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01好心扶老人反被讹

5月25日,广西横县,一老人骑着电动三轮车不慎摔倒在地,路过司机看到后停车去扶,老人却污蔑是司机撞了他,围观群众纷纷谴责老人,可老人仍不依不饶,还扯司机皮带不让其离开。司机无奈报警,横县公安回应证实确实是老人自己摔倒的,事发后交警已赶到现场调解处理。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底下留言纷纷:

“快出台法律整治一下讹人的坏人吧!现在的社会风气都是被他们搞坏的!”

“不扶,如果确实我扶了,我会录像,后续如果老年人还扯着不放,我一定反告他敲诈勒索。受点教训”

“做好事前还得保护好自己,需要拍个视频啥的”

“感觉这位好心人以后遇到这样不会再去扶了!”

没错,农户与蛇的故事又发生了。又是扶不起的老人。看到留言,有人说要提前录像,保护好自己,有人甚至说碰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去扶了。这次,还好司机的行车记录仪录了像。不禁让我们问一句,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02学生好心扶老太太,却遭拒绝退还垫付医药费

2021年2月,河南新郑,小王和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扶起一名逆行骑电动车而摔倒的老太太,随后将其送到了医院并垫交了医药费5000元。

事后,老太太不仅不愿意偿还小王垫付的医药费,还声称要追究小王的连带责任。民警到现场勘查和调取监控后出具了责任事故认定书,判定小王不承担此事故任何责任。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无奈之下,小王找了记者去沟通。经过记者的反复劝解,老人依旧不愿意偿还小王垫付的医药费,甚至说:“就算去打官司,我也不一定会输的”。当记者问题良心是否过的去的时候,老人斩钉截地说我肯定过的去。记者又说:“您的小孙子还在这里的呢,您觉得您这样教育孙子的方式对吗?以后路上要是有老人摔倒了,您是让您孙子扶还是不扶?”。老太太又斩钉截团地说:“我肯定叫他扶。”

讽刺两个字大概就是这样写的吧。

事后,王同学的妈妈说出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我就想不通,本身我们是好心做好事的,竟然被反咬一口。”

当见义勇为也能被精心算计,谁还会去帮助您?

当乐于助人也能被反咬一口,谁还会去扶起您?

下次您再摔的时候,要旁边人都围着您看就不伸手您就开心了吗?

03王培军案

2012年7月25日,湖南湘潭市市民王培军骑自行车与一个三轮车发生刮碰,骑三轮车的中年妇女下车时不小心撞倒一个老太太,中年妇女怕被讹,没敢去扶,骑着三轮车扬长而去。

王培军主动扶起老太太,老太太一把抓住王培军,一口咬定是王培军撞的,并且说腿疼,让王培军给她看病!

王培军无奈,只好把老人送进医院,医院让王培军先交钱,王培军说他不是老人的家属,老人被别人撞倒了,是他把老人扶了起来,并送到医院。

医院说,既然是你把老人送来的,你就得交钱,不交钱不给看病。

王培军无奈只好交了一千块钱的检查费,经过医院检查诊断,老人骨头也没折,筋也没伤,啥事没有,老人听医院说没事,就自己回家了。

王培军以为这事就算完了,自己搭一千块钱也认了,谁让自己去扶了呢。

没想到,第二天老太太又找上门了,看见王培军就说胸口疼,王培军说不是腿疼吗?老太太说昨天是腿疼,今天胸口疼,得住院!

王培军明显看出老太太是在讹人,就报了警,派出所的民警跟王培军说,医院是个无底洞,如果老人住院,不知要花多少钱,你还不如直接给她一笔钱私了,王培军说老太太不是我撞的,凭啥我给她一笔钱?民警说,是不是你撞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扶的,你扶的你就要负责任,遇到这种事,我们派出所也没办法,你不赔钱,老太太就上我们派出所闹,我们也吃不消。你要是不拿钱,我们派出所只能拘留你了。

王培军无奈,只好认了,老太太要一万,不给一万就住院,后来经过派出所民警的调解,王培军包赔老太太6500块钱,老太太也同意了。

王培军以为赔了6500块钱,这事算彻底完了,就当花钱免灾了。

没想到,三天以后,老太太领着儿子,儿媳妇,还有派出所的民警又找上门来了,老太太说脑袋疼,老太太的儿子儿媳狮子大开口,管王培军要二十万,少给一分也不行!

王培军向派出所的民警求救,民警说我们也没招,老太太领着儿子儿媳大闹派出所,你不给钱他们就闹我们,这二十万你如果不给,他们肯定不会消停,打官司你也打不赢,现在法院判这样的案子,就是谁扶的就是谁撞的,你说不是你撞的也不行,除非你能把撞老人的那个人找回来!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王培军小本经营,二十万对于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他根本就拿不出二十万,拿不出二十万,就要蹲监坐狱,只因自己一时糊涂,搀扶一个不是自己撞的老太太,毁了自己的一生,王培军彻底绝望,晚上关上店门,在自己的店里,喝下农药,自杀了。

我泱泱华夏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礼仪,一直是教导我们做好人、做好事,可是,做好人的代价,如果是被讹诈、被冤枉、甚至被逼自杀,我相信没有人会选择做好人。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就是从一次次这样的失望开始的。毕竟,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4好心扶老人被逼自杀证明清白

2013年12月31日,河源东源漳溪46岁街坊吴大哥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周老汉,没想吴大哥反而被老人家属讹上,要求赔偿几十万元。1月2日,吴大哥一气之下选择投塘自杀,以证清白。

据吴大哥的妻子讲述,31日当天,吴大哥骑着摩托车上街,在街市旁的一个小桥发现邻村的老人周伯摔倒,于是他赶紧将老人送往附近医院,并联系了老人家属。然而老人的家属在得知老人骨裂后,打电话要求吴大哥赔偿几十万。吴大哥觉得有怨无处说,才选择自杀。经过调查,周老汉才承认是自己摔倒吴大哥好心帮忙将自己扶起。

无语,痛心,活了几十岁的人了,心智如同小孩一般。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承担责任,非要拉个无辜的垫背群众。害人,害己。难道在几十万的医疗费面前就真的可以出卖自己的良心吗?

可能在某些人的字眼里,根本没有“良心”二字,有的只是极度的自私自利,精致的利己主义。只要对自己好,逼良为娼、逼良为贼什么事情不能干?

05南京彭宇案

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议话题,造成一切“扶不扶”问题的根源,首先出自“南京彭宇案”。

2006年11月,一位老太在南京市一公交站台等车过程中不幸被撞倒摔成了骨折,这时彭宇过来搀扶,并及时将老太送往医院,事后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咬定彭宇就是“肇事者”,并将彭宇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一审的判决理由是:“如果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仅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的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作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

意思是“如果你想做好事,你应该找出那个撞倒老太的人,而不是光去扶她”。“家属来了以后你可以离开,但是为何不离开”。“没有责任为何要垫付医药费?”

这段话也是“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个梗的来源。

判决书中所用的“常理”并不符合社会认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违背了人性,这句话实际上是在问我们“会不会有人不计代价、不问回报地去做好事”,而法官的判决似乎在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会有这样的人。”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尽管在2017年的资料中显示,彭宇承认撞了人,真假不得而知,但是当时法官用了一种违背道德观、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情理推断来证明彭宇的责任,将彭宇对伤者的救助行为作为证明彭宇在事故中存在过错的证据,这样的证明无疑否认了做好人好事的价值,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可以说,这份判决让我们社会的道德观起码倒退了50年。

“人跌倒不敢扶”,既是社会的尴尬,也是司法的尴尬。虽不能说“彭宇案”一定存有司法腐败,但从南京人“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律调整对社会的导向作用之大。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政、司法的公正与否,主流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其自身行为一致性,将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社会大环境影响人心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积极向上,人心就思善。社会大环境萎靡不振,人性就迷茫、迷乱。

06跌倒老人该扶吗

有人曾经甚至专门做出表格来分析老人该不该扶。他是这样说的。

假设一个老人摔倒,一个路人路过,有人曾经做个一个表格来分析双方的损益。

作为路人一方:

1. 路人扶老人 收益正能量,但损失时间金钱(要等救护车,陪送医院耽误上班等等)合计为零

2. 路人不扶 收益为零

3. 遇到讹诈 收益-10w

作为老人一方:

1. 被扶起但摔伤了 医药费本来就是自己出,收益零

2. 讹诈对方 10w

3. 讹诈失败 收益为零

我们做个表格,红字是路人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按照这个算法,不扶没有风险,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而扶的话可能会被讹诈从而导致损失。仅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似乎是这样没错,但,老人跌倒不扶真的对吗?

07老人雨中跌倒无人扶导致死亡

2013年8月30日下午,地点是河南开封市,由于刚下暴雨街道马路积水,水深没脚踝,但无碍车辆行驶。一名穿深色上衣的老人,驾驶一辆电动车慢速驶过,到路中央时不知何故突然摔倒,车翻人倒地,半浸在并不算深的水中,老人在水中挣扎不起。

就在老人倒地时路边有多人目击,其中两女一男见状即刻淌水过去,但靠近落水者看一眼后,不但没有伸手去拉,而是马上又缩回路边,其中一女指手划脚示意其他人上去救人,但无人愿意,她也离开。

其后又有多辆汽车驶过失事者旁,均视若无睹,直到过了3分钟后,老人已无动静仰躺水面,被水浪冲离原位,才有几名路人过去,将他拖到路边,但已无呼吸与心跳。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08老人跌倒鱼池无人扶

近日,一老人骑自行车去菜市场买菜,不慎连人带车翻入鱼池中,在长达几分钟的视频中,旁边好几个人看着都不敢扶,最后老人艰难着挣扎起来。发文标题发出令人深省的一问,究竟是人心在变,还是社会在变?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09老人跌倒无人敢扶

2021年4月6日,河南商丘,一女子见老人摔倒,拍视频留证后将老人扶起。据当事人申女士称,老人摔倒后叫了很久周边人帮忙扶一下都没人帮忙,自己很心疼,遂拍照取证后扶起老人。老人对申女士说:“我不讹你,谢谢你。”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10老人跌倒,女子拍视频后扶起

5月20号,河南信阳,一老人倒地无人扶,一女子在拍摄视频后将其扶起来。女子说:“不扶良心上过不去”。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究竟是人心在变,还是社会在变?

我只能说,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老人跌倒,如果真的没人扶,那你就是见死不救,间接的杀人害命。良心能安?道德能平?

我泱泱华夏传承5000年之所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良好的礼仪教化。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让我们见死不救,让我们间接杀人害命,我们做不到。

其实,在2014年春晚,我们就能看到点什么。

11小品《扶不扶》

随后2014年春晚《扶不扶》依然历历在目。尤其蔡明跟沈腾的那段对手戏相当精彩。蔡明:“这要换了别人啊,撞完我早跑啦!”

沈腾:“大妈呀,你这是摔懵了呀,(啊?)而且懵得很突然那,你是自己摔倒的啊,你摔倒的时候,我还离你10米开外,你看,那是我自行车,铁证如山。”

司机扶老人又被讹,老人跌倒还能不能扶了?

这段可以说是现实中某些跌倒老人讹诈的神还原,令人记忆犹新。扶,有被讹诈的风险,不扶,又会有良心的不安。那么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你扶还是不扶?其实小品最后也给了人们答案。沈腾结尾说的一句话,“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是啊,这话说得太好了,祖国的文明和谐,就是用一颗颗的人心堆积的,人心散了,文明和谐也就没了。

12破局

曾经有个非常好的辩题:“扶不起的老人是道德缺失还是法律的不完善”。

正方的观点主要是老人道德缺失、大众的社会责任缺失以及社会的信任危机。反方的观点主要是相关法律对救助者的保护不够完善、执法人员存在和稀泥的情况以及相关的维权难。

其实,我觉得其实两方面都出了问题,即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同在。

首先是法律方面出了问题,彭宇案的判决仅根据法官的个人推测,就认为彭宇如果不是过错方,就不会伸出援手。这样的司法解释给了社会很不好的影响。人人都怕讹,更何况是做好人好事被讹。

其次是大量案件中的当事人(老人、路人)的一些不好的道德表率,导致了这一现象不断上演。

针对老人倒地扶不扶所造成的广泛的社会影响,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下午3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周强指出,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审理“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鼓励见义勇为。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让守法者不用为他人过错买单。审理“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宣示法不强求正义者的过重注意义务。通过一系列案件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争做法治中国好公民。

当看到老人摔倒,人们理应积极伸手援助。但是,这种善举却因可能“被讹”而让更多人选择旁观。如何破解“扶不扶”难题,让助人者不再纠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思。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社会保障机制。我们不能仅仅试图用道德戒律来解决道德问题,“扶不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果真的被讹上了应该有一些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障,比如北大之前就霸气地回应:“北大学子尽管扶,有什么事情我们北大法律系给你兜底。”

二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应该基于老人、救助者、旁观者三种角色来进行相关的法律约束,减少甚至杜绝肆意讹诈现象的发生。

三是提升引领公众的道德观。可以通过国家、社会、媒体、学校、家庭等各个层面来进行引领,减少甚至杜绝肆意讹诈现象的发生。

四是在救助过程中保留视频、音频、相片、证人、证言等人证或物证,有了证据,行正义将不再为难。

相信在国家、社会、媒体、团体、学校、家庭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法制昭彰、正义归位,“扶不扶”的现象终能得到解决。

这里是剧风眼视界,感谢您阅读全篇,希望有幸邀您和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喜欢文章别忘了留下足迹,您的每一条留言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小王   老人   人心   医药费   民警   老太太   派出所   家属   路人   好心   收益   大哥   司机   道德   医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