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时光之河里的爱——读唐亚琼的诗

  大约是去年的什么时候开始吧,也忘了是何故,突然就陷入甘南的诗情中而难以自拔了。先是完玛央金以女性角度写的抒情诗,虽读的不多,但记忆深刻。再读阿信的诗,那种简淡的语言,幽邃的情思,那种静寂中轰鸣的心灵之声,让我着迷,让我在静静的默读中乐而忘忧。随后便有两篇短评见诸报端,见证了我的这段诗歌之缘。后来又读到李志勇的诗,那种对被社会表象遮蔽的生活细节的挖掘,那种独自见证生存之轻和生活之重的勇气,尤其令人叹服。自此之后,对于甘南,我心里一直惦记着,神往着。八月六日,仿佛有过什么征兆似的,诗人扎西才让突然就来到兰州了。我们和刚杰•索木东等朋友在一起坦荡地交谈,放开了量喝酒,然后又到歌厅里去吼歌。随后,他很快就离开了兰州,一阵飞机一阵火车地,去了外地。我便情不自禁地开始读他的诗。那种超凡拔俗的才气,那种真挚孤绝的情思,还有或隐或显的虚无之气,让我欲说还休,欲罢又不能。他还向我介绍了甘南女诗人唐亚琼的诗歌,说她的诗写得真不错,让我读读。我想,扎西才让认为的好诗,那肯定是值得一读的。这样,我于甘南的诗歌,又有了新的遇合。

  我与唐亚琼,素不相识,她的姓名,我也是在扎西才让这里刚刚得知。先看她的简介,1978年出生,藏族女诗人,先后在《诗刊》《星星》《飞天》《中国诗歌》等刊物上发表过诗作,再读了她的几首诗,果然不同凡响。套用扎西才让的诗句说,唐亚琼,也是众神引领之下的优秀的甘南诗人之一。

  唐亚琼的诗,语言晓畅,意象鲜明,感情真挚,表现自然,不着痕迹,有一种自成天然之美。

  “秋天就要来临/树叶很快要泛黄//我一日一日爱着的男人/要去一个叫平安的小镇//他要带走我全部的爱/随那急驶的列车//路途多么漫长/一地风霜//车窗外,我像一片叶子那么轻/被风吹了又吹”(《秋天就要来临》)。这首《秋天就要来临》,就很能代表她的诗写风格。诗题仿佛信手拈来,但稍加揣摩,便能感受到一种薄薄的凉意。“自古逢秋悲寂寥”,秋之萧瑟荒凉,多么容易引起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感怀啊。“秋天就要来临/树叶很快要泛黄”,诗人,乃是人生命运的候鸟。秋未临,而心先知。这里的写景,是预想,是虚写,有起兴的作用,也为下文做好了感情基调上的铺垫。“我一日一日爱着的男人/要去一个叫平安的小镇//他要带走我全部的爱/随那急驶的列车”,这几句属实写笔法,道出离愁别绪。日日相爱的人,而此刻即将要“随那急驶的列车”,“带走我全部的爱”。不经意的衬托,突出爱之真挚与痛之深切,可谓平淡中寓神奇。“路途多么漫长”,此去经年,山高路远,这是发自肺腑的一声长叹,表现了诗人对于“爱人”无尽的牵挂,当然也不无深深的忧虑。“车窗外,我像一片叶子那么轻/被风吹了又吹”,奇妙的比喻,将因爱人的远去而带给“我”的内心的孤寂无依表露无遗,使“我”之形象分外鲜明。此一节,是诗人笔下的神来之句,对全诗具有提振作用,使全诗的感情达到高潮。

沉浸在时光之河里的爱——读唐亚琼的诗

  《他还没有回来》,也是唐亚琼朴素中见真情的一首优秀之作:“天空慢慢暗下来/内心的雷声隐隐传来/他还没有回来/我不想知道也不想打听//我的手一遍遍从桌沿上擦过/我的身体替他坐在椅子里/我的眼睛洗净茶杯、关了电脑/我的心跟着脚步出了门来到雨中//雨落在地面落在树梢/我跟着轻轻摇摆/他来不来不要紧/反正雨已经下过了”。如果说《秋天就要来临》主要采用了以季节、天气、景物来烘托、暗示“我”的内心情感的话,那么这首《他还没有回来》则主要使用了以下雨前后的天色、天气及“我”的种种动作与神态、心理等暗示的手法,抒写“我”之内心的相思与期待之情。“内心的雷声隐隐传来”,特定的天气,特有的心理,表现既恰当,又自然,真是妙手偶得的句子。“他还没有回来/我不想知道也不想打听”,显然是正话反说,那外表的“不在乎”,其实正好暗示出内心的万般期待。以下一连串的动作与神态的展示,不正是对这两句的极好诠释吗?“雨落在地面落在树梢/我跟着轻轻摇摆”,期待无果,怅然若失,情景交融,形象鲜明,此处人和景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写之景,所抒之情,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令人回味不尽。“他来不来不要紧”,显然是对“我不想知道也不想打听”之句的呼应,手法同样是正话反说。此处的呼应,使全诗具有了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最后一句“反正雨已经下过了”,看似漫不经心,实乃借景寓情,言尽矣,而情无限,令人读来为之动容,为之伤怀。

沉浸在时光之河里的爱——读唐亚琼的诗

  唐亚琼是写爱情诗的高手。“爱情”这一情感题旨贯穿了她的许多诗篇。爱情诗,其实很不好写。弄不好,就会流于肤浅,流于表面化。或者造成单调、重复之弊。但是,唐亚琼的爱情诗,写得平易晓畅,含蓄凝炼,手法变化多样,风格清新自然,令人读之心生感慨。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诗人本身是热爱人生、追求真爱的,内心是有光亮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内心缺乏真爱,假如心思粘滞,或势利鄙吝,那又如何能够写出好的爱情诗呢?

  其二,我感觉,诗人在传统的古典诗词方面有着良好的阅读基础,对古典诗词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较为熟悉,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能够自觉地加以运用,从而使她的诗具有一种含蓄蕴藉之美。例如,“雨水顺着玻璃不断流下来/像一张哭花了的脸”,“他像一块黑黑的岩石在我身体里盘踞/固执坚硬谁也搬不动”,“我的身体里/早已没有花香没有阳光/没有飞舞的蝴碟/日复一日/像一截腐烂的树桩”,“就像恋爱时候/手心冒出细水珠”,等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形象生动,发自内心,表现细腻,令人过目难忘。还有上文谈及的起兴、情景交融、烘托暗示等手法,还有其它诗篇,比如《把我装上》等诗中对于“赋”的表现手法的熟练运用。无不具有真实传情、准确达意之效果。

  其三,唐亚琼笔下的“爱情”,不是情窦初开的天真幻想,不是青春年华的热烈浪漫。诗人笔下的“爱情”,往往给人一种失意落寞之感觉,甚至有一种深深的痛感。这是因为,诗人的“爱情”,曾经遭受过生活的风吹雨打,已经遭遇过人生命运的艰难困厄。

  我们读唐亚琼的《黄昏》《不治之症》《从医院出来》等诗作,不难看出,诗人经受过婚姻的变故,承受过疾病的折磨,因此,她的不少诗中弥漫着一种落寞寂寥的情怀。“我是个离婚女人/他是有妇之夫//隔着一张桌子/一个黄昏//我这样仅仅是为了在他身边站站/看看越来越近的黄昏”(《黄昏》),这里,诗人说得分明,我们据此大约可以推断,生活的变故,给她的内心留下了多么深重的阴影。“隔着一张桌子”,是实有距离之近,而“一个黄昏”,无疑是心灵之间的距离,何其广大,何其虚渺,何其黯淡!读到这里,我真的有些为诗人担忧,她那发自内心的“看黄昏”的小小愿望能够实现吗?在《不治之症》中,诗人对体内疾病的极富形象感的虚拟描摹——“他像一块黑黑的岩石在我身体里盘踞/固执坚硬谁也搬不动”,让人读来心生恐惧,不寒而栗。“我的身体里/早已没有花香没有阳光/没有飞舞的蝴碟/日复一日/像一截腐烂的树桩”,诗人内心的绝望,真是让人读之后背发冷,汗不敢出。如果说,读《不治之症》,会让我们透不过气来,那么,读《从医院出来》,则明显给人一种轻松感,读着那些句子,我仿佛从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我不知道《从医院出来》和《不治之症》是否有时间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但是说心里话,我宁愿相信这两首诗是有前因后果之联系的。诗人的那种来到大街上慌急无措的神态,那种孩童般的担心,让人感到一阵轻松之后,禁不住哑然失笑。同时,我心里也恍然大悟,噢,我们的诗人没事的,你看,她的诗心诗情不是在诗里已经表露得明明白白的吗?

沉浸在时光之河里的爱——读唐亚琼的诗

  爱情,一旦走过了少年懵懂与青春浪漫的阶段,必然紧接着要经受生活与命运的考验与淬炼。懂生活、知命运的人谈起爱情来,那自然与涉世尚浅的青少年有所不同。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唐亚琼的爱情诗,就比较容易上道了。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才能发现唐亚琼的诗歌之于生活与人生的意义。里尔克说:“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唐亚琼,正是懂得了爱情的艰难,所以才倍加珍惜,才不断地深情吟唱。她的诗,是纯洁真挚的内心感情经受个人生活艰难与命运困厄的考验和淬炼以及时光岁月的淘洗过滤而形成的艺术结晶,是病蚌得珠,是沉浸在时光之河里的爱。

  听扎西才让说,唐亚琼现在的生活境况稳定了,比以前好多了。我读她近期的新作《你不在的时候》《三月末》《野草莓》《打电话》等诗,明显能感觉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些诗篇,短小精巧,善于捕捉细节,尤其是内心瞬间的情思波动,刻画巧妙逼真,感情真挚动人。

  诗人的生活境况发生好转了,总是好事。她的写作,风格发生变化,总是可喜的。但是,如果一味地短小精巧下去,恐怕也是不行的。除非她自己甘愿停滞不前。在读唐亚琼近期的一些诗作时,我意外地注意到了这两首诗:一首是《在尕海湖边》,另一首是《灰鹤》。这两首诗,在唐亚琼的诗歌作品中,给我一种异峰突起的感觉。《在尕海湖边》的第一节,写生者,诗人在不动声色的沉静的述说描写中,慢慢引出自己的“孤独”。无论写人事还是情景,形象鲜明,朴素自然,行文如风行水上,忽起波澜。让我这个常年深陷闹市喧嚣的庸俗无聊者,悠然而生向往之心。看看标题,有此一节,独立成诗也未尝不可。然而,奇就奇在,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引出第二节。第二节,写亡者,即“我”的母亲。“人们说我走失多年的母亲就在这湖里/她有一双巨大的翅膀和长长的尾巴/她会飞也会游/她从不开口也不说话/只在夜里悄悄地哭/当我转身,湖面平静/湖里的黑颈鹤早已无踪影”,读这样的诗句,真是惊得我失魂落魄,半天回不过神来。这样的诗,也只有幽处静思在众神掌管的甘南大地的诗人才能写出来。读这样的诗句,我真的是有些悲从中来了,想哭,却哭不出来,想说,又无言。刘勰谈创作时的最佳心理状态时,用了八个字: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但我觉得,用此八字来说唐氏亚琼的这首诗,仿佛有些难以适应了。用生死轮回、万物有灵来说吧,又觉得似乎生硬了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还是就此打住吧。《灰鹤》,可以看做是《在尕海湖边》的姊妹篇,在内容和情感上,其实是《在尕海湖边》的进一步延伸,这里不再赘述了。

  前文中,我已经涉及到了唐亚琼诗歌的语言特点,这里还想再啰嗦几句。唐亚琼的诗歌语言,简洁洗炼,平易晓畅,善用修辞,不落俗套。当代新诗,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这样一些作品,语言晦涩,形式古怪,表现诡异,除了作者自己,很少有人能够读懂。这样的诗,我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虽然,诗歌要讲含蓄,要善用修辞,善于烘托和暗示,但你总得给读者提供进入文本、理解文本的途径吧。向秀的《思旧赋》,那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写的,在文学史上以晦涩难懂著称。但现在的我们只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稍稍借助前人注解,大约还是可以读懂的。鲁迅先生曾说:“世间本没有别的言说,能以诗人的语言文字画出自己的心和梦,更为明白晓畅的了。”(鲁迅《<桃色的云>序》)海德格尔讲,人在说话,话亦在说人。可见,历史上的这些大师们都是倡导诗歌语言要明白晓畅的。当然,写诗不是说大白话,那如何在讲求平淡的同时做到苏轼所说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呢?我看除了思想感情要真实、独特、有意义之外,就要在语言上如何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广泛阅读经典、对于前人的语言学习借鉴以及对于文言、方言、格言、谚语及外来语的巧妙化用等方面下功夫。我们虽然不能说唐亚琼的诗歌语言已经有多么了不起甚至多么杰出了,但是,我认为她的诗歌语言的路子是正的。她的诗歌不用生僻字词,没有晦涩难懂的现象,她只在语言的通俗易懂、语句的合理结构、恰当的修辞手法及新颖的表现手法等方面下功夫,因此,读她的诗,常有耳目一新之感。

沉浸在时光之河里的爱——读唐亚琼的诗

  要说唐亚琼的诗歌作品有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在题材风格上稍微单一了些。唐亚琼的诗,就语言平易晓畅及贴近个人生活、地域环境、个人内心来说,与离离的风格特点较为相近,而且其中的痛感与厚度,丝毫不逊于离离,但在题材内容的丰富与抒写个人情感的广泛方面,尚有不足。不过,从唐亚琼不同时期的作品不难看出,她绝非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之人。我相信,假以时日,唐亚琼的诗歌创作,必有大的改观与进步。

  近年来,我逐渐形成了一个认识,也许是片面之见吧。我觉得,甘南,实在堪称是甘肃诗歌的一个高地。以完玛央金、阿信、李志勇、扎西才让为代表的甘南诗人,在长期的诗写生活与人生修为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与众截然不同的精神与气格。他们对于诗歌的认识、态度,他们对于诗歌精神的追求与坚守,真的给人一种“内陆高迥”(昌耀语。笔者)的崇高感觉与深刻印象。我曾经就阿信的诗写过两篇短评,一篇谈阿信诗歌语言的平淡风格,一篇谈他在寂静与孤独中对于灵魂的倾听。我这样说道:“阿信诗歌的平淡之风,固然与其个性心理有关,与其生活和工作的甘南地区有关,与其生活阅历有关,与其文学涵养及艺术趣味有关,但更重要的,我以为与阿信对诗歌的态度有关,与他对诗之精神的领悟与追求有关。阿信对待诗歌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他的诗歌创作,是有崇高的精神追求的。”后来又读到扎西才让的诗,刚杰•索木东的诗,唐亚琼的诗,虽然他们作品的优秀程度各有不同,但是,语言的平淡、表现的新颖、内心的安静、情思的丰富厚重、内涵的深广博大等特点,几乎在他们的作品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何以如此?我想,除了诗人自身的不断努力和修为以及宗教赋予这片土地以精神上的神圣神秘和思想文化悠久深厚之外,或许还与大开发的机器尚未轰隆隆地开进这片土地、人们的自身欲望之火尚未普遍燃烧起来有关吧。


(原载《格桑花》2015年冬季卷,《甘肃文艺》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甘南   不治之症   情思   河里   真挚   暗示   诗人   诗歌   黄昏   内心   时光   感情   风格   语言   人生   作品   爱情   唐亚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