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事情是这样的

202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夜黑风高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组成的调查队

在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

进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时

听到了一种不太一样的声音“嘎—嘎—嘎”

这个声音好像没听过呢,和其他的不太一样

其他的角蟾大多是“嘎嘎嘎”,这个是新物种吗

后来,研究发现真的是新物种

——百山祖角蟾(这也太6666了)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百山祖角蟾。图源/网络


发现新物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物种的发现很容易吗?看前面的内容,好像很简单的样子。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留心这类新闻可能会经常看到发现新物种的报道,比如:


2019年5月,福建人黄剑斌在福建南平的一座山中遇到下雨,在躲雨的时候发现了一只不同寻常的天牛,后来研究发现是新的物种。由于他是最先发现者,因此用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黄剑斌糙天牛。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黄剑斌糙天牛标本。图源/网络


2020年3月,在黄山发现了两个新物种,形似老鼠,此前当地百姓称之为“尖嘴老鼠”。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基因序列,发现它们和已知的物种有所不同,从而判断出是新的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安徽麝鼩”和“黄山小麝鼩”。


这样的案例每年都有,好像发现新物种并不是一件很罕见、很难的事,真的是这样吗?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黄山小麝鼩。图源/网络


其实,新物种的发现比我们想象的都难。


首先,想要发现新物种需要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目前大部分新物种的发现都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或者调查团队发现的。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平常人就算看到了,可能也分辨不出它是不是新物种。


比如前面发现天牛的黄剑斌,他本身就是一个昆虫学爱好者,还和志气相投的朋友组建了“虫林野趣”工作室。他们每年都会花几个月的时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进行野外考察,在人烟稀少的山林里瞪着大眼睛,四处寻找新物种、研究生物生存情况。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好,并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他才会在看到那只不同寻常的天牛时,能辨认出它可能是新物种。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野外考察是发现新物种的主要途径之一。供图/中科院昆明植物园官网


而“安徽麝鼩”和“黄山小麝鼩”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观测野生动物项目时发现的。项目组的成员都是相关方面的科研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知识,因此才能在看到这个物种时,能很快地辨别出来。


其次,就算具备了专业知识,想要发现新物种,也还需要很细心,具有怀疑精神。


比如百山祖角蟾的发现,调查人员很细心地辨别出,他们听见的角蟾的叫声“嘎—嘎—嘎”,没有其他的大多角蟾的叫声“嘎嘎嘎”那么急促,怀疑这个物种可能是两栖纲角蟾科的新物种,于是赶紧录下叫声,留存为证据。然后根据角蟾的生活习性,判断其可能分布在溪流、林地、湖泊沿岸等地,进行进一步的搜索。搜寻过程也是十分艰苦的。角蟾的叫声在夏天的晚上最为频繁,因此队员们在夏日的夜晚,顶着闷热跋山涉水,打着手电筒,仔细地搜索每个角落,才终于找到了声音的本尊。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百山祖角蟾发现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的山涧溪流中。图源/网络


从发现到正式确认为新物种,

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找了本尊之后,新物种的发现到此就完美收官了吗?不,这才刚开始。


发现了某个物种,辨认其可能是一个新物种,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迫不及待地想要公之于众。但是,其实中间还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


《生物学前沿》曾经报道过一项发现:研究者从2007年正式发表的16994个新物种中随机采样600个,通过调查发现,这些物种从第一次样本采集到正式命名发表,平均需要21年时间(中值为12年),其中最快的当年发表,最慢的则用了206年之久。


发现了疑似新物种,需要采集标本,带回去研究。采集的标本,不同的种类还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前面讲到的黄剑斌糙天牛,国际上规定,标本需要一雄一雌才能发表论文获得国际认可。黄剑斌最先发现的是一只雄虫,如果没有雌性的标本,是无法获得认可的。好在机缘巧合之下,没隔多久,他同工作室的另外一个队员,在福建另外一个地方考察时发现了一只同种的雌性天牛,最终才得以正式命名发表。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黄剑斌糙天牛,需要一雌一雄才能发表论文获得国际认可。图源/网络


这样的机缘巧合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所以很多人的新物种命名之路,变得十分漫长。


标本采集完成后,后面的过程也并不是就一帆风顺了。采集到标本后,需要详细地检索海量的文献,看看有没有其他人已经发现过这个物种,这个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之后,还要送到不同的地方去检验、对比一下有记录的形似物种。


比如百山祖角蟾,科研人员采集到标本后,将其与栖息在武夷山的近缘种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在形态上有一些差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做了分子系统学的分析,通过线粒体基因来做它的遗传分化分析,发现它与同类之间的分化也达到了种级水平。同时,也对百山祖角蟾叫声的声谱作了比较,确定了它与其他角蟾存在差异性。


凭借着这些证据,研究人员才最终确认它是两栖纲角蟾科的新物种。最后根据其发现地,将其命名为百山祖角蟾(拉丁名:Megophrys baishanzuensis),并将相关论文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杂志上正式发表,才算得到公认。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武夷山雨神角蟾(上图)和百山祖角蟾(下图)对比。图源/网络


很多物种还没被发现就已经消失


今天,在我们的地球上,生物无处不在,从最荒凉的沙漠、茂密的热带雨林,到冰冷寂静的深海、寒冷高耸的高山之巅。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地球陆地上的每一寸土地,不断发现新的物种,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之分类,科、属、种……。经过人们长年的努力,目前地球上的生物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据统计,地球上现有已命名定种的物种大概在150—180万左右。地球上的生物似乎都被我们尽收眼底,那么还有多少新物种没有被发现呢?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1988年,牛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罗伯特发现,陆地上的生物体型越小,生物多样性就越大。他推测,我们已经发现了大多数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哺乳动物、鸟类。在根据这些生物的多样性推测出小个体动物的多样性后,罗伯特最后预测大概有1000万到5000万种陆地动物。


近年,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沃姆、夏威夷大学海洋生态学家莫拉等人在《Plos Biology》期刊发表了他们关于地球物种数量预测称,地球上可能总共拥有870万个物种,其中陆地上约有86%,海洋中约有91%的物种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和分类。


地球物种的数量由于没办法得到验证,存在很多争议,但无法否认的是,尽管我们不懈地搜寻着地球上我们熟悉或者陌生的地方,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自然物种是未知的。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现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灭绝的速度空前绝后。据2019年联合国发表的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报告表明,目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至少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速度快数十至数百倍。在地球上大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在几十年内灭绝,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一个物种的产生,可能经过了数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旦消失几乎无法再生。


在报告中,还分析了造成物种灭绝的五大因素,包括:土地和海洋利用的变化、直接利用生物、气候变化、污染和外来入侵物种。其中人类活动是“罪魁祸首”,比如人类通过农业、渔业、伐木和城市化改变了对陆地和海洋的利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和近四分之三的淡水资源现在被用来生产农作物或牲畜。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人类活动是造成物种灭亡的“罪魁祸首”。图源/网络


而由于贸易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物种的扩散远远超出了它们原来的栖息地。这些外来物种,从入侵的杂草到老鼠,可能会破坏当地物种的家园,使那里缺乏自然控制和捕食者。海洋方面,自1980年以来,海洋塑料污染增加了10倍,现在影响到86%的海龟、44%的海鸟和43%的海洋哺乳动物,而33%的鱼类资源正在不可持续地被捕捞。


今天,虽然人们的足迹遍及山川、密林,努力地去搜寻相关的新物种,但是人们对于新物种的发现速度,根本比不上物种消亡的速度,也许很多物种还没被我们发现就已经消失在这颗星球上。在我们不断宣称保护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如果连地球上有多少物种都知之甚少,保护就显得特别的苍白。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参考资料

·闻声识“新种”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讲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的发现过程.封面新闻

https://page.om.qq.com/page/OAPaCR-hht1Fzmin-2dKkLZA0

·联合国“最权威警告”: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前所未见.华尔街见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2834373968620515&wfr=spider&for=pc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物种?.果壳

https://www.guokr.com/article/63403/

·发表一个新物种需要多久?.果壳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17448/

- END -

图源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嘎—嘎—嘎,这种声音好像没听过,是新物种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罗伯特   天牛   黄山   物种   标本   陆地   专业知识   叫声   海洋   声音   人类   速度   生物   正式   发现   游戏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