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创造

生活世界要在艺术的指引下越过自身的现实边界,而创造出新的生活世界。只要艺术是对于生活世界的指引的话,那么艺术就不只是生活世界自身的创造,而且也是对于生活世界的创造。

彭富春: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创造

■ 文| 彭富春

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理解为模仿和表现,甚至理解为与生活无关的抽象,都具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并具有一定艺术现象的基础。但它们也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限度,即只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艺术和生活关系的某一方面。同时它们将生活作为客体,艺术作为主体,构成了主客体的关系。所谓艺术的模仿说和反映说,甚至表现论和抽象论就是基于这种根本关系,并且是它的各种变式。

为了真正揭示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本性,我们既要抛弃上述各种理论的先见,也要跳出对于某种特别的艺术现象的实证性的观察,而得出结论。事情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回复到艺术和生活的根本关系上去,即艺术处在生活的边界上,一方面它属于生活,另一方面它超出生活。

我们说艺术属于生活,就是说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既不能认为生活是一个方面,艺术是另一个方面,也不能认为生活是客体,艺术是主体。艺术作为人的活动,既不是纯粹的自然活动,也不是梦想和幻觉,它就在生活之中。但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仿佛在物质现实的活动之后再附加艺术这种精神活动一样,而是必须的,是生活世界本身不可或缺的。艺术对于生活自身的构成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使生活世界成为可能。

这不仅意味着艺术让生活不是残缺的,即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精神文明,而且意味着让现实生活不再囿于自身的现实性,而走向可能性。艺术作为人的创造性的活动不是一种与现实不同的可能性,而是一种使现实走向可能和使可能走向现实的活动,是使可能成为可能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生活的本性。因此,艺术在根本上是生活自身的创造。

我们说艺术超出生活,就是说艺术自身作为一个整体与生活的整体相分离。但这种艺术的分离并不是一种与生活的绝对的隔离,让自身成为一个孤立的实体,而是处在生活世界的边界上,和它保持一种特别的张力,既亲近又远离。基于这样一种独特的位置,艺术获得了一个特别的视角。一方面,艺术能够回到生活世界,它洞察生活世界的整体,由此理解并揭示生活世界的真相;另一方面,艺术能够超出生活世界而去,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可能世界,它也就是一个关于美自身的世界。

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性,人们认为艺术是完美的,生活是不完美的。因此,艺术是生活的蓝本,生活要模仿艺术。同时,艺术要改造生活和创造生活。于是,一个处于生活世界边界上的艺术就不只是自身超离生活世界而去,而是要引导生活世界超离自身而去。这就是说,生活世界要在艺术的指引下越过自身的现实边界,而创造出新的生活世界。只要艺术是对于生活世界的指引的话,那么艺术就不只是生活世界自身的创造,而且也是对于生活世界的创造。#大道哲学#

彭富春: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创造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慧能   人民出版社   孔子   艺术   客体   世界   边界   国学   抽象   本性   可能性   主体   走向   现实   关系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