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要想在咱北京吃到清真菜,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宣武区的牛街,但是要想了解清真寺,不见得只有牛街,那儿只留下了一座古老的清真寺,而在北京的另外一个地方清真寺多如繁星,而且处处都有故事,座座都是古迹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在地铁四号线西红门站附近,并排矗立着两座建筑,一座是典型的穆斯林建筑风格,一看就是清真寺,而另一座则是传统的古建筑,这两座建筑有个共同的身份,西红门清真寺,只不过一老一新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这处具有穆斯林风格的始建于2010年,占地总面积3150平方米,地面以上总高度为33米,其中的礼拜殿能同时容纳下200多人做礼拜,而北面这座古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礼拜殿保存得比较完好,虽然殿堂不大,但是岁数却不小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可以追溯到八国联军,闯进北京的那一年,如果要深究起历史来,就得把话茬儿提前到明朝了,西红门这地方,早在明朝就有一座清真寺,到了康熙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87年,西红门的村民们拆掉原来的清真寺重新建了一座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而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真寺被毁,第二年当地的村民又筹集资金,重建清真寺,一直完好地保留至今,当年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随行的人中有了姓陈的回族兄弟落户到了西红门这一带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随着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个回族村落,到了明朝永乐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14年,在西红门村的村北,修建起了西红门地区第一座清真寺,到了康熙二十六年,或许是寺庙过于破败,又或者是功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明朝的清真寺被拆除,又重新建了一座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到了2010年,同样的历史问题重演,但此时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清真寺经过修缮,保持着原貌,而就在它的旁边,一处更加宽阔的新清真寺拔地而起,新清真寺大殿的顶部由大小5个钢结构的穹顶组成,中央大的穹顶直径12.8米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高17米,穹顶上方的圆球和月牙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高6米,整座建筑气势恢宏,独具特色,两座清真寺之间院门相通,形成了南北院是时代的接力,也是信仰的传承,相比较古色古香的老清真寺,新建的清真寺由内到外都更具伊斯兰风格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薛营清真寺北京人都再熟悉不过了,每年开斋节这片儿都极其热闹,据史料记载,薛营清真寺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末年经过重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乾隆年间的一部分构件被保留了下来,在薛营清真寺山门的内侧,挨着院子的这边,藏着两块砖雕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据说它们的岁数高达四五百年,如此推算,应该就是乾隆年间的旧物了,北边的这块叫风竹,表现的是竹子被风吹歪的样子,而另一块表现的则是雨后的竹叶低垂,而这背后似乎还藏着什么更深刻的寓意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砖雕上的竹子读音跟‘阻碍’的‘阻’相近,再配上山门两侧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所代表的是春夏秋冬,意思就是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对比修缮前的样子,柱子,门窗都鲜亮了很多,但是眼尖的人还是会发现这种寺庙留下了很多残破的痕迹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屋顶上的琉璃瓦甚至掉了釉色,不过文物修缮讲究的是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简而言之,就是保留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不能改造,不必创新,清真寺大殿也叫做拜殿,是做礼拜的殿堂,最前边是阿訇讲经的位置后边顺次一排一排是信众的位置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有点像学校的教室,这就要求大殿要有足够的纵深,还得采光好,而长方形就形成了最理想的形制,但是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屋顶的跨度,所以绝大多数的清真寺都被设计成了几组前后坡组成的多卷式屋顶,行话叫‘勾连相搭’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这座薛营清真寺就属于三卷坡屋顶,这样一来,清真寺大殿的屋顶只有第一卷的正面和最后一卷的背面能够被看到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在大兴区狼各庄清真寺里,依然能够寻找到这座清真寺往日的痕迹,比如那些红色的柱子,这话还得从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说起,早在古代,永定河常常泛滥,而咱们从地图上也能看出来,狼各庄位于大兴区的中部,距离永定河东堤也就是五六公里的样子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换句话说,当年的狼各庄清真寺时时刻刻处于被永定河河水冲垮的威胁当中,而如今咱们看到的这些遗迹就是在清朝光绪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901年,永定河泛滥之后重建的时候留下来的,大梁上的彩绘依然 保存得很好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然而相比较汉族建筑上的彩绘图案而言,清真寺的彩绘图案又有着另一种韵味儿,汉族彩绘一般都是寓言典故,或者是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案,但清真寺建筑上的彩绘都是一些书籍或者花瓶,风格都充满了伊斯兰教的风格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而在柱子的下端,并不容易被人注意的基座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足见古代匠人技术的精湛,以及态度的认真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明朝成化九年,礼贤清真寺初建成了如今大兴区清真寺里的一位长辈,而它最引以为傲的却不是辈分高,而是位置好,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恰巧路过礼贤清真寺,走进去参观了一圈儿,这对于北京郊区的一座寺庙来说,可是从天而降的殊荣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为了纪念皇帝的视察,乾隆二十一年,礼贤清真寺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但命运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到了1946年,国民党地方武装占据了这座清真寺,把它当作据点,并在门外搭起了岗楼,这给礼贤寺的建筑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不仅如此,当时国民党武装在占据礼贤清真寺之后,不允许当地的信众进入礼拜,礼贤清真寺彻底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礼贤清真寺才获得了重生,大兴区的重要乡镇,几乎都有清真寺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比方我们熟悉的黄村儿,榆垡,辛安庄,采育,崔指挥营儿等等,在这些清真寺中,始建于万历年间的安定镇东白塔村清真寺则因为一个人而享誉京城,这个人不是皇帝,不是贵族,而是一位著名的阿訇王静斋,他是近代史上的四大名阿訇之一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王静斋翻译和注释的伊斯兰古籍《古兰经译解》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王静斋第一次担任阿訇就是在白塔村清真寺,如今这座经历了400多年风风雨雨的清真寺依然矗立在东白塔村,而整个清真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殿前有大阅台,殿内墙上供奉着古兰经教义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整个寺院融伊斯兰教建筑与西方建筑为一体,值得一提的是东白塔村清真寺分别在清康熙三十七年进行过一次重建,而在1944年进行了第二次重建,如今这座清真寺还保留着四十年代初翻建时的模样!总而言之,大兴区的清真寺座座都是古迹

古寺藏回忆,横扫大兴区,解析老北京古迹清真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大兴区   清真寺   永定河   白塔   伊斯兰教   光绪   明朝   阿訇   穹顶   大殿   清真   古迹   彩绘   北京   屋顶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