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酸葡萄效应

在山脚下有一个葡萄园,绿色的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晶莹剔透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看上去是那么的诱人。望着这些已经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采摘一串以解口馋呢?这个时候,有一只狐狸路过葡萄园,它闻着香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饱满的葡萄不禁垂涎三尺。但是这葡萄太高了,根本够不着呀!狐狸想了想,向后退了几步,卯足了劲,猛然跳了起来,不过可惜的是还差半尺才能够得着。狐狸安慰自己,没有关系,再来一次,这一次结果还是一样。接着反复蹦了几次后效果越来越差,距离也越来越远,狐狸折腾一番后实在跳不动了。这时候一阵微风吹来,葡萄叶沙沙作响,从葡萄架上飘下来几片枯叶。

狐狸看着叶子心里不禁又在盘算着:要是能够吹下来一串葡萄就好了!于是它仰着脖子,耐心的等待着,但是等了好久,它发现一点希望都没有,那些挂在架上的葡萄,纹丝不动。唉!狐狸叹了一口气。忽然间,它又笑了起来,自己安慰自己说:“那葡萄肯定是生的,所以才会这般坚固,葡萄肯定也是又酸又涩。哼!这种酸葡萄,就是白白送给我,我也不会吃的。”最后,狐狸一脸得意地走了。当人们达不到自己所定的目标时,就会不自觉地对自己加以安慰,这就是所谓的酸葡萄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读心术•酸葡萄效应

当人们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让自己得到短暂的平衡,往往会将目标进行贬低,聊以自慰。或者说当别人做的比自己成功的时候,而自己却怎么也达不到那个高度,这时候自己会安慰自己,做的那么成功也未必是好事,现在的我才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就算成功了也不能改变什么,这一现象被称为“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这则寓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心理学中也就有了“酸葡萄心理”这个专业术语,用来解释合理化的自我安慰,它也是人类心理防卫功能最为重要的一种。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或者“心里压力”时,自己最后采取的是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心理平衡”。那么,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当他在被别人打骂时,口中或者心中念的一句话就是“反正是儿子打老子”,于是也就把皮肉之苦给忘记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经常采用“阿Q精神”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获取“心理平衡”。毋庸置疑的是,它们确实也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当人们认为自己对所面临的压力已经是无能为力的时候,那么适当采用这种应对方式,可以避免走向极端。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够总是停留在“心里平衡”上,而是应该在事后采取积极措施,尽快将问题解决。当你的工作已经竭尽全力的时候,但还是没有见老板给你涨工资,这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的出现自我安慰的心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别人的工资还有比我更少的,我这样还算是不错的了。这样自己心里也就找到了安慰,也找到了平衡。

读心术•酸葡萄效应

生活中,当我们遭受到挫折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比如说,有一位学生没有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而是仅仅考取了一所一般的大学,这个时候就会在心里默默念叨说,名牌大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那里竞争太激烈了,说不定我拼命学习也跟不上进度,而在一般大学里学习,说不定我非常轻松地就能够名列前茅了,更何况名牌大学出来的也不一定比从这所大学毕业出去强,宁可当鸡头也不愿当凤尾;又比如说,有一名普通干部在竞争部门经理的时候落选了,当时心里有些失落,回家后也是闷闷不乐的,但是后来自己也想开了:职务越高,责任就会越重,那么承担起来也会更费力,如此劳心劳力会让自己身体吃不消的,还不如当个平民百姓更好,乐得逍遥自在,而且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和处理个人问题。这样一想,他的情绪很快就恢复常态,不再烦恼了。

与“酸葡萄心理”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现在只有柠檬,于是就会对外宣称自己的柠檬是甜的。这种没有承认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事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者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来减轻内心深处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也是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当然了,这两种效应都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者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了减少或者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以及烦恼,为了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让自己能够快速接受现实。

读心术•酸葡萄效应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也存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的合理运用。因为学校的生活,学习压力都非常大,当学生过分沉浸在由于困难或者目标未竟而导致的心里不安,紧张乃至消沉的负面情绪中,教师可以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过度的焦虑,带来的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这样做有利于及时调整心态,确立下一阶段的前进目标并为之努力。

所以说运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理压力。不过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形式,无论是其中的“酸葡萄效应”还是“甜柠檬效应”,当学生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应用,这样才能减轻心里压力。

而作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也会引起消极的反响。一方面,它能够为学生自身所受挫折寻找借口,学生明知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却不能正面,理性地面对,这样做在最终结果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候还会导致个体自我萎靡,随后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最后悔恨不已;另一方面,这种心理也非常容易蜕化学生的奋进意识和正面看待事物的习惯,会逐步在师长和学生之间失去信任,一旦落入恶性循环之后便很难自拔。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合理地认识自我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尽可能避免这种自欺欺人的意识不断蔓延,教会学生能够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习惯,通过对“我是谁、我能够做什么”等问题进行不断自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升华。酸葡萄效应也是有利弊之分的,希望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效应   葡萄   心术   葡萄园   架上   美文   柠檬   狐狸   挫折   这时候   意识   现象   压力   自我   目标   心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