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三四线城市房价却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问,未来哪些城市的房地产有潜力,专家们会清一色地告诉你:一线城市房价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三四线城市房价能保持平稳不跌就非常理想了,在专家们的眼中,三四线城市、小县城的房子是不保值的,是即将下跌的楼市。

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近些年来,虽然专家们口口声声地喊着三四线、小城市、县城的房价在下跌,但实际上除了个别城市之外,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处于快速上涨趋势中。而且不少城市的房价涨幅一度领先一二线。

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三四线城市房价却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二线城市大城市房价下跌,三四线小县城房价却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总结起来,有3个方面的原因,也是需要留意的3大问题:

第一、大城市房价泡沫过大,需要时间沉淀,小城市打工人回流购房。自从1979年之后,全国出现了人口东南流的浪潮,中部城市的人纷纷向东部、南部的沿海城市聚集,一方面为了打工挣钱、另一方面为了创业找出路。大量的人口涌入,直接带动了这些一二线城市住房供不应求,最终引起了房价上涨。

公开数据显示,在1998年前后,全国平均房价为2000元/平米,2020年房价平均为9980元/平米,整体涨幅为400%。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展快速的大城市里,房价更是一天一个样,在2009年前后,不少在北上广深的打工人已经在努力地呼喊着“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房价已经到天花板、谁买房谁是房奴等类似口号。然而现在看来,当时内环2-3万元的房价仅仅是小巫见大巫,现在已经涨到了7-10万元的高价。

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三四线城市房价却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收入跟不上房价增幅,这是内地年轻人到沿海一二线城市务工多年的直接感受。但人生终归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所以“人口回流、回乡置业”成为了近10年响亮的务工流动词汇。每年的春节前后,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小热潮时期,那些在一二线城市打工了1年,怀揣一年的满满收入走向家乡的房地产市场,他们成为了这些年三四小县城的购房主力军。

这样一来,小县城市的房地产很可能出现一种短暂性的供需错配情况,开发商们都把目光和精力投入到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必然会导致小县城市住房供给不足,但这里却成为了买房资金涌入的区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房价就这么上涨了。

第二、名牌开发商纷纷入驻小县城市,带去了高品质楼盘,同样带动了房价上涨。购房需求流向何方,那么住房供给便会向这里倾斜,这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面对近些年来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事实,除了中小房企和本土房企外,名牌房企也纷纷布局三四线城市,他们会带去更先进的住宅设计风格、更高大上的小区设计理念、更高档的智慧生活小区。这些都让长期足不出户的县城人看到了新奇点。

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三四线城市房价却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了,更优质的房产、更高大上的小区品质,就意味着更高的市场价格。在过去的10年里,70%以上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牵头者便是明星房企。一旦他们某个楼盘落成开售,必然会惹得周边二手房一片躁动景象。原来均价3000元,大房企开发楼盘销售价格7000元,那么周边房产的价格就会随之上调至7000元,越廉价的房产,价格涨得更快。

第三、小县城市也存在巨大发展潜力,房地产春江水暖鸭先知。县城房价的上涨,并不是没有支撑的“泡沫”,随着国家经济格局均衡化推进,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迈出了一线城市的门槛,在广阔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上,正在孕育大批新产业。呼叫中心、数据中心、鞋服中心、物流中心等都向着偏远的城市聚拢。一方面县城具有廉价的土地资源,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要素成本,另一方面县城人均工资低,聚集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三四线城市房价却上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与县城“廉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二线的“昂贵”。大城市土地贵、人力资源贵。以前企业们不愿意向县城靠拢,主要因素是交通不便,物流成本昂贵。但是近些年来,高铁、航空、水运、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每个县城的互通,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起到了人才相互输出的串联作用。所以说,产业才是县城房价逆风而涨的支撑点。

话题:你愿意在大城市购房,还是回县城买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供不应求   县城   大城市   廉价   楼盘   住房   房价   年来   人口   原因   小区   专家   房产   城市   房地产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