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成为“三无青年”

先,对付无助。


别以为只有挫败才会让人无助。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养老院的老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得到事无巨细的照料,从吃喝拉撒,到看戏、散步、接待访客,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另一组则被告知“让生活丰富多彩是自己的责任”“过什么样的晚年生活是自己的选择”,然后,院方会尽量协助和配合老人去实现他们的想法——虽然大致也是吃喝拉撒、看戏、散步、接待访客。


三周后,前一组被照顾得事无巨细的老人身体健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而后一组要“自己想办法”的人,精神和身体状况却出现了好转。


怎样避免成为“三无青年”


其实,老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是一定会越来越弱的,毕竟生命走向衰老甚至消逝的命运无法改变。


但在这个实验中,第二组老人在院方的配合下会产生一种“感觉”,“感觉”自己似乎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这便是次级控制感。


传统意义上的控制感,是一个人可以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自己的需要,而次级控制感则是“以为自己能改造客观世界”的“感觉”。


这种感觉往往来自一些与命运无关的小事,这些小事很容易做,而做好后能产生一种自己能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


怎样避免成为“三无青年”


比如把笔记整理得清清楚楚、记得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写日记、种好一盆花、养好一只宠物……


其次,对付无聊。


在我们通过那些“小事”来抵御无助时,要小心一种情况,就是被琐事缠绕,感到无趣和无聊。


人类的大脑1秒钟最多能处理60比特的信息,这也是我们大脑的注意力上限,也称注意力“带宽”。


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带宽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瓜分了,比方说邻居家熊孩子在哭、明天见客户要穿什么衣服、手机里蹦出17条信息和28条推送都是些啥……


怎样避免成为“三无青年”


这些“后台应用”会导致你的系统出现卡顿,产生不流畅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无聊。


所以,无聊并不是外界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我们自己产生的主观感觉。


就好比一本书即便再有趣,如果你看书时一直被打扰和分心,十有八九会觉得这本书没什么意思。


“沉浸”是感觉有趣的前提,也是一种取悦自己的能力,只有沉浸,才“有可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积极情感体验。


黄执中沉浸于辩论,胡渐彪沉浸于健身,周玄毅沉浸于自己的脑洞……辩论有趣吗?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健身和脑洞就更不用说了。


怎样避免成为“三无青年”


所以,他们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趣才沉浸于此,他们是因为机缘巧合沉浸于此事,才认识到事情的趣味。


最后,对付碌碌无为。


沉浸是好事,但也要挑对的事来沉浸,不然醒来就是满满的空虚。


有研究发现,如果把人们的薪水发放方式改成“计时”或“计件”,人们的确会更有动力投入当下的工作。


但一段时间后,人们会比原先更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原因是当注意力被牢牢锁定在眼下事务时,人们会忽略长远规划。


忙碌的人会紧盯那些眼下最着急的事,这些事会不断地挤占自己学习和规划的时间,造成实际工作效率的下降。


怎样避免成为“三无青年”


没钱的人会拼了全力去做来钱快但没前途的事,甚至去借高利贷,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这种模式下,穷人永远捉襟见肘,而忙碌的人永远疲于奔命。


那些会吸走你的注意力却不会给你带来价值感的事物有一些共性。


比方说打一局手机游戏对战,赢了立刻加分晋级,它们都很容易产生连续性;


比方说一段网络视频,看完一段立刻推给你下一段……


避开这些注意力陷阱,给自己一个沉浸于有价值感的事物的机会,或许,也只是或许,才能让你自己不沦为一个三无青年。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院方   事无巨细   次级   访客   眼下   注意力   小事   客观   无助   事物   有趣   无聊   老人   事情   感觉   青年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