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船厂


导语:

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实业救国”,到如今掷地有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人没有忘记民族复兴的重任,一直推动着中国走在奔向富强的道路上。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而不断抗争的历史,回到近代化的开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在洋务运动的浪潮中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品牌,正是诞生于这一不平凡的峥嵘岁月中。江南造船厂,从晚清走来,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回荡着历史的回音。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观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


上海,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又地处近千年来长期富庶的江南地区,自然是近代化历史中第一批发展起来的大城市之一。良好的基础和对外的贸易让上海在19世纪中叶迎来了大批外国商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美国商人在上海虹口地区建立了旗记铁厂,扼守长江入海口,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旗记铁厂也因地制宜,修造大小铁船,开花炮、洋枪等,是当时上海洋泾浜地区最大的外国铁厂。

正值洋务运动时期,作为通商口岸的上海也受到了众多洋务大臣的重视。清廷也一直有意收购旗记铁厂,发展上海工业,却因列强超过十万两的漫天要价而作罢。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的海关通事唐国华,此刻正是有罪之身,因事革职,受到监禁。在总税务外国人赫德的求情下,唐国华和其他几位同遭革职的同僚得以有机会赎罪,集资四万两白银,以私人名义买下了美国的旗记铁厂。时值1865年6月,旗记铁厂成立不过两年,正发展得蒸蒸日上,一波操作,让列强少割了清朝一大半的肥肉,倒也真算是戴罪立功了。


9月,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朝廷,在旗记铁厂的基础上,并入原苏州炮局的一部分,加之曾国藩所购置的美国机器,重组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简称江南制造总局。这就是如今江南造船厂的前身。这是中国人在洋务运动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第一批军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工厂。考考小伙伴们的历史知识,那么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第一座军事工业是什么呢?知道的小伙伴可以在弹幕或者评论区科普一下。

言归正传,江南制造总局深受清廷重视,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负责,南北洋大臣共管,苏淞太道丁日昌为第一任总办。其经费的来源出自上海海关征税——厘金。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迁至现址城南高昌庙,开始建有翻译馆,并入当时的语言学校——广方言馆等文化教育机构,建设泥船坞。翻译馆的建成对于江南制造总局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不仅为晚清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知识打开了一扇窗,更通过翻译引进书籍,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改观。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批工程学家人才辈出,为中国军事、工业、思想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南造船厂


在这些能人志士的努力下,江南制造总局依靠外国先进技术研制多种军用装备机器。这里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台车床、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第一炉钢,在中国的军事史、工业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19世纪90年代,江南制造总局就成为了全东亚技术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的机器工厂,规模无出其右,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兵逾2800人。在推动新式工厂生产方式革命、抵御列强军事与经济侵略、乃至推广思想文化革新等方面,江南制造总局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要与我们所说的造船厂联系起来,江南制造总局就绕不开徐寿这个人。从1868年到1884年,精通造船的徐寿主持了江南制造总局10余艘兵轮的设计建造。从明轮到暗轮,从木壳到铁甲,从600吨位到2800吨位,徐寿为中国人的轮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近代的造船鼻祖。1868年,中国第一艘自制的木质蒸汽推动军舰“惠吉”号在江南制造总局面世,轰动全国;1876年,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又从这里驶出。此后,造船成为了江南制造总局的一项重点产业,推动着近代中国在海军装备实力方面的巨大进步。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部门独立成为江南船坞,造船成为了独一档的核心支柱。从1905年至1911年,江南船坞造船136艘,成为了实至名归的东亚大船厂。

但是,在这些辉煌外表的背后,江南制造总局的发展却是严重畸形的。由于本质上还是接受清廷的直系管理,江南制造总局基本都是衙门式的管理风气,成员数量多,很多外国顾问和关系户都是坐吃空饷,70年代初,江南制造总局还只有40名左右的官员,十年内这一数字就翻了一番。而且官员受贿贪腐克扣盛行,购买物资也浪费严重。这样一来,加之技术与原材料受限于海外进口,生产成本高居不下,而产品品质也整体较差。在江南制造总局,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白银,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0两左右,国产林明敦枪造价不但是进口林明敦枪售价近两倍,而且质量还远不如进口货。李鸿章的淮军就曾因为质量问题拒绝了一批国产步枪;而在船舶方面,后续制造的很多汽船都是周期长、成本高、耗费燃料,自造一艘船的成本都差不多进口两艘英国船了。因此,在发展极度落后的形势下,江南制造总局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技术严重依赖外国技师,管理混乱,缺少突破,以至于处处受制于人。而洋务救国的结局我们都是知道的,只学技术是救不了旧中国的。纵然辉煌一时,却难以根治旧中国的痼疾。

江南造船厂

不过毫无疑问,江南制造总局为我们的民族工业振兴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辛亥革命后,江南船坞改称江南造船所,这一时期的造船行业依然成就显著,1918年,江南造船所签订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造船合同,为美国人建造了4艘万吨轮,创造了历史。而江南制造总局本体也没有因为清朝的灭亡而走向没落,于1917年改名为上海兵工厂,继续负责枪炮兵器制造。民国时期,中国的第一门钢炮、第一支后装线膛步枪也都是出自江南,并且在仿制多国枪炮器械方面追赶国际水平。

但是1937年,在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将上海兵工厂停办,场地、机械一并归入江南造船所,归入日本三菱重工管辖。自此其民族军工一蹶不振。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又在败退之际破坏厂址,让江南造船所满目疮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终究无法成就军事工业的真正自强。江南造船所的真正崛起,还是在人民当家作主的辉煌岁月。

经历过战争的侵袭、乱世的磨难,江南造船所终于在新时代再次焕发生机。1949年5月,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了江南造船所。1953年,江南造船所更名为江南造船厂,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此后的江南继承军工技术传统,又广泛发挥群智,在国家鼓励重工业发展的政策下攻坚克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生产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由于历史上的分拆改造,江南从最初综合性的机器制造总局,已经演变成一个以造船工业为主攻方向的军工企业。在中央的引导下,江南造船厂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着重发挥造船优势,摒弃落后产业,扬长避短。事实证明,这一发展方向十分明智,在具有传统优势的船舶制造领域,江南造船厂继往开来,创造了新中国的许多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艘潜艇、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都证明了江南造船厂历久弥新的创造力。江南造船厂依旧延续着近代以来江南制造的香火,依然在为中国的自强之梦铺就前进的道路。

然而,在“文革”开始后,江南造船厂这一肩负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军工企业、民族之光却惨遭迫害。大批领导干部遭受批斗,生产秩序完全紊乱。不过好在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1967年1月18日,在取得了原子弹等国防科技成果的重大突破之后,国防科委开会并向中央军委提出报告,提出发展测量船、护航舰艇和后勤补给船只等一系列配套舰船,以应对发展洲际导弹的需求。“718工程”就此提出。面对“四人帮”的无端污蔑与阻拦,周恩来总理坚定不移,保障并支持了包括江南造船厂在内的军工企业进行科研,以实现“718工程”的宏伟目标。江南造船厂力排众难,在艰苦的生产环境中持续研发,研制出几十艘多种类型的船舶,圆满完成任务。其中就包括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洋红10”号等,在我国的国防、航天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攻坚克难,挺过了又一段艰苦岁月。事实证明,“718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造船工业、航天事业、海洋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海军的远航作战能力。而江南造船厂也在其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江南造船厂

改革开放后,江南造船厂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这位历经百年沧桑的民族企业,终于得以凭借过硬的实力走出国门,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江南造船厂率先跨出国门,推出“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著名品牌,成为中国船舶出口的主力军。同时,江南造船厂还在中国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制造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国际高精尖造船技术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逐渐成为一家国际知名的中国大船厂,树立了中国造船业的标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江南造船厂迎来了新的春天。1994年,江南造船厂成为全国100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属于行业领先。1996年,江南造船厂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次年,“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监交易所上市。上市后的江南造船厂不断收获市场红利,发展壮大,在千禧年将上海的另一家百年船厂求新造船厂并入,大大增强了竞争实力。2001年,江南造船厂完成了债转股,进一步深化了国企的市场化改革。

江南造船厂

随着造船规模的扩大、国际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厂址已经对江南造船厂的发展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束缚。2008年,江南造船厂迁至上海的江心洲长兴岛,居于长江入海口,背靠长江,面向大海,实现了新造船基地的建设工程。搬迁之后,江南造船厂坐拥四座大船坞、17座舾装码头,民用船舶的年造船能力高达450万吨,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现代化造船基地。“登岛”十多年来,江南造船厂发展迅速,厂址规模已经扩大超过一半。如今的江南造船厂也没有忘记辉煌的历史,依旧续写着军工造船业的崭新篇章。而搬迁后留下的老厂址也没有荒废,2018年1月,江南造船厂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了百年工业史上光辉璀璨的一页。

虽然换了新的厂址,但是江南造船厂始终没有忘记肩上军工强国的使命。早在1968年,中国海军曾经向中央军委提出关于建造“大型火炮导弹驱逐舰”的提案,却因为技术水平与国际形势被迫搁浅。随着技术条件的成熟与海军现代化战略的需要,这一提案再次被提上日程。2014年,055型驱逐舰在江南造船厂正式开工,三年后,055型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这是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战舰之一,是中国海军国防的一大利器,被称为海军的“带刀护卫”,至今依然驰骋海上,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安全。

江南造船厂

回顾江南造船厂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清末的乱世沉浮,到如今的太平盛世,从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到制造国之重器,保家卫国,科技领先,江南制造总局到江南造船厂的百余年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纵然历史变迁,军事装备更新迭代,“江南”二字却始终未变,它身上所凝聚的中国追求自立自强的骄傲也同样始终未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造船厂   江南   洋务运动   船坞   清廷   铁厂   厂址   步枪   军工   上海   中国   总局   工业   历史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