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五十五 穷打和尚


聊斋故事五十五   穷打和尚

早先年,辽北八岔沟里有个姓王的财主,外号叫王二算子,王二算子年轻时没啥家底,只有祖上传下来的几亩地,但是他过日子能算计,会划拉,善折腾。地里种什么,家里养什么,往里买什么,往外卖什么,经他在心上一折个儿,总能比别人多绕进来几个钱。

有一年,他抓农闲出去跑了趟买卖,回来后家就发了,人们就见他买房子置地,谁也摸不清他到底发了多大财。发财归发财,王二算子过日子还是像过去那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

没几年,家里已经田地连成片,深宅套大院,黑马成群赶,猪牛羊满圈了,王二算子发了财,家里人丁却不旺,干顷地里一棵苗,只有一个独生子,儿子是他的命根根儿,心尖尖儿,为了让儿子能守住家业,他给儿子取名叫守财。

谁曾想,娇养儿子不得济,王守财从小就不着调儿,一天书也念不进去,整天东游西逛,哪有坏事到哪。长大后,他又结交一些狐朋到友,整天价要钱闹鬼,吃喝玩乐,花钱如流水,成了十足的败家子儿

王二算子见儿子不成器,没少掰皮说馅儿地劝说,儿子毛病惯成了,根本不进盐酱反而嫌他唠叨,往往没等他把话说完,儿子就抬屁股走了

王二算子真发愁,照这样下去,自己好容易积攒下的家业早晚得踢蹬在儿子手里。他担心,眼下自己在世咋都好说,哪天真要一置腿见了间王,家里没了搂钱粑,只剩下漏底的装钱匣,儿子就得上大街喝西北风。

王二算子到底能算计,让他算计出个主意来。他想,现在我说啥儿子也听不进去,我要死了,他没靠了,就该想起我说的话了,我给他留份遗嘱,他要照着我说的去做,家业准能守往。王二算子满肚子念开了过日子的经,真想一股脑儿全传给儿子。可他知道儿子的脾气,怕儿子嫌他叨,看遗嘱时不耐烦,就挑紧要的编了几句词,写在纸上收藏起来。

没过多久,王二算子得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了。这一天,他看自己不行了,就把儿子叫到身边,掏出来那份遗啊,吃力地说:“儿呀,爹不行了,这份家业交给你了·怎么掌管,都写在这张纸上了,你看时别心烦,一定要耐着性子看完,句句话你要都照着办了,爹不在,你照样过好日子,”

王守财虽说不务正业,对老爹还有一份孝心。看父亲临死还挂念自己,他鼻涕眼泪一起流,起誓发思地说:“爹,你放心吧,以前我没听你的话,往后,你这上咋说我咋做,管保不差样!

王二算子还想嘱咐几句,一口气没上来,死了。

王守财发送完父亲,打开遗嘱看上面写些啥,全不认识。也难怪,他从小没正经念过书。有心问问旁人,磨不开脸面,他就找了个学堂里的小尕给他念,那小尕高声念起

铲地不铲草

放帐不用讨;

顿饭一个鸡,

端碗别忘刘二皮

穷时打和尚

楼头给一棒

小尕念完,王守财咧开大嘴笑了,说:“过日子就这么点儿事呀,瞧我爹那个不放心的劲儿!这做起来有啥难的?”他把遗嘱收好,真就照样做了

春天里,种子下了地,几场春雨过后,草和苗噌地拱出土皮儿,开始铲头避地了。

王守财叫来家里扛活的打头的,说:“听着,我爹生前留下话了,我家铲地不铲草,你们锄时要是伤了草,我可扣工钱!”

打头的看他那个公子哥的样儿,心里晴笑,说:“放心吧,东家,想留草那还不容易!”

打头的带着一帮扛活的,扛着锄头在垅构里瞠几个来回就交了工。这下可好了,地里的草疯长起来。铲二遍时又放了锄,草可就长得封了垅,掉地上个豆包都不兴沾着点儿土星星儿。到了老秋,庄稼全瞎了

王守财根本没拿收成当回事,不光这样,家里的钱粮也任人搬腾。他结交的那拨子耍钱朋友看出门道来了,今天这个借钱,明天那个来借粮,一个个像走马灯似的围着他转。王守财有求必应,连个帐也不记,爹说“放帐不用讨”嘛,不讨帐还记帐干啥?麻麻烦烦的、王守财可不白挨那份儿累。

王二算子说的“顿饭一个鸡”最对王守财心思。他想,爹是真疼我呀,这是怕我亏嘴,特意告诉我天天都吃好的,无鸡不成席嘛。他叫人每顿饭都宰只鸡,不摆上七八个碗儿,他还不摸筷子呢

王二算子遗嘱上的哪句话都好懂,就是“端碗别忘刘二皮”这一句,叫王守财费了筋。这个刘二皮是邻村出了名的地痞无赖,王二算子在世时,和这人从无来往,王守财不明白父亲为啥要他“端碗别忘刘二皮”?他琢磨,是父亲生前受了刘二皮什么大恩?

还是他帮助父亲做买卖发了财?再不,就是父亲想让刘二皮帮他王守财发家?不管怎么说,父亲要他吃饭时拉上这个刘二皮。王守财找到刘二皮,把父亲的意思一说,刘二皮差点儿笑出了鼻沸泡儿,也没推让就跟他来了。不掏饭钱,每天有人大酒大肉地供着,上哪找这样的便宜事?王守财呢,乐得酒桌上多个伴儿,嫌天天去请刘二皮麻烦,干脆把他接到家里住下了。两个人每天推杯换盏,猜拳行令,好不热闹。

就这样,王守财年年不问地里收成,敞着门往外撒钱粮,再和刘二皮一道每天胡吃海喝地胡造,没有几年家业就让他闹腾光了。地卖了,房卖了,黑马卖了,猪卖了,连家庙都卖了!最后实在没啥可卖的了,他把父亲生前最喜爱的一尊小钢佛送进当铺,换了半斤酒。王守财成了身无分文、脚无立锥之地的要饭花子了。

过去那帮朋友一个个都躲他大老远,村里人也不拿正眼看他,他连要饭都摸不着门了

王守财没别的路了,他想起父亲遗嘱上还有两句话:“穷时打和尚,楼头给一棒”

他家不远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王守财认识那和尚,一直磨不开脸讨帐。如今到这份儿上,他也顾不得那些了,拎了根打狗棒子就去了。进庙后,见老和尚正在念经,他抡起棒子楼头就是一下子。

老和尚耳闻脑后有风声,手急眼快,一抬手把棒子擎住了。好悬,这一棒子要是打着了,脑袋上少说也得来个大包。老和尚一回头,看见是王守财,说:“你这是干什么?”

王守财咬着牙说:“好你个黑心的和尚,欠人家钱不还,你以为人死了就能赖帐吗?”老和尚说:“贫僧从未跟人家借过钱,怎么谈得上赖帐?”王守财说:“我爹让我穷时来打你,不用问,你是欠我家钱!”老和尚说:“笑话!我看你是穷急眼了。你爹留下那么大的家业,都给你败光了,还不学好吗?”王守财说我就是按照我爹的遗嘱做的,才到这个地步。

王守业从衣兜掏出一张纸,理直气壮地说:“我爹死的时候给我这张条子,叫我穷了打和尚,当头给一棒’。从前你常到我家来,肯定欠了我家很多钱。我不找你,找谁?

普智和尚接过那纸遗嘱,看完,禁不住笑起来:“你这几年的事呢,我也听说了。没想到王算子千算万算,没算到他儿子是个傻瓜。

王守业不高兴:“我哪里傻?我不是老老实实照着我爹的遗嘱去做吗?”“王守业呀王守业,你好好给我听着,我给你解一解你爹这几句话。“铲地不铲草,不是叫你留着草不铲,这是教你勤勉,凡事赶早做,不要等到草长出来才去铲。”

“哦,那放帐不用讨呢?

“放帐不用讨,是让你开家当铺。开了当铺出去的帐,当主自然会回来赎,哪里用得着去要呢?”

王守业恍然大悟:“那么,‘一顿饭吃一个鸡,端碗王别忘刘二皮又怎么解释?”

普智老和尚说:“你呀,要是肯用功读书,也不至于连这也看不懂。一顿饭吃一个饥’,你爹不是叫你每顿饭都吃鸡,这个‘饥是饥饿的意思,他是叫你饿了才吃饭,人饿了,吃嘛嘛香,也就不会挑食了。‘端碗别忘留二皮'嘛,不是让你请刘二皮吃饭,是教你吃饭只吃八成饱就够了,人饱留二皮,才会有积蓄,连年也有余。

“那‘穷了打和尚,当头给一棒'呢?

“这句话呀,你爹不是叫你来打我。我猜他给你留了条后路,多半是在佛像肚子里藏了宝,你敲开佛像,就有钱了

听到这里,王守业眼都直了,他愣了一会,一屁股

坐到地上,大嘴一咧,哭嚎起来:“爹呀,你坑苦了呀!话儿为什么不掰直了说呢?”

普智和尚敲了敲木鱼,念了句佛:“阿弥陀佛能怪你爹吗?当年你要是听得进去,也不至于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好啦,别哭了,回去敲开佛像,要是有宝,你就赎回田地,开个当铺,听你爹的。守财趴在地下就给老和尚磕头,说:“师父,你救了我的命,我要是再不学好,还是个人么!”他拜谢了老和尚,拿钱直奔当铺。

王守财赎回了小铜佛,找一个背静地方,拿根木棒往铜佛头上一,奇迹出现了,

铜佛“啪”地一声开了,里面露出一个红布包,打开布包,里面几根黄澄澄的金条!王

守财看着金条,眼泪又下来了,老爹有这么多钱,还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把富日子当成穷日子过,自己以前真是浑透了

王守财用这钱买了房子和地,按他爹说的那样过起日子来。浪子回头金不换,没几r年,家境就一点点缓过来了,他也娶上了媳妇。转过年来,他真就开了个当铺,日子越过越红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聊斋   和尚   钱粮   算子   家业   当铺   棒子   遗嘱   佛像   田地   生前   过日子   家里   父亲   儿子   我家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