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社会开车撞路人,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多可怕?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介于天使与魔鬼之间,他们平时可能和蔼可亲,可能非常正常,但往往就是一个小事,就能瞬间爆发,做出一些极不理智的行为,这种人,我们称之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边缘型人格障碍,这是所有人格障碍中自杀风险最高的,没有之一。这类人心态随时会爆炸,经常为一件小事而暴怒,情绪极不稳定。上一秒还在与男票打得火热,下一秒就把男票拉黑。为了挽回一段感情,可能会以死相逼。他们极度害怕被抛弃,也会推开所有接近他的人。轻微的表现是情绪焦躁、易怒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重度的可能无征兆的自残、自杀甚至杀人。这种病介于健康、躁郁症、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四者之间的边缘,因此被称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根据相关报道,这类病的发病率在国内高达5%,而且一半以上曾经有被忽视和被虐待的经历。因为这类病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是情绪极不稳定,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情绪不稳定人格障碍。”

那么这类人有多可怕呢?我们可以结合近期的相关报道来看看。

“2021年5月22日11时40分,刘某驾车冲闯红灯,撞向斑马线上多名路人,随后弃车逃逸。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根据23日的官方通报,肇事者排除毒驾醉驾,及服用精神类药物和精神病史。肇事者投资失败无法接受,失去生活信心而产生报复社会行为,其作案时头脑清楚,思路清晰,选择作案地点目标明确。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肇事者由于投资失败,丧失生活信心,产生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失控,继而将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肆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报复社会开车撞路人,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多可怕?

河北任丘市华北油田采一中学门外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致3人受伤(1名学生家长,2名学生) 。犯罪嫌疑人李某(男,30岁,黑龙江绥化人,无业,现暂住任丘市某村)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根据目击者指出,嫌疑人疑似存在精神病。在正常人看来,做出这种事情确实是不可理喻,是精神病的存在,但其实,也可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这种人平时没关系,但在受到刺激之后什么事情都可能做的出来。

报复社会开车撞路人,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多可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也进入了高度个体化、独立化、分散化的阶段,个体的力量不断膨胀,表现最为明显的即个体极端暴力行为的增长。以“报复社会事件”为关键词进行网络检索,驾车伤人、持刀砍人、公交车纵火、爆炸、投毒……相似的悲剧总在不停上演,每一次惨剧的发生都刺激着公众的神经。

个体报复社会的现象多数存在于被社会排斥的边缘群体以及心理障碍群体,因为个人的利益受损,导致情绪失控,采取极端的措施来报复社会。

从性质上看,个体报复社会行为是情感性越轨行为的极端表现形式。

此类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主体是单一的个体,大多是被社会排斥的边缘群体。

2、行为目的非理性,长期积累的怨恨情绪与不公感是主要心理诱因。

3、侵害对象泛化,一般针对的是不确定的社会群体,如公交车纵火中的乘客群体,或是特定群体中的不特定个体,如专门针对儿童学生的侵害行为。4.手段扩大杀伤,往往选择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广泛威胁的武器,如爆炸物、纵火、刀械等。

4、突发性与恐怖后果,事件发生前没有明显的征兆,持续时间很短,难以预料和防范,并且容易引起多人死伤,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本文选取了2015-2019年间的20起典型案例,详细梳理部分案例的事发经过及行为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历程,从中透视个体报复社会行为的一般特质与生成规律。

报复社会开车撞路人,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多可怕?

社交的边缘化以及社会的边缘化的人极容易产生隐退心理或报复心理,当心理隔离达到一定程度或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就会以极端剧烈的形式通过个体行为展现出来。

例如,2018年2月的北京西单大悦城持械伤人事件中的朱某某,在案发之前因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更换工作,很少与他人交流,甚至与家人也断绝了联系;再比如2016年2月海口砍杀学生案,据其亲属反映,行为人李四君在事发前返乡期间,举止异常,不与他人交流,不参加家庭活动。

另外一种是人格障碍群体,根据美国心理健康协会(Mental Health America)的分类标准,常见人格障碍共有10种,分别可被归于以下三组:

A组(Cluster A): 以奇异或古怪的行为模式为特征(偏执型、分裂型,以及分裂样人格障碍)。

B组(Cluster B): 以戏剧化、情绪化或反复无常的行为模式为特征(边缘型、自恋型、表演型,以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C组(Cluster C): 以焦虑恐惧表现为特征(强迫型、依赖型,以及回避型人格障碍)。

其中,又以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最为危险。边缘型人格障碍群体极易因为情绪失控继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群体本身就是对社会满腹牢骚,充满抱怨,也是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例如2021年5月22日,嫌疑人刘某因为投资失败、情绪低落、消极厌世,开车闯红灯撞向行人的案件,就是典型的因为一时情绪不计后果的。

6.28浦北路杀害小学生案件中嫌疑人黄某某因为生活不顺,情绪失控,持刀去贵族学校去砍杀学生;南昌红谷滩一案中的万某弟因为娶不上妻子对生活失去希望,竟想要杀一个漂亮姑娘作“阴间夫妻”;福州的侯某锋则是因为前妻找到新的男友而心生怨恨,捅死其男友后又将愤怒发泄于路人。

这些都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特性。

报复社会开车撞路人,边缘型人格障碍有多可怕?

那么这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性如何?让我们接下来再看看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DSM-5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疯狂地努力逃避真实或者想象中的被抛弃;

2、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对愤怒难以控制;

3、情感不稳定,明显反应过度的情感;

4、强烈的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

5、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

6、潜在的自我伤害行为或冲动行为;

7、一再的自杀行为、威胁以及自残行为;

8、害怕孤单、慢性空虚感;

9、短暂的妄想意念或严重解离症状;

如果做个比喻,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像是随时会喷发的火山,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但一颗火星就能让他喷涌而出。这类人格障碍群体本身可能由于自卑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另外在社会中发如果处于长期排斥、痛苦、自卑、羞辱、愤怒等状态下,很可能会使得体内的火山喷涌而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人格是高度遗传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庭背景中抑郁症多见,也有脑神经病理学的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好发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或有心理创伤的人群。遗传因素、脑神经病理学的因素、生化因素暂且不表,心理社会因素最多的诱因就是有心理创伤的群体,表现为情感忽视、过度保护、分离、性虐待、精神虐待等。

如果社会中充满了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平等与暴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暴力的自然化,这是由于畸形结构的固定化导致的。个体极端的暴力情境是由激动与愤怒的情绪塑造而成的,报复社会的本质是情绪场域的产物。

首先,要从源头上消除容易引起此类事件的结构性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以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建设,缩小阶层差距,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其次,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辅导体系,同时社会也要倡导及时看心理医生。比如说周边人明显的感觉其有心理乃至人格障碍,需及时劝戒进行心理疏导。

再次,注重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建设,从源头抓起,很多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都是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媒体的正向引导其实就是正向的循环。

最后,个体如遇到情绪垃圾时候,应该及时通过合适的途径释放压力,调整情绪,做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任丘市   人格   障碍   边缘   社会   肇事者   嫌疑人   路人   患者   群体   愤怒   个体   可怕   情绪   特征   因素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