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经典高分惊悚恐怖片——《迷雾》。豆瓣评价好于92%的惊悚片,好于97%的恐怖片。而这部剧的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是曾经执导过大名鼎鼎的神剧《肖申克的救赎》名导。而影片剧本更是取材于冠有当代惊悚小说之王的斯蒂芬·金,足见其分量之重。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一片奇怪的迷雾席卷了一座城镇,厚厚的迷雾让人看不清方向。诡异的是军队武装车也开始往迷雾方向开去,防空警报也突然响起。超市门口,一个白胡子老人惊慌失措地向超市方向跑去求救。结果还没进超市,就在一声惨叫声中被什么东西拖走。影片开头就给人带来足够的紧张气氛。

面对突然起来的未知危机,所有困在超市里的人都人心惶惶,有人说是军事实验、有人说是化工污染,有人说是怪兽入侵,也有人说是世界末日。这些猜测让超市里的人瞬间分成三派。以男主为首的积极应对派,他们主张积极应对现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应对突然起来的危机。以神婆为首的消极求神派,他们主张寻求上帝的庇佑,原地等待救援,必要时也可以献祭同伴。和以黑人为首的不信邪的莽撞派,根本不信邪,直接闯出去冲锋。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果然,黑人那一派死得最早,不信邪偏偏处处透着邪。直接冲出去的人群,凄厉的惨叫声响彻迷雾,瞬间不见人影。而神婆看到这一切,瞬间胡邹八咧,说要拿活人去献祭。他们合力将一个知情的士兵推向迷雾,在一阵求饶无效后,士兵被一只触手生生拖走,空留下玻璃上的一个血手印。在献祭的时候,人性的对恐惧的考验就已经根本经受不住了。店外是未知的怪物,店内是人心的怪物。面对着内外双重夹击,男主和他的追随者们决定利用自己逃离这里。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逃离,自然要有交通工具。恰好,门口就有一辆卡车。但是难的就是要穿过一片迷雾,而迷雾中满是怪物。

干倒神婆后,他们冲向迷雾,而迷雾中的怪物也向他们冲过来。伤亡了几个队友,终于夺得了一辆卡车。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两老一少,一男一女,成为了最后的希望。然而,没开多久,车子却没油了。车外是可怖的怪物,车内是惶惶的人心,绝望的他们决定集体自杀。可5个人,只有4颗子弹。在枪杀了其余4人(包括男主的孩子)后,男主绝望地走向车外,闭着眼等待怪物的撕咬。

一段时间后,一阵强光刺来,男主发现自己安然无恙。抬眼间,他惊奇地看见来救援的军队武装车和被接走的困在商店的人群。男主绝望地在原地嘶吼、哭泣。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面对突如其来的未知恐惧,所有人都会有不同反应,正如影片中,既批判了莽撞的冲锋,也批判了消极愚昧的求神,还批判了极度的个人英雄主义。

尤其是电影最后的反转,最有英雄气派的男主草菅人命甚至杀害亲子,更是对个人英雄主义极度批判。表面看起来男主角比其他人都勇敢、冷静和聪慧。但其实他跟那些缺陷明显的人并无太多本质区别。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汽油用尽时他就开始数子弹,数完不久就劝说他们自杀了。为什么要那么快?就算他们确实只剩下死路一条,为什么不等到饿得支撑不了或是怪兽来袭时再动手呢?那样哪怕还是会死,至少可以多活一会呀?多活一会就多一会希望,这不正是他们历经千辛万苦跑出来追求的希望吗?可这个希望,他们还没有坚持到最后就匆匆放弃了,令人惋惜。而跟他出来信仰他的人,则死于他的信仰危机。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人与人之间,差别并没有那么大,只是我们信仰的东西不同罢了。剧中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信仰自己的和信仰别人的(这个别人包括除自己之外的一切力量)。一般状态下,我们都信仰自己,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强调自我的国家。当灭顶之灾从天而降时,人们最初的反应还是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探究竟,所以黑人带着一群人出去送死了。但当死亡面目狰狞地接踵而至时,人们的自信粉碎了,一部分人开始把希望寄托给别人,听凭别人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神婆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建立了自己的邪教组织。正如那个威猛爷爷所说的:“你只要能把人吓到一定程度,让他们干什么都行,他们会投靠任何能给出解决办法的人或东西。”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蓝领工人,一开始他自信满满,在和男主角争辩该不该出去修排气扇时还趾高气扬。被吓得半死之后立刻对男主角唯唯诺诺,不仅因为他错了,还因为他觉得男主角可能是救星。他本来恨不得要暴揍神婆,去药店被吓到极致之后却成为她最忠实的走狗。他就这样从听命于自己的意志,到听命于男主角,最终听命于貌似可以救他的神婆。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而与他相对的,男主角始终信仰的都是自己,虽然挑战应接不暇,死亡危机不断,但他始终积极主动地在做一些事。不管是在营救别人、商量计划、安抚弱者还是对付神婆,他都一直在做,一直在抗争。而只要在做事,在抗争,尤其当有一部分群众支持和信仰他,他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安全感。这种模糊的安全感让他燃起了一定的自信,认为自己对于命运并不是毫无掌控权,对于灾难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他的这种安全感不仅给他自己一种潜在的希望,也给其他人一种潜在的希望,于是其他人把赌注押在他身上,赌他会是最后胜出的英雄。
可惜的是,他的这种信仰也是偏狭的。如果说信仰他人算软弱,信仰上帝算歇斯底里,那么信仰自己也未见得有多么的明智。信仰神婆的人,信仰上帝的人,不论是软弱还是歇斯底里,在神婆被击毙时都失去了最后的依靠,他们看着在迷雾中渐渐消失的汽车除了发呆还是发呆,他们的眼里透满着对于恐惧的绝望。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而信仰自己的男主角在汽车抛锚时迎来了真正的信仰危机,直到此时,他突然觉得他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死或死。当一个对自己极度自信的人彻底失去自信的时候,他的信仰也就崩塌了,这个崩塌,比没有信仰的人或依附于他们信仰的人本来来得更加惨烈。

一个自以为可以人定胜天的人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乖乖等死的时候,他不会乖乖等死,他会选择再做点什么,这也是信仰自己的他最后能做的。不成功便成仁,宁愿去求死也不等着死。

他一直用来对抗恐惧和绝望的那点点安全感和自以为拥有的掌控权消失了,他作为其他四个人的依靠,却首先崩溃。自然,那些依附于他的信仰的人也崩溃了,他们信仰的人没有选择,自然他们自己也没有选择。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但即便这样,男主还是很绅士地把子弹让给别人用,从这点小事上也看出控制欲和美国人性格中不可去除的英雄主义色彩。但不巧的是,美国这些年的电影讽刺的正是美国人性格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从911之后美国人就开始反思,反思出一大堆打击英雄主义的电影。就是因为美国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爱充英雄,自以为是,招惹是非才被人炸了老窝,他们怎么能不怀疑自己有问题呢?这部影片的打击的就是人类的自以为是,你以为人类知识多吧?我给你没见过的看看。你以为你能控制一切吧?我让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你以为你高度文明吧?我让你看看自己有多野蛮。你以为你科技发达吧?我让科学家造个地狱出来。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一切都被践踏一番。所以很自然的,男主角成为所有人中最惨的。他的绝望和悔恨超过所有人。
而那个为了孩子以死犯险的母亲为什么能逃过此劫?怪物对中年妇女没有兴趣吗?

《迷雾The Mist》:信仰与恐惧的遭遇战,究竟谁才能笑到最后?

不是,是因为导演想说:信仰别人,信仰上帝,信仰自己都很愚蠢,都是面对恐惧的本能,比动物高级不了多少。只有信仰爱,在爱中消遁了自我的人才是人类中最高级的,才配享受奇迹!
  这里是剧风眼,感谢您阅读全篇,希望有幸邀您和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喜欢文章别忘了留下足迹,您的每一条留言都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印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迷雾   恐惧   神婆   遭遇战   英雄主义   美国人   男主角   黑人   怪物   安全感   绝望   自信   上帝   说是   危机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