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艺术与生活的转化

生活艺术化意味着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因此,它绝对不能误解为当生活是贫乏的时候,让艺术来装饰和点缀生活,让生活自身变得更美,更有情调。这样一种对于艺术的美化只不过是粉饰太平,而掩盖了存在的真相。生活的艺术化也绝对不是当生活本身还远离艺术的本性的时候,让艺术下降而与之持平,相反它应该是生活自身的提升。于是,生活艺术化在根本上是生活本身成为艺术性的创造。

彭富春:艺术与生活的转化

■ 文| 彭富春

我们揭示了艺术和生活关系的一般特性。艺术和生活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生成,合为一体。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世界中所遭遇到的历史情形完全是他样的。在这里,生活和艺术是分开的,生活不是艺术,艺术不是生活。

一方面生活不是艺术。人的现实世界的生活包括了许多方面,有以衣食住行为中心的日常的身体行为;有以物质生产等劳作为主的经济活动;还有以人与人交往为主导的语言行为。在这种种行为中,人们所经验的是单一、重复、平淡,无创造性可言,无艺术性可言。不仅如此,人们甚至会经验到更多非艺术和反艺术的事情,如日常生活的焦虑和无聊、物质生产劳动的异化和语言世界的禁锢等。

另一方面艺术不是生活。艺术不是大多数人的事情,而只是艺术家的事情。他们是诗人、画家、音乐家,甚至是一些娱乐界的各种明星等。这些人仿佛诸神一样,不是生存于现实世界中,而是在超现实世界中。艺术成为了一特别的分工化的职业。当然一般大众也有和艺术打交道的可能。但这往往发生在一特别的时间,也许在一些休闲的时刻,如晚上、周末和假日,也许在各种节日。它也发生在一特别的地点,一般是在美术馆、音乐厅和其他的艺术场所。

艺术不是生活和生活不是艺术是它们之间真正关系的本性的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指艺术和生活没有任何关联,仿佛风马牛不相及一样,而是指一种固有本性的剥离和丧失。因此,它在其自身就包含了一种肯定的运动,即朝向它们本性的回复。于是,在艺术不是生活和生活不是艺术的历史现实的同时,发生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如果说这样一种运动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还只是作为一种审美的理念的话,那么在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的历史时期里,它则开始趋向一种现实。

生活艺术化意味着生活本身成为艺术。因此,它绝对不能误解为当生活是贫乏的时候,让艺术来装饰和点缀生活,让生活自身变得更美,更有情调。这样一种对于艺术的美化只不过是粉饰太平,而掩盖了存在的真相。生活的艺术化也绝对不是当生活本身还远离艺术的本性的时候,让艺术下降而与之持平,相反它应该是生活自身的提升。于是,生活艺术化在根本上是生活本身成为艺术性的创造。#大道哲学#

彭富春:艺术与生活的转化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慧能   人民出版社   艺术   艺术性   贫乏   国学   情调   点缀   本性   误解   真相   事情   现实   历史   世界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