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700多年前,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了泰州城后写道:“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今天,如果他再次游历泰州,看到当地人对湿地的改造与利用后,定会说:“泰州虽低洼,但各种湿地的利用极好。”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泰州是一座水城,因为有水,泰州始具其形。摄影/缪宜江


远离海洋的泰州,为何如此恋“海”?

江苏省泰州市,位于长江以北,标志性建筑为望海楼。无独有偶,隶属泰州的兴化市市歌《梦水乡》,第一句是“笑望海光月,轻扣板桥霜”,句中的“海光”是指海光楼。两座楼同建于南宋,又同有“海”字。而泰州古称海陵,现在市府所在地叫海陵区,也有个“海”字。翻开现在的泰州地图,发现海洋远在泰州东面百余里外,为何在泰州地名和建筑名中如此恋“海”呢?


众多历史文献和地质遗迹表明,古代的泰州、兴化就在黄海之滨。泰州古名海陵,就是海边高地的意思。唐代诗人王维曾叹曰:“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可见泰州是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清、浑、咸三味交融的城市,别称“三水”。


两宋之时,泰州与兴化同为滨海之地,潮汐盛时,水可至泰州城下,居民备受海水倒灌、流离失所之苦。北宋年间,范仲淹主持修筑造福后人的范公堤,极大发展了泰州、兴化等地的经济。及至南宋,百业已兴,海亦远退,时人建楼,一因望海思古,二因缅怀范公。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望海楼建于泰州凤城河畔,因海而建,如今海岸线已远距千里,但它依然安静屹立。摄影/李顺林


江、淮、海三水的交互作用,造就了泰州沧海桑田的巨变。泰州本位于黄海之滨,滩涂沼泽广布,后兼受长江、淮河、黄河泥沙的不断淤积,以及下游海潮顶托的作用,渐成冲积平原,演为农耕之地。加之受海气交换明显、水网面积广大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降水较充沛、空气湿度大的季风气候。


在地形、气候、水文等共同作用下,泰州境内多湿地。特别是海陵以北的姜堰、兴化,与周边地区相比如在锅底,被称为“锅底洼”,四周水流多汇流于这一带,河汊纵横,湿地、田园与河流交织如网,形成一派斑斓的水乡风貌。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在姜堰溱湖湿地公园,放养的麋鹿正在觅食。供图/风尘


姜堰溱湖:湿地深处有人家

出泰州城向东稍偏北是姜堰区,北边有一块很大的湿地——溱湖。有诗云:“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这里属于苏北盆地,因地势低洼,古长江与淮河曾在此交汇入海,泥沙逐渐淤积,迭经海湾—河口─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鸟瞰溱湖湿地,它与垛田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格局并不规整,更贴近自然原貌。摄影/廖亚


如今湿地内池塘沟洼纵横交错,洲滩塘垛自成方圆,水面面积达37%,包括主体湖泊喜鹊湖、周边的滩涂、河流、沙洲、小岛等。喜鹊湖为不规则水面,从地图上看,很像一只头朝南、尾向北、展开双翅翱翔的喜鹊。


溱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经过科学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已经建成一个2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国家湿地公园。它以优质的水生态环境、水乡名产和水乡民俗作为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游玩,尤其是清明时举办的溱潼会船节,更是备受欢迎。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溱潼会船节上,各村船队船只纵横,星罗棋布,篙手们跃跃欲试,蓄势待发。摄影/沈毅


受友人之邀,我赶到溱湖看溱潼会船节的开幕式,亲身感受到了那种喜庆热闹的氛围。开幕式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束后人群各自散去,我则在友人的陪伴下坐船去他的老家,探访湖荡人家的平常日子。


柴油机船在宽阔的湖面上行驶了一阵,拐进一条与湖连接的河汊。河汊两边是条状的浮岛,并不大,杂树与灌木丛生,夹峙着不宽的河口。河口处被打上一排竹簖,只留中间窄窄的口子作为进出通道,刚好够我们的船小心翼翼地驶入。进入河汊,水天茫茫豁然开朗的景象倏地全部退出视野,东一块西一块四散的陆地夹出了河道的形状,把河汊拉得曲曲折折,百转千回,到了这里,我才真切感受到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土地块垒浮于水面的地貌特征。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湿地人家宾水而居,日常往来于水岸之间,水就是他们日夜耕作的农田。摄影/陆振东


船儿顺着河汊拐了几个弯,绕过一块植被茂密的浮岛之后,朋友的房子毫无预兆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幢砖瓦结构的平房建在另一块面积约三百平方米浮岛上,为了避免雨季河水上涨淹没房子,他家刻意堆土将房基垫高,形成全岛的制高点。房门正对着我们脚下这条河,从门口到水边修了台阶作为微型码头,此刻朋友的妈妈正蹲坐在台阶上洗菜,而他的爸爸则站在码头旁拴着的水泥船上检查船只情况。


这里是散落在溱湖湿地深处众多自然村落中的一个。由于溱湖湿地的陆地被大小河汊割裂得零碎散乱,因此村民无法集中居住,而是沿着一条河汊分散在各个小块陆地上,很多时候一块陆地上只有一户人家,颇有点割据一方的意思。村里几乎没有陆路,仅靠水路相连,家家户户都备有船,少则一条,多则二三,船不仅用来代步,也是主要的生产劳作工具。过去邻居间联系基本靠喊,通讯靠村里的大喇叭。若没有重要的事,谁也不愿意划船来往,现在有了手机就方便多了。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争渡,争渡,惊起鱼儿无数”,充满诗意的古老渔法,演绎着水乡风情。摄影/陆振东


过去,溱湖人靠湖吃湖,以渔业、捕捞业为主要营生,围绕着溱湖形成了湖北村、湖东村和湖南村等。不过,由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喜鹊湖大部分水域被划入保护范围,湖荡周边的居民已经不能再随意到湖里打渔捕捞了。湖荡人家纷纷开动脑筋寻找新的生计,有的与溱湖湿地风景区合作,自带船只在景区为游客撑船;有的则从事水上运输业,专事跑船;实在舍不得丢弃老行当的,则在保护区之外的河汊里,开荒从事水产种植和捕捞,继续传承着祖宗手艺。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渔夫娴熟地挥洒着渔网,轻松自如的架势、脸上洋溢的笑容不禁令人歆羡渔人之乐。摄影/陈显耀


溱湖附近有座溱潼古镇,镇上有河通溱湖。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到上午9点,河里会驶来溱湖河荡人家的船只,泊在桥底,向镇上人兜售刚打捞上来的河湖鱼鲜,而桥边的菜市场里,也往往会有产自溱湖湿地的植物水产。溱潼镇有很多酒家,游客来时必点溱湖八鲜,这时店家都夸“都是溱湖里来的、做的”,足见溱湖湿地对溱潼人生活的影响之大。


兴化水上森林:鸟的乐园

兴化位于泰州北部的里下河腹地,这里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如侧斧,平均海拔为1.8米。兴化虽无大型的湖泊,但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达27%,可以说是个因水而生,因湿地而存的城市。境内河湖如蛛网般密布,湿地如繁星般璀璨。当地人创造出水上森林和垛田两种湿地利用方式,展示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智慧。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李中水上森林因经济利益而建,却因环保资源而兴,经过长期坚守与维护,现已成为当地一大胜景。摄影/时永

李中水上森林原为沼泽芦苇滩地,1982年,在江苏省林业局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指导下,当地对滩地进行改造。按垛沟比将滩地抬高,挖成条田,栽植池杉,在林下间种农作物,河沟养殖,形成了林农复合经营模式。2006年,兴化成立了以李中森林公园为主的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如今的水上森林公园内,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涟漪荡漾,野花遍地飘香,众鸟自由翱翔;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中有鸟,水中有鱼,河流回环,水杉林立,四季皆有景,四季皆可游。


一次带朋友参观水上森林公园,进入公园,抬头见一株株池杉参天挺立,遮蔽着火热骄阳,营造出一方林中幽径。林中鸟类颇多,多半是鹭,目及之处虽见者不算太多,但树下斑斑的鸟粪,树底破裂的蛋壳,泥滩上留下的鸟爪印记都提醒着我们进入了一个鸟类乐园。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水上森林是鸟类的庇护所,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资源。摄影/陶钧


谈天说笑中,突然有女生大叫一声,然后咬着牙,嘟着嘴,直跺脚,又抬头巡视空中,似乎要找出罪魁祸首。问其何故,原来有鸟粪从天而降,不偏不倚正落于其新买的连衣裙上。水上森林公园生态条件优越,食物充足,吸引了上万只鸟类在此长期居住,因此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时常有“中彩”的,只能戴斗笠避之。戴斗笠逛水上森林,似乎已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


走了一段栈道,我们改换坐船。水上的行程要经过一段由高大的池杉夹峙着的悠长的水巷。水巷两侧的池杉排列整齐,形体高直,如受阅的士兵充满阳刚之气,与水的柔美相济相成;也有少数的或斜或卧,如情人一般相互依偎,如拱桥一样架于水道两侧。水中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气生根。气生根是从池杉根部生长出来,出露于水面,也叫呼吸根,顶端都有孔与内部的孔洞相互连通,便于通气,所以能在水环境中正常生长。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水上森林公园内,水杉林立,河水荡漾,林中有水,水中有林,充满生机。摄影/陈晓峰


水上森林公园里大多是垛渠相间的格局。垛上植树为林,林中有鸟,渠中养鱼,鸟以鱼为食,塘泥与鸟粪可以肥土,从而形成一种立体的、生态的、独特的湿地利用方式。不仅保护和改善了自然环境条件,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还成为一种旅游资源,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千垛菜花:水上油菜花王国

“万亩荷塘绿,千岛菜花黄”,是兴化对湿地资源的利用所形成的两种景观。兴化人分湖为塘,分河为段,或养殖虾蟹,或遍植莲藕,塘间隔以低岸,用以行路。塘的面积小则数十亩,大则数千亩。不过这种景观在水乡湿地到处都有,不足为奇,而千岛(垛)菜花这种景观可以说是全国独一无二,并且它是一种对湿地因地制宜的高效利用方式。


千垛菜花景区位于兴化缸顾乡东旺村东侧,总面积近万亩。2013年9月,兴化改千岛菜花景区为千垛菜花景区,虽只改一字,但意思却迥然不同,因为垛更能代表兴化的特色地貌。“垛”,顾名思义,指像云朵漂浮在空中一样,陆地如小岛般顺着阡陌的河流漂浮在水面上。古人称垛田为“卧龙忽惊起,满地玄珠掷”、“葑田凫唧唧,芦渚雁容容”。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一块块垛田如云朵般漂浮在水面上,上面开满了油菜花,这是泰州独特的景观。摄影/严建华


垛田乃是取河中之土,将陆地堆高成垛,垛或方或圆,或窄或宽,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皆随地势顺河道而成。垛通常高约半米,垛上植各种农作物,以油菜与蔬菜为主。河渠则作行船之用,亦可进行淡水养殖。兴化垛田镇的垛上多为香葱、蔬菜,而缸顾乡的垛上多为油菜。


每到四月,油菜花盛开,各地游客蜂涌而至,来欣赏“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美景色。此时大地上金黄一片,从脚下向远方伸去,热烈、奔放、火辣。油菜花规模巨大、整齐划一,颜色纯净,与天之蓝、云之白、土之褐、水之碧浑然一体,令人震撼。当然也可泛舟穿梭,徜徉其中,近闻花香,低看倒影,嬉戏于水,燃情于垛。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一列火车穿越泰州的水乡田园,动与静之间充满了蓬勃生机。摄影/陆振东


千垛菜花以它独特的景观引来了数十万游客。虽然一年之中只有四月一个月油菜花盛开,但在游客不至的日子里,这里依然景色宜人,一派田园风光。尤其是在早晨,一层薄雾浮于水面,千垛万亩漂浮在雾海中,宛如走进了仙境。若是在九月,金灿灿、沉甸甸的稻子与初升的朝阳交相辉映,划船而过,那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在泰州湿地,人与水之间形成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人们亲水、用水、治水,与自然一起诗意地栖居。


- END -

撰文/徐建华 摄影/陈晓峰 等

编辑/杨亚林 图编/周红蕾 审发/陈奕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泰州湿地,演绎江北水乡的N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泰州   湿地   水乡   姜堰   兴化   河口   菜花   油菜花   鸟类   林中   陆地   江北   水上   水面   游客   森林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