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昨天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今天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

腊月的最后几天,买几张年画回家,将年画贴在在门上、厅堂、灶前,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来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贴年画的习俗,在我国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贴年画,贴春联,过年的味道就浓了。图源/网络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财神爷是年画中,最为常见的主角。图源/网络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抱着鲤鱼的胖娃娃,预示着年年有余,多子多福。图源/网络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花开富贵,吉祥如意。图源/网络


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年画。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喜庆年画原来很“凶”


最初,年画并没有那么喜庆,反而“凶神恶煞”。因为,最初的年画是辟邪用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门神”——门神画。


历史悠久的中国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到了东汉时期,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了民间贴门神的现象,“神荼”、“郁垒”是最早的门神。晋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说写过:“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神荼和郁垒堪称“门神”的始祖。图源/网络


但作为门神的前辈,神荼和郁垒两位在名气上比起另两位“门神后浪”逊色得多。如今一说起门神,人们最耳熟能详的要数这两个人:秦叔宝和尉迟恭。或许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寻这两大门神的足迹,但在一些深宅老屋,或者是年俗风味浓郁的乡下,秦叔宝和尉迟恭两大门神,是过年时一定要请出来的主角。


他俩作为门神能一直“红”到今天,传说还跟唐太宗李世民有关。讲鬼讲怪的《山海经》里面提到,李世民因为生病,梦见鬼魅,夜不能寐。秦叔宝和尉迟恭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身着戎装站立在门外,为皇帝护卫,果然奏效。病愈之后的李世民,命画师画出两位神将之像,贴在宫门外——久而久之,贴年画的习俗不胫而走。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门神一直“红”了一千多年。图源/网络


隋唐之前,年画都是直接画在桃木板上的。宋朝随着雕版技术的成熟,纸质年画逐渐普及。加上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提倡,贴年画和贴春联一样,成为春节的一道年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就是这个事儿。


凶神恶煞的“门神”虽然威武,终归少了点喜庆的味道。过年还是要讲究“喜庆”的。于是,年画也从单一的“门神”,不断延展出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图案,除了武将门神之外,预示着财源广进的财神爷、仙福永享的八仙、多子多福的福娃、清新淡雅的鲜花、吉祥如意的锦鲤,乃至山水风景,等等,成为了年画的主角。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新桃换旧符,欢欢喜喜过新年。供图/图虫创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大地,水土众多;不同的水土,绘制出风格各异的年画;年画在不同的地域扎根,融入当地世俗生活,绘就出一幅独特的中国年画地图。


就来看看下面这些年画地图,如何带您领略“年”的风情吧。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腊月最后几天,买点年画准备迎接新年,早已渗入到国人的习俗中。供图/图虫创意


河北武强年画


在北方,最著名的年画产地是杨柳青、武强、杨家埠和朱仙镇。但论质朴的乡土气息,和雄健的北国精神,武强当列首位。


武强年画的传统极为久远,现存的一幅《盘古至今历代帝王全图》,可以证明当地年画在元代就已出现。雕版之乡山西临汾迁来的移民,把雕版印刷的技术带到了这块土地上。清代嘉道之后,武强年画印制与集散地——南关,就有画店144家;县内68个村庄内,有年画作坊1587个。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武强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与朱仙镇和杨家埠、杨柳青不相上下。包括门画、神像、灶画、中堂、斗方、炕围、条屏、灯方、窗花,以及民间玩具升官图、纸牌、家堂、喜丧用品和性启蒙的“避火图”,等等。这些既是农民生活天地完完整整的再现,也是农民七情六欲和理想世界的绚烂图像。


窗花和灯方是武强年画最为突出的两种样式。华北一带平原风大,窗棂木格比较密,多为巴掌大的小方格。彩印版画贴在窗纸上,一格一张,日光透彻,五彩生辉,如同霞光满窗,极是好看。灯方是糊在灯笼上的彩画,由于河北民间重视正月十五的灯节,灯方在武强年画中便占有较大比重。这种灯方多是历史或戏剧内容的单幅故事画,画上有谜语,内容与画无关。这样,既为年节平添兴致,也是民间启蒙和传播文化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


制作方面,武强年画和杨家埠、朱仙镇年画一样,多用套版印刷,很少用手绘。套版以线版(墨线)为主,其余为套色。少则四色(红、黄、蓝、绿),多则六色(红、黄、蓝、绿、粉、紫)。线版讲究刻版的刀法洗练,生动流畅;色版讲究色彩搭配有致,套印精准,版味十足,具有北方农民那种粗豪爽朗的气质。画版是武强年画唯一的本钱,所以武强的艺人视版如命。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天津杨柳青年画


如果说,武强年画是乡村风格最迷人的代表,那杨柳青年画则是民间艺术都市化的典范。杨柳青年画,产地在天津西部的杨柳青镇,这里地处京杭大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沿岸。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为杨柳青年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杨柳青镇因为水利交通的便利,经济发展繁荣,市肆林立,有北方“小苏杭”之称。再加上杨柳青距离北京不远,北京聚集了大批的画家,这也对杨柳青年画的绘画风格有了一定的影响,工精细腻。此外,杨柳青镇商业繁荣,年画的买主大多是有钱的城里人,要求精细,所以杨柳青的年画都一半印刷一半手绘,画面的风格富丽堂皇,文气雅致。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杨柳青年画最繁盛时期在清代中叶,其规模以杨柳青镇为中心,包括周围30多个村庄都印绘年画。据说那时杨柳青几乎“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年画销售最繁盛时,仅戴廉增一家画店每年印制年画达几百万张。清乾隆年间名声最响,连皇宫都贴着杨柳青进贡的年画。


缸鱼是杨柳青年画的特色,贴在水缸上边墙壁上的。蓝绿色的底子上,一条肥头大尾的大红鲤鱼游弋其中。绿叶粉莲,衬托左右。四个大字“连(莲)年有余(鱼)”印在上边。画缸鱼的时候,只用一块线版印墨线,没有套版套色,所有颜色都是手绘的。赶集的时候,即使人山人海,依然能一眼瞧见它,艳丽夺目,透着股喜庆劲儿,活泼气儿,特别讨人喜欢。今天,虽然水缸被水龙头取代,但一些人家依然会在水龙头上边贴缸鱼。有水就有鱼,虽然载体变了,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仍然却没有改变。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苏州桃花坞年画


苏州在古代是东南名郡,唐宋以后,商业发展迅速,到了明代已成为工商业聚集、人才荟萃之地,艺术创作也非常活跃。这里不仅聚集了众多的文人书画家,也有着大量的优秀职业画家和画工。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活跃的艺术氛围为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兴盛奠定了基础。这里出品的年画,十分精美,比如清雍正、乾隆年间刻印的《苏州阊门图》、《苏州万年桥》等细致地描绘了苏州商业繁华区域的热闹景象,而且在绘制上明显地吸收了铜版画和外国透视画法,几乎与著名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相媲美。


桃花坞的年画给南方各地年画的影响十分显著,较为明显的有扬州、南通、上海及安徽芜湖等地的年画。扬州年画,最初是从苏州贩运过去的,后来开始自己刻印,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至今扬州博物馆还保存有一些版片、刻法套色,与苏州大同小异;上海旧校场在清末光绪年间有专门代销桃花坞年画的店铺,由于销售很好,也开始自己刻印,工人也从苏州招聘来,出产的年画除了保留桃花坞的特色外,还掺入了石印风格。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气候温和,适宜竹子的生长。竹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造纸原料,绵竹盛产竹子,为其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里也是著名的竹纸之乡。


造纸业对绵竹年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年画的蓬勃发展,又促使纸的销量大增。《绵竹县志》中写道:“以竹造纸,明清极盛,全县有300家之众,年产各种纸千吨以上……竹纸之利所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可见当时绵竹纸张盛产的盛况。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能够雕刻传统年画刻板的艺人如今已经不多了,老一辈艺人做起来轻车熟路。摄影/袁蓉荪 等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明代时名气越来越大,到了清代最为鼎盛。清中后期,绵竹的年画艺人甚至自发组织了一个民间行会——“伏羲会”。行会下有年画专业创作人员900多人,大小规模不等的作坊300多家。清代后期,绵竹为了销售年画还开辟了专门的大市场,从腊月初一到三十日,天天出售年画,从清晨到深夜,年画市场十分热闹。


在此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名家,年画作坊最有名的要推城内的梁云鹤画店和傅兴发作坊。前者拓片雕工精细,后者门画人物生动。其他如清道乡生产的“清水大袍”、遵道乡的仕女、娃娃等也很有特色。当地的画师还从川剧中获得灵感,绘制了许多作品,比如《双旗门》、《西厢记》、《白象山》、《破镜重圆》等等。《迎春图》是清代绵竹年画的精品,生动地描绘了清代绵竹县城百姓迎春游行的场景,被誉为四川的《清明上河图》。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迎春图》以清代绵竹县城的迎春盛会为表现内容,细致描绘了不同的人物及民间商业活动。摄影/程必伦


湖南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传统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滩头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做出来的年画无虫蛀,遇水不褪色。


滩头年画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本土特有的,比如滩头土纸、滩头溪水、矿物与植物颜料等。滩头属于亚热带地区,位于雪峰山过渡地带的丘陵地区,盛产楠竹,这种生长快、适应强的茂林修竹为造纸的优质原料。滩头有“西南纸都”之称,其造纸历史可上溯宋末元初,盛产土纸、色纸、粉纸。滩头年画制作多用当地生产的土纸,土纸经过水蒸煮之后,进行托胶、刷粉处理,刷过粉的土纸吸色性能好,印刷出来的年画色彩润泽光亮,浓艳夺目。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在颜料的调色上,滩头年画的用水也很讲究。据滩头年画研究专家调查研究发现,用于滩头年画调配颜料的水是从溶洞流出的地下溪水,此水“清澈见底,下大雨而不浊”,用这里的水调配的颜料才鲜艳。有人试验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方法,而没有用滩头溪水,结果印出的年画颜色相形见绌。可能是滩溪中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缘故,因而颜色艳丽,这不能不感谢大自然对这块生产年画宝地的恩赐。


而颜料所用的材料也是用的当地特有的本土矿物质颜料与植物颜料, 如红柴、槐米、胶子、苏木等,纯度高,显示色相有丹红、品绿、橘黄等,火辣艳丽,色块选用较大,适应于大面积使用,效果佳, 纯艳明快。正是由于这些本土材料,滩头年画在色彩上与其他地区的年画有很大的区别。冯骥才来滩头考察后还曾题词:“隆回民艺浓似酒,滩头年画艳如花”。


此外,针对不同民族、地域的顾客,滩头年画还生产不同的产品,比如滩头门神分为托货、水货和广货三种。水货(又称苗货),是戴风帽、穿风衣的苗族英雄像,主要销售到湘西、贵州等地的苗族、瑶族少数民族地区;广货则是关公、马超像,主要销售到两广地区;托货为秦叔宝、尉迟恭像,则销往其他地方。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武强年画直率、真切,乡土质朴;杨柳青年画富丽堂皇,文气雅致;桃花坞年画繁复精美,富于江南情致;滩头年画色彩浓艳夺目……除了这些著名的年画产地,其实华夏大地上还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年画,等待我们去探寻。


一幅中国年画地图,仿佛是一部翻开的地域文化巨著,里面不仅藏着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凝聚。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年画早已融入各地风情,多彩多姿的年画,绘就出一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俗生活的画卷。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程必伦.绵竹年画 巴蜀大地的千年艺术奇葩[J].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4.05·

王树村主编.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5.01·

冯骥才.年画手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07·

邓党雄.论滩头木版年画色彩的地域性特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8-27·

谢桂华编著.民间年画[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09

- END -

撰文/王玉霞 编辑/吕维彬

图编/黎幸秋 审发/黄启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以画过年,中国年画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年画   绵竹   中国   土纸   套版   滩头   门神   腊月   苏州   清代   颜料   喜庆   桃花   民间   地图   游戏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