过程中是如何去爱的。

爱当然表现为一种情态。它不仅会爆发为一定的激情,而且会持续为一定的心境。爱的情态是一种特别的情态,它使人从日常生活世界的种种情态中分离出来,而显示出特别的面貌。例如,处于恋爱中的男女就不同于一般的男女,其情态也不同于其没有恋爱时的情态。它是一种美的感觉,不仅人自身美化了,而且整个世界都美化了。由此有幸福、快乐和满足等。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人去爱或者被爱时体验到欢乐,而当人的爱丧失和剥夺时则会痛苦。爱的欢乐和痛苦实际上是爱的情态的两极,但又是交错在一起的。于是,欢乐复痛苦,痛苦复欢乐。

爱不仅是一种情态,而且是一种意向。正是意向性揭示了爱作为去爱的本性。 但去爱作为爱的意向性是如何可能的呢?一般而言,各种具体的爱都是有根源的,正如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总是因为什么或者是为了什么去爱其所爱的。但作为爱本身是没有根源的,它就是存在自身,它就是存在的给予。去存在就是去爱,去给予。它既不因为什么,也不为了什么。因此,人类之爱在最后都必须升华到这种存在之爱,从有根据到无根据,从有缘有故到无缘无故。这种没有根据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

当主爱去爱的时候,人的爱表现为爱的意愿和意志。人要去爱一个人或者一个物,或者相反不要去爱它们。在此,虽然爱在本性上是一种情感和情绪,但却被意志所支配。意志决定了人们去爱或者不去爱。同时,意志也在这样的过程中经历自身的决断。但不管是有意志还是无意志,也不管意志是强大的或者是衰弱的,它自身都阻碍了爱作为去爱的意向性。这在于去爱的根本不是爱的意志,而是爱的能力。

同时,也许爱的意志破坏了爱的能力,使主爱不能成为主爱。但爱的能力绝对不是人的身体或者心灵的某种才能或者技能,凭借于此,人就可以成为主爱,并且去爱。爱的能力是爱自身的可能性,也就是它自身的给予的能力。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的生命之泉。人要获得爱的能力,就是要听从爱自身的召唤,让爱使自己成为能够去爱的主爱。这也充分表明,爱不是源于个人自私的动机,而是出于爱本身的无私的丰富的馈赠。

但去爱一个人或者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说过,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更不是它的一种极端变异的形态—占有。但是去爱就是向被爱表达自己难以言说的爱慕之情吗?或者是喋喋不休地重复“我爱你”这样空洞的声音吗?全然不是。爱的意向性表明,爱是指向某物和朝向某物的。但爱的指向和朝向并不是一种心灵的定向,而是一种投射和建构。爱作为意向性行为就是创造和构造。这就是说,去爱不仅使主爱成为有爱心之人,而且使被爱成为可爱之人或物。因此,去爱作为构造是让主爱和被爱去存在,去生成,也就是进入生活世界的游戏之中,成为新的人和新的物。在这样的意义上,去爱作为创造就是开端,是让人和物的存在第一次开始发生。同时,去爱也是让其成长,让其生成。最后,去爱还是守护,让所爱之人物不要受到伤害。

正是因为去爱是创造的活动,所以被爱才能在爱之中将自身的独特的意义显现出来。被爱的存在并不是如一自然存在物那样站立在那里,而具有自身不变的特性,等待着主爱来激发情感,而是一个为爱的意向性所创造的构成物。这意味着,没有爱的构造,被爱是不存在的;被爱即使是存在的,也是不在场的,或者是遮蔽的。被爱只是在爱的意向性的构造中才成为所爱,也就是生成出并展现出它的可爱之处。正如一个被爱的人会充分地显露出自己独特的美一样,那些被爱的万物也会去掉自身的面纱,而展露出其未曾揭示的面容。这正是爱的神奇的地方。

但在爱的意向性结构和行为中,主爱和被爱的关系是互动的。这就是说,去爱或者爱的实现不是单恋,而是相爱,是相互之爱。一般所谓的单相思并不是真正的爱,而是爱的残缺形态,并因此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真正的爱是主爱和被爱的相互构造。一方面主爱将自身的爱给予被爱,另一方面被爱也将自身的爱给予主爱。于是,去爱作为相爱就成为了爱的圆舞,是爱的相互传递的游戏。在这样爱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主爱自身成为了被爱,同时,被爱也成为了主爱。

每一个爱的游戏者不仅相互交换角色,而且同时拥有主爱和被爱两重角色。由此也使每一个爱者将自身保持为既是差异的,又是平等的。爱的游戏的相互构造的奇妙之处在于,主爱不仅让被爱存在和生长,而且也让自身存在和生长,因此是共同的存在和生长。于是,爱作为相爱的游戏的结果既不是两败俱伤,也不是你死我活,甚至也不是无意义的零和,而是无法计算的双赢。在这样的意义上,爱是生死相随的,是永恒的,因为它在相互之爱中克服了自身的有限性,而成为无穷尽的。#大道哲学#

彭富春:爱的过程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慧能   人民出版社   意向性   情态   无缘无故   朝向   国学   根源   意志   生长   也就是   痛苦   欢乐   过程   能力   游戏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