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相声可谓是家喻户晓,凡是北京人基本上都能学出几句经典的片段,但是您真的都听懂了吗?比方说相声《夜行记》中,有一位不拘小节,不守规矩,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这样的人咱们都不陌生,而您注意过没有,郭启儒老先生说的车灯正是过去老北京的一个常见物件儿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老北京民国那会,自行车灯并不普遍,这张照片就是相声中说的自行车灯,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北京人基本上就都没见过这种老物件了,那时候骑得起自行车的人已经很有钱了,再有这么一个灯,简直就是绝配,它不是点蜡的,而是烧煤油的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像这样的自行车灯现如今可这北京城都为数不多了,倒不是因为它有多珍贵,而是因为北京人都觉得留着没用,主要还占地儿,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侯宝林相声中的这么一个小细节的东西,居然能让我们找到原型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不过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同样是侯宝林相声里的小道具,还有一件原型,在相声《猜灯谜》中,提到了这么一样东西,糊窗户用的纸,咱们看到很多关于老北京的影视,老百姓买不起玻璃,而是用纸糊窗户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糊窗户用的纸都是老北京的高粱纸,过去老北京的窗户一般都是糊这种纸,除此之外,糊顶棚也得用这种东西,太阳晒到这儿的时候,它里边儿是有温度的,但是它不挡风,这就 老北京人生活的细节,其实咱们翻看几段相声,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刨根问底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并不是给您上历史课,而是想通过这些老北京物件儿说明一件事儿,老辈人的生活当中处处充满了智慧,自行车灯,窗户纸,八零后,九零后都是在侯大师的相声里听过这些名词儿,而真正看到实物的,几乎都在博物馆里,尤其是一些私人博物馆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他们收藏的一些的东西往往都是老北京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比方说枕头,大部分可能都觉得枕头没什么可收藏的,除了棉的就是荞麦皮的,其实老北京人用的枕头可不一般,据统计,人的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睡觉中度过的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这话说得没错儿,但是在观复古代艺术博物馆里,并不是用木头或者金属件组合的能睡觉的就都叫床,床其实一共分四大类,早年间北京城有钱人的生活特别讲究,但是一个简单睡觉就需要两种床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夜里睡大觉用架子床,一个平板儿四根立柱比较稳当,而中午小憩,也就是休息一会儿,睡个小觉就得换小床了,学名叫罗汉床,要说这罗汉床堪称是床类产品当中的奢侈品了,因为它出现的年代比较早,而且功能也比较齐全,汉代那会儿人们吃饭睡觉都喜欢坐在地上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人们屁股底下坐着的小木板儿就是后来罗汉床的前身,直到明清两朝的时候,人们过日子用的家具高度都比汉代的提高了,这才把汉代小木板儿的身高提高到了现在这个高度,然后再加装上了三面围挡,据说皇帝的宝座和咱们现代人坐的沙发都是从罗汉床这儿得到的启发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所以说罗汉床是一个既能睡觉又能小憩,还能坐着的全能家具,当然,跟睡觉有关系的,不仅仅是床,还有枕头,其实老北京人用的枕头特别有讲究,这些年电视广告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物件‘人体工程学枕’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而它的特殊作用就是治疗白领一族和老师们的职业病,颈椎病,现在这种相对比较硬的枕头属于新玩意儿,但其实在古代的大户人家早就用上了这种硬枕头,在丰台区万丰路306号的万丰小吃博物馆里光是枕头就有很多种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有这种比较常见的瓷睡枕,也有这种小一号专门用来给病人号脉的瓷枕,还有这种长得像长条凳儿的木枕,不过要说外形最奇特的当属这种了,这种木枕摆在床上,是呈交叉的状态,这种枕头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名字,号称‘瞎掰’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这种枕头本身是用一块完整的木料雕刻而成的,通体上下没有任何拼接的痕迹,雕刻之后是一个四层木料组成的结构,相邻的任意两块木料之间都是没有空隙的,所以只要轻轻的将这四层两两掰开,卡住,就形成了一个枕头的形状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说起电话号码,无非就是九个阿拉伯数字,但是您仔细看看手边的电话,按键上的英文字母,您以前注意过吗,在北京百年电话博物馆里有不少老北京电话,电话上的英文字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出现在了电话键盘上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而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是从1992年才开始的,很显然电话按键上的字母并不是为了发短信而设计的,对于美国人来说,abc的发音,要比one two three的发音更精准,不会产生误会,所以他们通过英文字母来记忆相对应的电话号码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更有聪明人用一个单词儿就能记住一串儿号码,比方说‘you’就是968而‘hello’就是43556了,在小吃博物馆中,有这么一面墙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物件上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刺绣一看就是出自女孩儿之手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它们虽然不是什么稀有的物件,但却见证了老北京的历史,它们是过去老北京的壶套,早年间北京城里的茶馆里头大户人家人手一个,扣在茶壶上,能起到一个保暖的作用,据说这是一个被逐出宫门的宫女儿发明创造的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可是一回到家那可就是大龄剩女了,家里人张罗着赶紧相了门亲事,就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孝顺的女儿知道老家儿爱喝茶,所以就在出嫁前做出了茶壶套这么一件礼物送给了父亲,除了实用性之外,茶壶套上精美的刺绣是最吸引人的,除了比较普通的花卉图案之外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还有很多图案是有特殊含义的,比方说龙在下,凤在上,这是年代感,像这位茶壶套的主人一定是戏曲爱好者,连茶壶套上都不忘绣上了《三娘教子》的戏图,它们除了能刚好套在茶壶上之外,还特别像一样东西,也就皇帝宝座上的靠垫儿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所以有理由相信,传说那位出嫁的前任宫女儿,做茶壶套的灵感来源应该就是在宫里工作的时候天天都能看到的靠垫了,既能保暖又美观大方,真是一举二得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随着生活的进步,很多高科技的东西出现,不但改变了咱们的生活节奏,也改变了咱们的生活品质,然而在这些高科技产品出现的背后,很多人却不到了往日生活的温馨和平淡,因为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缺少一种用心的感觉

熟悉的物件,不熟悉的内涵,段子里的小道具,博物馆里的北京味道

其实很多老北京的老物件看着简单,甚至还很粗陋,但它们确确实实是用心打造出来的,承载了老北京城的记忆,更是北京人心中的一个念想儿!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博物   物件   北京城   木料   词儿   茶壶   汉代   罗汉   车灯   段子   北京人   北京   枕头   道具   相声   窗户   内涵   味道   熟悉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