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带你真正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医

一、中医治本又治标


经常有人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何为本,何为标。简单来说,病根是本,症状是标。或者体质是本,疾病是标。实际上,中医临床不仅可以治本,更可以治标。中医治标的速度一点儿也不比任何医学差,特别是对于急性的疼痛、炎症、高热以及其他不适,如咳嗽、哮喘、腹泻、便秘、溃疡、痒疹、小便不畅等等,皆可针入症去,或者药入病退。特别是针灸,其止症状的效果极为神速,甚至于止痛效果快过吗啡。如我治疗过大量的带状疱疹病人,局部脓淋剧痛,用针灸配合中药,三五天即愈,且完全不留疤痕,其效果绝非单用止痛针或者抗病毒西药所可比。又如,失眠症,西医只会给以各种镇静剂以抑制过亢的神经活动,与其说是治疗,不如说是伤害,且愈久服愈难治。中医辨证治疗,配合针灸,往往一剂知,两剂已,多年失眠愈于顷刻。


二、中医强调正气的作用


中医的治本,就是重视了人体正气。正气是人的生命,是治疗并预防疾病的关键。病是由邪气导致的,但治疗疾病不是但但祛邪。需知人体是活的,正气才是人体祛邪的主力。如果忽视了正气的祛邪作用,就只会考虑用药物自己去祛邪了,那就会用这个抗生素,那个清热解毒剂了。人之所以生病,其根本是正气病了。


邪气不过是诱因,正气才是疾病的根本。明了此理,治病不过是治疗正气而已。所以,中医治疗肿瘤,从正气上作文章,每可收获。如果滥用寒凉,戕害正气以求治病,吾恐病未去而正先败。临床上每见专事攻邪而致病人生命垂危,叹为无奈。比如感冒,不过是个外感表证。即使不治,休息几天也自然会康复的,因为正气恢复了。如果三阴体质之人被滥用抗生素,就可能伤害正气,导致邪陷三阴,病情骤然加重。治感冒如此,治大病重病垂危病更要如此,需知顾护正气即是保命之法。


三、中医相信人体的自愈力


中医强调人体正气有自我修复能力,并且临床上需要仔细倾听机体对于疾病以及治疗的呼喊。比如感冒了,正气奋起抗邪,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我们要听那是正气战斗的呐喊。再如,高血压头晕,那是正气下虚,邪气上攻的无奈。再有大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反应,中医叫瞑眩反应。其实是正邪交争,正欲进而邪不退的反应。此时千万不可见症治症,当知道,这些反应往往是正气抵抗的号角声。比如邪气在退出太阳层次时往往会发烧,或者咳嗽,这不是病,万不可见烧退烧,见咳止咳,需知这是正气祛除邪气经过人体最后一道屏障时的反应。肿瘤患者服药后会出现突然头昏神蒙反应,这是正气鼓动于内而邪透出少阴的现象。诸如此类,临床极为常见。我另一专篇谈祛邪反应,读者可以参考。所以说,一个好的中医,一定是一个好的读者,是研读人体的反应的读者。


外行人,带你真正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医


四、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六腑之间协调,经络气血通畅,则不生病。一处生病,则周身平衡被打乱,因此会出现各种局部以及整体的症状。比如肿瘤,病在某个局部,但全身都可能出现症状,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治病要考虑整体的平衡,不可见局部只治局部。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都不是真正的中医。头痛,可以取脚上的穴位,效果极好,常常针入而痛去,让病人叹为观止。再如呼吸不畅,其病在肺,但全身有许多器官可以影响到肺,因此,有时需要整体辨证,而不是见症治症。每每在临床上治病取穴时,病人提醒到:医生,我病的是左边,不是右边,你为什么选右边的穴位?其实,经络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有机整体。针灸治病,神奇无比,与经络理论极有关系。


五、中医不相信病理反应


中医相信奇迹,不相信常规的病理反应。所谓的西医病理学,那是死的,机械的学说,因为它忽视了正气在其中的巨大作用,所以病理学里没有奇迹的发生。但中医经常创造奇迹,病理学根本解释不了。比如,我曾治疗一例患者足踝扭伤数年,持续性疼痛,不能正常走路。针入后即嘱病人活动患侧踝部,立刻诸症全部消失。病理学如何解释局部的仍然肿胀呢?再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针入而痛即豁然,但其压迫神经的病理因素仍然存在,又如何用病理学解释呢。再如肾病尿毒症期病理学认为不可能逆转,但中医就可以完全恢复肾功能。肿瘤全身扩散,生命受到危胁,中医可以保命,但肿瘤的病理并没有完全消失。如此等等,我在临床上每天都能看到奇迹,久了自然觉得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个自然的事情让病理学遇到了尴尬。


六、中医是治疗急症重症大病危病的医学


传统以来,大众都认为中医是治疗小病、慢性病、轻病的,遇到大病重病危急病,一定要找西医,因为中医不能治疗。读读李可老中医的书,大家自然会明白,中医是治疗什么的。他的书名叫《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我觉得不管是病人或者健康人,都可以找来此书读一读,不一定是要学他的学术经验,而是坚定中医治疗大病重病的信心。信心一立,万事可成。临床上我师法仲景,并参照李可之法,只用中医中药或者针灸,每每治愈一些大病重病危病急病患者。中医治疗重病危症,大量病人的康复就是最好的证明。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将在治疗大病重病方面产生巨大的市场潜力。


七、中医参天配地以治人


中医重视自然界的阴阳寒暑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所以治病、养生都极为重视四季节气以及月相、太阳、时辰变化对气血经络脏腑的影响,并据此考虑不同的治疗思路和手段。中医有五运六气理论,就是参照天地的规律来分析人体可能发会生的疾病;又有子午流注,有灵龟八法,有飞腾八法等等,都是强调每天每时气血在十四经络中的不同流注以及开穴,其理论基础即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的复杂变化。再如曾经治疗过不少每节气交替时即发作疾病,这是明显的天人相应的例子。按其理而治之,莫不应手而瘥。一例每夜半子时而周身冰冷、神志昏糊的病人,至寅时而渐苏,以小柴胡汤燮变阴阳,数剂而瘥。针灸更是如此,只要是与节气或者时辰相关的疾病,都可按经络流注循经取其原穴,不管病症多久,多可迅速治愈。


八、中医治证为本


证是什么,是疾病的病因病理病变机制,也就是说证才是疾病的根本,症状不过是疾病的表现而已,是标象。中医就从这个根本点上入手,所以效果极好。比如,感冒了,出现无汗、头痛、身痛、咳嗽、恶寒、发热等症状。其病证即是外感风寒,因此中医只是一付麻黄汤即可完全搞定。根本不用考虑用哪味药治疗头痛,哪味药退烧,哪位药止咳。感冒如此,其他任何病症都是如此治疗。


可惜现在的不少中医变了,不会治证,倒是见症治症,见病治病的功夫很高。如此就丢失了中医的灵魂,自然也就失去了中医的疗效,最终不得不求助于西医。经常有病人在网上求诊,要求为其治疗某某病症。中医如果没有能辨出证来,就会陷入迷茫的境地,选择哪种方药,用到什么程度,使用多长时间,之后怎样变方,如此等等都需要根据每个患者具体的表现,需要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而辨证论治。


中医的简单体现在:

外行人,带你真正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医

1、中医基础理论简单:太极、阴阳、五行…这些看似复杂的玄论,其实是最简单的理论基础。所谓大道至简,任何宇宙万物都可以用此理论来解释。


2、中医的工具简单:倪海厦经常说,如果让他和西医同台PK,现场可能会很可笑,因为西医在不停的搬运各种复杂的高科技医疗器械,而他什么都不用带,空着双手往上一站就准备好了,而且诊断治疗比西医还要准确、快捷。 的确,中医理论一通则百通,中医的望闻问切胜过任何一种高精尖的医疗器械。


3、中医治病成本低廉:中医治病,或许不用针不用药,让你回去喝完粥就能把病治好。正因为成本低廉,方法简单,所以做中医师不是一个赚大钱的行当。中草药价格和西药不能比,利润也少得可怜。


4、治疗方法简单:很多治疗方法,病人一看就会,下次同样的病,就不会再找医生。


5、中医保健方法简单:这可能是刘力红感慨地主要原因,中医的养生保健方法简单到不能说,说来说去就是按时吃饭、好好睡觉,顺其自然。如果人人都身体力行,人人都不会生病,医生哪里还有生意可做。


不过现在的状况是:就算中医扯着嗓子告诉每一个人,就是没人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很少有人付诸实践。因为人们总是相信高科技,精密的仪器。唉!悲哀呀!


一、中医技术现状是少数人的绝学


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中医技术现状是少数人的绝学了!

我也无可奈何的承认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中医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中医了!

健康是修行、悟道!不是外在的追求。物质条件好,只能有好的医疗条件,不可能必有健康。吃什么不可能必有健康,做什么不可能必有健康。


中医看起来是绝对很美!当人们有绝症,大医院不管了,或者没有钱看病了,只能看中医。你能讲他不美吗?如佛如圣如道祖一样。真正的中医,是穷人的佛和菩萨!真正的中医是深藏在黑暗中的火焰!


但现实中的中医,一个好的、基层的中医,一生便是一种苦度,也是修行。我见过不少好中医,我心中不止数次怆然伤感,我为基层的好中医流泪。太苦!这已经根本不是钱的问题。


如需一个中医到2500米以上的地方去采药,再自己背下来。过去山里的中医,很多是这样子,现在可能还需要。这不是玩的,你行吗?需要你不能有太好的物质条件,因为你的病人可能多半是穷人,有的半夜会敲你家的门,还有可能不付钱。你的职业需要你超量工作,你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比别人要长出很多。


需要你看病时当菩萨,这是最根本的。需要你天天拿你命来换病人的命,拿你的声誉和家庭来赌疾病的未来转归!心焦灼地等待,慢长地煎熬,大脑一片空白地紧张!临床疗效好时,皆大欢喜;不好,麻烦事就跑不掉,一言难尽——你可能天天被这个世界误解,你必需得天天去悟道、修行,你必须做一个苦行僧!


资本收买中医的事,已经很久了。大家去看看,现在药店里卖的中药,还有传统的的味道吗?这难道不是资本的成功?现在很多中医的事情,只能讲是瞎扯!


你把中医当成善、当成仁术,你的医术才能精到。如果当成产业好是好,钱是多了,企业也成功了,可是中医之神倒了、没有了,那你就是在杀佛杀菩萨,一定是你搞错了。


不用怀疑,你学中医是在学佛,是在积累福报,是为治病救人。不明

白这一点,不配当中医,也断然当不好中医的!


二、人体层次与中医层次之能量解析


外行人,带你真正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医


1、人体之层次

1.有形有质之结构:皮毛、肌肉、筋、骨膜、骨骼、骨髓、大脑。脏:肺、 脾、 肝、肾、心、三焦。腑:大肠、胃、胆、膀、小肠、心包。


2. 无形之功能:

能量、经络脉轮输布、濡养肌体、细胞再生、去 陈生新、升降浮沉、一气周流、生化气血、输布火水、排泄糟粕、五脏神、 魂、魄、思维。


3. 智慧层面:

古称神与灵,今称精与神, 对应人体大脑与五脏神。人之七情、智慧、创造力。


4.超级智慧灵性:

丹道佛道等超越时空能量之能力。人体能量来自内部五行之气功修炼或外部天人相应之宇宙。


2、中医之层次

1.初级:以症套方,辩证论治,刻舟求剑,不明病机病理。局限于经方。属于术的层次。

2.中级:明病机病理,有完整中医体系,属于道御术的层次,懂得补足元气、调理脏腑生化、打通经 络、一气周流。

3.高级:涉猎丹道医学层次并兼顾前两级,属于通道御术,能高屋建瓴。

4.超级:佛道医精通,透视内证,兼顾前三级,乃通神级的大家。


外行人,带你真正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医


三、感受“灵通”


已经是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寅时醒来,然后就睡不着了。看了看各家的说法,按照流注,肺、大肠可能有问题;若按照内经,秋天应该是早睡晚起,而寺庙的作息是在寅时起来上早殿,于是有点莫衷一是。问了释如子师兄,道:三焦气虚,以后要早点睡,养足气。其实一直以来,我的大便就没有在早上处理过,肯定是有些问题,除了去年打佛七那段时间是正常的,就没怎么正常过,还不如我的老妈。


本来想按照如子师兄的建议早点睡的,但转念一想,不如到时候醒了,扎个子午流注。寅时正是肺经工作分配气血的时候,如果用子午流注来平衡气血岂不是非常的合适?!见过一个师兄曾经也为解决固定时辰有咳嗽,扎过子午流注后就不咳了的先例。既然我这个也是固定发生,为什么不试一下子午流注呢?

睡前把穴位找好——尺泽、陷谷、丘墟、涌泉。天呢涌泉!早就听如子师兄说过很难受很难受的......可事到临头,我还是想体验一下怎么个难受法。把针具、酒精、棉球、经络图摆在枕旁,就等醒来了好扎。


凌晨四点零三分醒来,用水净了面,这样可以提提神。按照经络图上的位置,找好穴位,再用指甲掐按出一个红印,沾好酒精棉消毒,深提丹田气一口,先扎同宗的涌泉穴,——真疼啊,还好,过了4mm就不那么疼了......每周在寺院禅堂里做义诊,病人排队等候,我只看前二十一个患者,几十种中药打成粉,装进瓷坛,贴上标记。每个病人我都要把脉的,然后据脉拟方,让师弟拿去照方配药。有些病人需要扎针灸的,就由我操作,初始有些手怯,扎得多了,不再怯,病人也说不再那么痛了,我也觉得攒了些福报。


今天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哦!反思病人被我扎针时的最初感受,对我那么地宽容,到现在都不依不舍,我想我迟早是要在自己身上试个遍的。好在是补手法,可以慢慢进针,随后把另外三个穴位搞定。然后躺在床上听天由命。其间肠鸣现象比较显著,其它气脉感觉变化不大,就这样静静等待这个时辰的结束,然后拔针,继续睡觉。不知道过了多久,觉得几条经脉有了动静,身上似有酥软的感觉升腾,沿肾经有蹿动,胆经、环跳附近也出现反映,看来我属于经络传导迟钝型体质无疑了。


早上打坐的时候还有经络感觉留存,另外前几日的落枕,不知道什么时候竟消失了。已经算好明天是天井对中封,嗯,应该能接收,不会太疼的。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对于多数国人来说,中医等于调理,如此观念根深蒂固。然而古代治病多有一剂知两剂已,效如桴鼓,如此神奇的疗效都去哪儿去了呢?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


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借工作的机缘,我接触了较多的老中医和国内著名中医院校的教学专家,结合自己的体悟认识到:只有真正认识什么是中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真正的中医,首先必须终止“中医是否科学”的探索


外行人,带你真正认识一下我们的中医


进入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多少都有一些解剖学知识,当学到“心主神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等概念时,第一问题考虑的是中医不科学,明明心脏是“血泵”,脑才是思维器官,而胆更是手术切了也没事,后天之本的脾胃切了也不死人,中医岂不是太落后了?


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第一印象是不科学,学会以后发现中医是有价值的,再抱着决心去证明他是科学的,中医学的研究发展目前就是走上了这一条路,实际是浪费了巨大的精力,走错了道路。


这是院校教育与古代中医学习的差别之一。


科学(Science)这二个字源于西方,基于西方文化体系而来的这个名词,狭义的仅指基于科学方法而来的知识。


科学方法包括若干的基本准则,如依赖精确测量的数量原则;可以重复验证的机械性原则等。


中医不属于这个范围,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现代定义的科学方法,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内证式的,解剖学的精确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


老中医蒲辅周治好了167例乙型脑炎却是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也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性原则。


“科学主义”错误的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在科学尚且不能解释的领域,它成为了“科学殖民者”,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都受到打压被冠以“不科学”、“伪科学”之名,只有真正明确中医不是科学,是非科学,但它是“科学的”,抛开证实中医是科学的妄念,才能入中医之门。


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一种认知体系,真正学会了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去治疗疾病,才能扎根于中医,这时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路。


二、什么是古中医学


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解决人民身心健康需求,开展养生、疾病治疗、康复等活动的民族医学,就是古中医学。


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广,比如“气”“阴阳”“五行”“六气”“二十四节气”“八卦”众多名词是西方没有的,对世界的认知,“气一元论”认为宇宙万物一气所化生,聚则成形,散则化气;


对人体的认识如“形神一体观”“天人一体观”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古中医学正是在这一朴素的唯物观的基础上认知世界,这是中医的世界观,而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概念是不能包括这些内容的。


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像一个磁铁,人既有有形的铁分子,还有无形的磁场,而西方医学的角度过多的是认识有形的部分,认识不到无形(如经络、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谈不上系统的将人的情绪与人体脏腑的对应研究。


回归古中医学,就是要全面地系统地继承,提到肝不仅是想到肝脏这一个器官,而是想到五行的木、春天、厥阴、风、东方、怒、巽卦、青色、经络循行的部位;


筋,肝藏血,肝藏魂等等;看到人体,不仅仅是想到有形的人体,更要想到人是一团气,是气的固态存在方式,辨证就是“据有形以断无形”。


强调古中医学,有三重含义


一是突出对经典的认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隋唐以前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二是强调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医学的承传与发展,关键在于继承,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中医学,妄谈创新,只能毁灭中医。


热心于消灭中医的没有一个是在临床上真正的掌握中医的,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中医,就像是以数学的标准衡量语文,那些意境深远的形容词,全成了不准确的典范。


要走入中医之门,首先要避免去研究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古中医学强调继承,也是要扭转这一错误方向。


三是不承认中西医结合归属于中医学术体系,也不承认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门学科有它建立的哲学基础,有它对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而中西医结合呢,它没有这样一个对世界的根本的认识,所以它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是有利于医学的发展的,其成果属于中医理论体系就归为中医研究,属于西方医学体系就归为西医研究,只有如此才有利于中医的发展。


否则类似于把中草药提纯成为西药,也用中医的经费,中医的人,占据中医的资源,反使真正的中医研究得不到支持,中医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强调古中医学,就是要走中医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是以中医为主,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的道路,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宝藏,被西医不断的挖走的局面。


三、重新认识中药


中药起到治疗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是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使它具备了调节人体状态的功能,这是中医的理,不是因为它含有什么有效成份。


另一个要明确什么是中药。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这个概念在当今很容易混淆,比如果导片、白开水、青蒿素哪一个是中药?


有一个故事,在儿科有一小儿高烧不退,用了各种抗生素无效,请中医会诊,中医诊为阳明腑实证,应当马上急下存阴,果导片一片,大便一通高烧也就退了。在这里再问果导片是中药吗?它是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呢?是!在这里果导片就是中药。


在《本草纲目》中,仅是水就分了十多种,有雨水、雪水、井水、露水,当然也有白开水,他们都是中药,现代医院里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水只要我们能以中医理论用于临床,它们都能变成中药。


青蒿素,是一些中医引为骄傲举世注目的成果,但是尽管它是中医的成果,却是西药一类药,为什么呢,它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西方许多的植物药也是一样,并是不看它表面是植物就是中药,关键看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的药物。


有一些概念,往往受日常观念的影响,中药这个名词就是如此,中药房西药房、中药处方西药处方、中药剂型西药剂型,这些日常的概念都在影响我们对中医的学习。


四、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由彭子益先生所著,他曾任清太医院医师,清亡后受山西督军阎锡山之邀南下山西,开始了中医学的医疗、教学活动。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西方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受到质疑,中医面临生死存废的年代,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传承古中医正统,从中医教育入手,在山西、江苏、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办学、讲学、治疗疾病,先后经31次的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在战乱的年代,培养了一代真正的中医。


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延续了古中医学的传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复兴之父”。


今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华医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排头兵,重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真正中医学术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冒险保存了这本书,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上承内经要旨、仲景心法,以医易河图中气升降之理,串解中医经典之奥秘,犹如疱丁解牛,悉中肯綮。


全书没有引用一句经文,而是跳出条文的圈子,避繁就简,由博返约,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以通俗畅晓的语言,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科学的中医系统,而且一线贯穿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


彭氏强调“中气”的作用,“中气者,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河图之理以土居中,上下左右,无土不成。故内经之理,仲景之学,独重中气。


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


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


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


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


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


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


升降上下左右之经气,须先照顾中气。如轻病转重,必是中气为医治伤;重病致死,必是中气为医治脱;轻病不医自愈,必是中气自然复元;大病治愈,必是中气为医药恢复。所以,治病便是治中气!


古人释河图之理,引经据典,力求深奥,反使原义隐晦,使人如入云雾。彭氏拨开云雾,开门见山,以寥寥千余字便把河图之理、中气升降致病之根源、见证、演变,以及内、难、伤寒、金匮之理,洞察病机之法,正邪进退之势,结合人体生理、病理、治则、方药诸方面的具体运用,讲的头头是道,启悟后学非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


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


李可老师常讲,学好古中医要“洗脑”,所谓的“洗脑”我想就是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观念。


是否能精通深入一门学科,首要的是要明白确立这门学科的世界观是什么,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年青一代,形成气一元论、形神一体观的观念靠现有的院校教材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而扭转这一危局,给予一个明确的方向的。


我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最恰当的,正如书中讲到:


“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


文中处处句句传达的是天人一体的观念,而一个熟背天人一体名词而不明二十四节气内涵的中医学生,又如何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呢?因此这本书对当今学好中医,提高中医诊治疾病的疗效真是太重要了。


“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这句话太重要了!“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标准是就目前的水平看,仍是相对正确的,仅就众所周之的“气功、经络、穴位”问题就足以证明所谓的科学仅仅是相对而已。


那么,以相对的正确的标准,霸道地要去证明别人的正确,这就是学术上的殖民统治。


传统的中华医学、就其科学性而言,也是相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最最重要事实:中医药的理论、临床结果、是经过数千年不断由实践证明、修正发展而来的,尽管过去、现在、甚至将来,我们还将不断去这样证明、修正、发展他。


但目前也是相对而言,他是等同于所谓的科学的西医的理论实践体系,有句话叫做“时间能证明一切”,单就这点而言,中医接受检验的时间则远远地要“科学”于西医,当然我们不会用中医的标准去衡量西医是否科学,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西医”强奸了,尽管他们和我们是同等的人;


可悲的是,近百年来,中医确实被西医猥亵了,而且是在自己家里、在家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被猥亵了,炎黄子孙们,你们不痛心吗?!还要继续接受这种霸道的殖民统治吗?!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作揖]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中医   外行人   中医学   脾胃   经络   西医   针灸   正气   传统文化   中药   病人   中气   人体   疾病   医学   科学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