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五十二 休妻


聊斋故事五十二   休妻

有这么一家子,老两口儿老来得子。老头儿整天做豆腐卖,供儿子读书,儿子从小就和姑舅妹妹订了亲。这老头儿岁数大了,不久患病死了。剩下妈妈和儿子,怪孤单的,就把姑舅妹妹接过来。

儿子长到十五六岁,懂事了,就对妈妈说:“我不念书了,小本儿经营做点儿小买卖咱们一家三口,混个够生活就行了。

再说,您老的年纪也大了,他没过门的媳妇接过话说:“不行!姑父活着的时候能供你念书,我和我姑妈俩,就凭这双手,洗洗漸涮,缝缝补补,也要供你念到底。”

这么着,这书生就接着往前念。念来念去,老太太也死了,就剩下这兄妹两个了。妹妹长到十五六岁时,俩人就结婚了,婚后这书生又说:“就咱俩过子,怪艰难的,我就不念书了,从明天起我出去做点儿小买卖混生活。”媳妇说:“姑妈活着能供你读书,我怎就不能?你还得念!”书生就接着往前念。念来念去,越念越穷,最后媳妇臼天提着筐要饭,晚上给人家做针线活计。这书生也真用心,书念得很不错赶上这年数九寒天连下三天大雪,家家关门闭户,媳妇要了一天到黑,才讨来半碗饭,冻得哆哆嗦噱地回家来了。一看她丈夫还坐在那儿看书呢,心里一热,就流泪了。

她把这半碗饭熬得热乎乎的,端给丈夫,说:“快吃吧,好暖和暖和身子。”书生一看他媳妇脸色白煞煞的,就说:“俺俩人吃吧!”媳妇说:“我边要边吃了,你吃吧”丈夫寻思她真吃了,也就低头一口气把饭全吃了。他吃完饭,有了精神,阿头细看,他媳妇在那儿“得得”打顫哪!吃没吃饭他还看不岀来呀?他忙安慰说:“你看,你明明没吃饭,要来这点儿东西,还全叫我吃了。”媳妇说:“只要你念书好,不辜负我姑、我姑父的心思,我饿几顿不算啥,宁叫一人单,不叫二人寒嘛!”

书生书念得好,赶上乡试,他就考中了秀才。考上秀才该穷还是穷,可是亲戚朋友、乡里邻居就不一般看待了,又送柴又送米的,他媳妇也就用不着出去讨饭了

再说,和他家相邻的是个寡妇,这寡妇是他婶娘。这个婶娘不走正道,书生平时不常和婶娘走动,也不知道有这些事儿。这天他有事过来了,走到窗户底下,听到屋里有男人在和他婶娘说说笑笑的。他迈门槛进去,屋里的北窗户忽悠开了,一个人跳出去了。他问:“婶娘,你这屋谁来了?”他婶娘听这一问,马上就翻脸了,说:“你看你这小子说的啥话?婶娘守寡这么多年,你还不知道我的人品?你说有人你就查吧,你给我搜出来。”

婶娘把他好一顿斥骂。虽说那后窗户还悠荡呢,他也没敢多说啥,回家也没和媳妇说这事隔不长时间,一天晚上书生正坐着念书呢,就昕外边有人轻声喊他媳妇的名字能是谁呢?书生蹑手蹑脚地走出去看,只见一个人影越墙头跳过去了,临跳墙还说了这么句话:“臭要饭的,捉弄人!”书生一听,这是什么话?明明是媳妇在外边要饭和别人有苟且之事。回屋就把媳妇叫起来,攆她走。媳妇听这话茬儿,就跪下说自己绝无不清白的事儿,书生是任她说什么,也不答应,媳妇跪在地下一个劲儿地哭,书生一脚把她踢倒在那儿,就抄笔写休书。把休书塞到媳妇手中·就把媳妇给推出了门外。深更半夜

的,外头大雪没腰,可往哪儿去呢?她常在外要饭,知道堡子头有个庙,她只好到庙上呆着去了。

媳妇到庙里,就把庙门关上了。天寒地冻的,再加上肚子冤枉,她就在里边哭上两个寻夜的经过这里,听这哭声,便说:“这庙是闹鬼了还是咋的?”上前一看,平常这门都是开着的,今儿个庙门怎么关上了呢?便大着胆子问:“谁在里边哭啊?”问来问去才弄明白了,知道是两口子打架拌嘴,被撵出来的。又问:“因为什么打架拌嘴呀?”媳妇在里边答话说:“你们问他去吧”这两个巡夜的又去找书生,书生还在看书哪。巡夜的就细问根由,书生还是那句话:“你去问她吧。”两口子谁也不说打架的原因,两个巡夜的跑了一夜也没问出头绪来。

这媳妇被撵出来,也没地方去呀,白天出去要饭,晚上只好回这庙里来住。书生把妇撵走了,心里也很不好受。这天他强挺着精神伏案读书,就忽忽悠悠地睡着了。梦中,来了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对他说:“你还睡安稳觉呢,城外三阜庙里有一只彩凤遇难了,你要不去搭救她,谁能搭救她?”他一连做了三个梦,都是这一个意思。他心里合计这是个事儿呀,得去看看。他往庙里一看,别的都和往常一样,只是他媳妇在里边躺着呢。

他媳妇看他来了,寻思他回心转意,来接她了,就拽住他的衣服问:“你良心发现了接我回去呀?”书生上去脚把她踢倒,就出去了

他一出去,正遇上他婶娘那个姘夫。这人一想:如果让书生两口子团聚了,我们的事儿就会露馅儿。这人就背着他,把书生媳妇卖给了一个跑买卖的人。这跑买卖的人骑着高头大马来了,一看她趴在那儿像死人似的,就翻悔了。那姘夫说:“这是饿的.”于是买了吃食让她吃。媳妇饿得头昏眼花,有人给东西就吃,吃饱了抬头一看,眼前站的全是生人,就说:“你们要干啥?哪来的野人?”那姘夫得钱走了,买她的人说:“你当家的把你卖给我了,跟我走吧”她不相信,那人就恶狠狠地把她拉走。

她不上马那人就打她。打,她也不跟着走。正打着,山上下来一只大老虎,把这人叼起来跑了。她急中生智,一看马背上驮着行李,就把那行李打开,一看里头有衣寝,有靴子,还有银钱,她便把衣服穿上,靴子也蹬上了,女扮男装,骑上这匹马,信马由缰地走下去了

她骑着马往前走,走着走着,看见前边两个人正打架,有个男人举个大扁担,把女的打趴下了,还不住手。她女扮男装,就成了君子了,就问那个男的:“这位大哥为什么往死里打这位大姐呀?”女的一听有人说话,就爬起来说:“他赌钱赌输了,硬要卖我为娼。我不想下水,他就打我”一听这事儿,她是女的,能不同情吗?就顺手从腰里掏出块银子来,说:“这里有十两银子,你们度度饥荒.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这两口子千恩万谢,她骑马接着往前走。这男的得到银子一合计:他弧身一人走路,骑着高头大马,还有行李、银两,我若把他打死,不是能发一笔大财吗?他回身跑过去,拉住她,把她打下马,抢了银两和马匹跑了,有一家人上庙里还愿发现了躺在路边有个人,丫鬟上去一看是位书生,气息尚存,忙回来告诉小姐,小姐看这个书生生的清秀俊郎,便心生爱意,随后带回府里,小姐叫丫鬟去请郎中,郎中把脉后说:“并无大碍,气血虚弱,需要休息调养”经过几天调养,已经能下地活动了,媳妇思念书生,便要走,小姐不知道他是女扮男装,执意留她,她 拗不过,只能实情相告,小姐一听,非常气愤,怎么能有这样狠心的人,就留下媳妇在府中。

买媳妇那人失踪后,家人告到官府,家人说是那姘夫带他走的,县官捉拿那姘夫问话,姘夫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那人去处,县官一怒上了刑,姘夫受刑不过都招了,他如何伙同姘妇诬陷书生媳妇,又找这家男人来买媳妇的事,签字画押,县官把这对狗男女收监,告状那家自知理亏也就撤诉了。

书生听到这事,悔恨交加,她恨自己冤枉了媳妇,媳妇至今生死不明,他便每天四处寻找,有一天来到一个尼姑庵,看到墙上一幅画似曾相识,便问庵主:“师父,墙上这幅画是哪来的?”庵主说:“是有人送来的。过一段时间就送来一幅。”书生说:“是否知道送画人家住何处?”庵主说:“只是丫鬟送来,不曾问住址!又快到日子了,不如在此等候几天?亲自来问。”书生只能在庵里住下来。庵主有个小徒弟,天天来给书生送饭送茶,时间久了,熟了就经常留在书生客房里说话,一日老谷子,经过书生房间,见徒弟从书生房间里行色匆匆的出来,便心生怀疑,便把徒弟叫过来试探:“书生今天可在屋里读书吗?”徒弟说:“书生出山门了。”老谷子看徒弟不说实话,很生气,便直接迁怒道:“你还不老实!明明是你看中了那个书生,和他偷偷热乎完了又回来了。”徒弟说:“你怎么说我这话呢?我跟你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不检点的地方呀。”她师徒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最后老姑子说:“你若是不乐意在这儿守清规,就赶紧还俗得了,何必在这儿败坏我佛门呢?”这小尼姑一听,也气得浑身冒火。

第三天老姑子对书生说:“昨晚上我徒弟是不是找你去了?”书生说:“没有的事呀!

老尼姑又说:’这庙里昨天就你们俩人在,你们要真好,我就给你们当个月老,让你们成婚算了,何必偷偷摸摸呢?”

书生说:“哪有这事呢?”

老尼姑说:“你们俩人都嘴硬,怎么都不承认,是不是事先约好了?”说到这儿,老姑子就走了。她为什么没撵书生呢?她留了心眼儿,晚上去抓真赃实据。

到了晚上,小姑子也有个算计:我听听去,是不是真有个事儿。一听屋里果然在说话,说得还挺热闹。小尼姑想:好啊,原来是你自己不正经,反而往我身上赖!她就想回屋来等老尼姑,好当面把事抖落出来,进屋一看,老尼姑正打坐呢。她就说:“师父你怎么走到我前头来了呢?你不是在书生那屋里说话吗?

老尼姑说:“这个死妮子,你咋诬赖我呢?我一步也没动弹啊!”

第二天老尼姑就又去找书生问:“你说真心话,到底在跟谁说话?”书生说:“我是跟我媳妇在梦中说话。你屋中挂的面儿,就是我媳妇思念我一张张画的。”

老尼姑一听,还真有这回事儿。就说:“看看!我还错怪了徒弟啦。我出口就是愿啊

“管你媳妇死没死,就把我徒弟许给你吧。”

书生高低不干

到了傍晚,这家丫环又送画儿来了,老尼姑叫住丫环,细问一遍,随后转告这位书生。书生听讯儿,就跟着丫环来了老头儿家。进屋一看,正是他媳妇,病得就剩最后一口游气了,正等着见他最后一面。书生“扑通”一声给媳妇跪下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眼泪就像雨点儿一样,淌也淌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姘夫   聊斋   婶娘   姑子   高头大马   县官   女扮男装   两口子   庙里   徒弟   尼姑   书生   屋里   媳妇   事儿   说话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