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生存发展状况与特点


新上海人生存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 住房困难大, 定居落户难

一项针对新上海人居住状况的专项调查显示, 新上海人的住房状况, 以自购商品房比例为最高, 达40.1%;其次是租房, 占33.6% (其中独租占7.3%, 合租占11.3%, 群租占5.1%) ;再次是住父母 (配偶父母) 的房屋, 占21.5%;最后是住单位、学校宿舍的, 占14.7%。购房付款方式中, 全额一次付清的仅占6.7%, 按揭贷款的占93.3%。每月还贷金额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分布为:1%-20%的占22%, 21%-50%的占62%, 51%-70%的占14%, 71%-100%的占2%。显示出新上海人房贷还款压力较大。

在被问及“就您感觉而言, 上海目前房价偏高吗”时, 79.8%的新上海人回答“太高了”, 13.1%的人认为“有点高”, 6%的人表示“一般, 还能承受”, 仅有1.1%的人回答“不高”。在被问及“总的来说, 您觉得住房支出给青年带来的生活压力大吗”时, 回答“非常大”、“比较大”、“一般”、“不太大”、“没感到什么压力”的人, 其比例分别为73.6%、19.2%、6%、0.5%、0.5%。高房价影响了新上海人的购房意愿, 有40.7%的新上海人因房价太高, 负担不起, 近期不打算买房。总体来看, 新上海人对目前居住状况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调查显示, 对居住状况非常满意的占4.3%, 比较满意的占33.7%, 不太满意的占32.6%, 很不满意的占26.6%, 说不清的占4.2%。将不太满意、很不满意概括为“不满意”, 两者合计比例为59.2%。即有近6成的新上海人对现有居住状况表示不满。

与安居相关, 让新上海人感到困难的另一个大问题是户口问题。699位在上海工作居住一年以上的受访新上海人中, 拥有上海户籍的为225人 (占32.2%) , 持有上海居住证的为106人 (15.2%) , 持外省市城镇户口的有211人 (30.2%) , 持外省市农村户口的有157人 (22.4%) 。数据显示, 受访对象中, 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新上海人拥有上海户口, 而绝大多数新上海人还未能获得上海户籍。相关调查表明, 新上海人对“上海人”身份的认同及其对上海城市的认同度、融合度与新上海人现有的户籍身份状况密切关联。那些既无户口又无居住证的新上海人中, 有72.8%的人感到自己是上海人。而拿到居住证的新上海人认同自己是上海人的比例则达到了85.5%。

在我国, 由于户籍不仅用于人口统计、登记与管理, 而且与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各类福利挂钩, 因此, 城市户口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户口, 它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新上海人只有获得了上海户口, 才能与上海原住居民同样地享受各类福利保障。所以, 上海户籍成为许多新上海人梦寐以求的目标。2002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居住证制度, 并从2004年10月起全面实行。但是居住证与户籍并不能直接对接转换。新上海人在寻找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依旧面临诸多障碍。2009年2月上海出台了“居住证满七年可转户籍”等新规定, 让渴望成为名副其实“上海人”的新上海人看到了希望。不过, 新上海人顺利定居落户上海仍非易事。

新上海人生存发展状况与特点


(二) 婚姻费用高, 养老负担重

调查发现, 新上海人在婚姻家庭方面面临的主要压力是结婚成本高和养老负担重。近年来, 上海婚礼消费不断上涨。如果再加上婚房等的费用, 即使粗略估算, 也需要200万元。如此高昂的结婚成本, 对于独自在外打拼, 尚未奠定经济基础的新上海人来说, 确实不堪重负。不少新上海人表示, 在上海结婚的成本太高, 办一场婚礼就像办一场民间春晚, 既耗精力, 更费财力。即便如此, 受访对象699名新上海人中的大多数还是自立自强, 选择自力更生解决结婚费用。在被问及“结婚费用 (包括婚房、婚宴等) 由父母支援是必要的”问题时, 回答很认同的占8.8%、比较认同的占29.9%, 两项合计为“认同”, 占38.7%;不太认同的占43.2%, 很不认同的占16.2%, 两项合计为“不认同”, 占59.4%;其他的占1.9%。

新上海人目前的家庭结构分布比例为核心家庭占37.2%、独居家庭占15.6%、夫妇家庭占23.3%、联合家庭占4.83%、直系家庭占16.3%、其他类家庭占2.87%。数据显示, 新上海人以三口之家的核心小家庭为数最多。由于长期在外, 平时工作、生活紧张忙碌, 加之不少新上海人是独生子女, 随着父母渐入老龄, 父母的抚养照顾问题就成了许多新上海人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回答“快节奏社会, 将父母送进养老院或托老所终老也不失为好的选择”时, 很认同的占6.8%、比较认同的占18.9%, 两项合计为“认同”占25.7%;不太认同的占42.0%、很不认同的占29.6%, 两项合计为“不认同”占71.6%;其他的占2.7%。可见, 大多数新上海人对于社会养老持否定态度。尽管如此, 在实际生活中, 新上海人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现行医保、社保制度等的限制, 让父母在上海居家养老也是困难重重。现在, 在一些新上海人聚居的社区, 所谓“候鸟老人”现象已成为都市一景, 实为新上海人不能尽孝的心头之痛。值得一提的是, 在选择对父母进行社会养老的问题上, 随着受访者教育程度的增高, 其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其中, 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对上述问题表示“很认同”的比例依次为3.1%、5.8%、7.0%。

新上海人生存发展状况与特点


(三) 生存压力多, 幸福指数低

新上海人普遍感到在上海发展, 生存压力大, 生活压力多。复旦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新上海人的烦心事主要来自工作方面、经济方面及婚恋方面。其中, 男性的第一压力来自于经济方面, “房子”成为压力的第一来源。而女性压力的第一来源则是工作方面的压力。此外, 不少新上海人还面临来自婚恋方面的压力, 约有50.6%的未婚受访者感到“压力很大”。女性在这方面的压力格外大, 成为其压力来源的第三项。甚至出现了所谓“剩女”恐慌现象。

本调查发现的情况与上述调查结果有些近似。调查对象699名新上海人在回答“影响你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时, 列前三项的排序依次为经济状况 (49.1%) 、健康状况 (43.5%) 、人际关系 (33.8%) 。其中男性认为的压力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 (49.3%) 、健康状况 (42.9%) 、生活环境 (33.1%) ;女性认为的压力因素主要为经济状况 (48.8%) 、健康状况 (44.3%) 、人际关系 (36.4%) 。

对工薪阶层的新上海人交叉分析经济和工作压力的结果显示, 经济压力按照单位性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民营企业 (62.6%) 、国有/集体企业 (47.1%)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47.9%) 、三资企业 (27.3%) ;工作压力由小到大依次排序为:民营企业 (25.2%) 、国有/集体企业 (41.2%)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50.7%) 、三资企业 (54.5%) 。显示出新上海人在三资企业工作压力大, 但经济待遇高;在民营企业工作压力较小, 但经济待遇低。而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集体企业, 工作压力、经济待遇均为一般。调查还发现, 就工作压力而言, 随着受访者学历的增高, 其工作压力感也相应增大:高中、本科、研究生三者感到工作压力大的比例分别是6.5%、26.2%、36.4%。

此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住房问题对新上海人工作、生活等造成了很大压力,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居住状况专项调查中的186名新上海人, 为了“供房”, 有71.9%的人“不敢轻易更换工作”, 72.7%的人“害怕生病”, 72.8%的人“担心失业或降薪”。64.8%的人“每月还完贷款后, 余钱很少, 没能力创业”, 66.7%的人因还房贷“娱乐休闲活动缩减了”, 53.3%的人表示“供房使父母的生活质量也跟着一起下降”。78.9%的人“因要买房而感到心烦”;58.4%的人“因买不起房, 暂缓结婚”, 55.2%的人“因无房或房子太小, 暂缓生育”, 32.3%的人“因上海房价高, 生活成本大, 准备在上海以外地区发展”。

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住房压力、婚姻人际压力等已对新上海人的幸福指数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据本调查,新上海人青年的平均幸福指数低于上海青年的平均水平。新上海人需要减压, 他们的幸福指数有待提升。

(四) 融入意愿切, 参与意识强

尽管在上海生存发展倍感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不断飙升的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居转户”的困难等等, 使一些新上海人因为难圆自己的“上海梦”而萌生逃离大上海的念头, 但仍有许多新上海人为了梦想, 继续选择坚守, 他们对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大都市情有独钟。本次调查中, 186名新上海人在回答“虽然房价高, 但上海仍充满着吸引力, 我要努力留在这里”时, 有27.3%的表示“非常赞同”, 36.4%的表示“比较赞同”, 两者合计有63.7%的人选择“赞同”。访谈发现, 很多新上海人把上海当做自己人生事业发展的首选之地, 迫切希望融入上海, 真正成为上海的一员。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上海处于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居民生活与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比较高。城市管理、法制建设等逐步与国际接轨, 与许多内地城市相比, 政策制度相对公正透明。根据《新上海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 69.2%的新上海人表示, 来沪发展最看重这里机会多, 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解放日报》的一项调查也表明, 61.8%的受访者选择到上海等大城市求职是因为机会多, 有望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体来看, 新上海人在工作上爱岗敬业, 在生活中乐观进取, 他们积极参与上海的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在参与中寻找机遇, 在奉献中谋求发展。调查发现, 新上海人普遍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清洁家园、扶贫帮困、节能减排等志愿活动, 他们参加这些志愿活动的最主要动机是“为社区出份力”。各式各样、广泛积极的社会参与, 使新上海人更加了解上海、热爱上海, 他们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也越来越强。66.8%的受访新上海人表示“对所在社区具有归属感”, 79.1%的新上海人对所在社区表示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受访者   户籍   上海人   上海   户口   住房   比例   状况   满意   父母   成本   压力   家庭   经济   工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