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不负岁月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件烙印于灵魂深处的痛。平日里它们被尘封在记忆深处,可若有一日,一旦被唤醒,必将引发诸多愁绪、心事,搅乱宁静的心田、平静的日子、安静的生活......比如故事中的青年:

余生•不负岁月

(1)一口炒粉条

这是发生在四岁时的一件事情。上个世纪的农村,大家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和汗水辛勤的耕作于黄土地上。在播种的季节里,撒下希望的种子,然后期待天公作美,能够风调雨顺来年有个好收成。

那一年天公的心情还不错,并没有刻意为难辛勤劳作的人们,来年收获的时候和预想相差不多。90年代,外出打工还没有普及到我所出生的小山村,养猪就成了家里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一年我们家养了八头猪。自记事以来,每年家里买了小猪,我都会对母亲说:今年把最小的这头猪留下来过年好不好?每次母亲都会一口答应,虽然我知道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但起码在那一刻我满心欢喜,小孩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我家在半山腰有七八亩山地,每年都会预留小半土地来种植红薯,这也是养猪的主要饲料之一。绿色的红薯藤剁碎,用苞谷面拌一下就可以直接喂猪,等到红薯收了以后,干枯的红薯藤可以粉碎后储藏,到了冬天地里没有青饲料时,把储藏的红薯藤拿出来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当做干饲料用来喂猪,这样能够撑过难熬的冬季。因为种植红薯的面积不算小,每年都能够收几千斤红薯。每次到了收获红薯的季节,我都会跟母亲说:今年我们去打一点红薯粉,挂粉条吧!母亲一般都会说:红薯留着冬天喂猪,等猪养大了卖了钱给你交学费、买新衣服......你要是嘴馋了,过几天去你外婆家吃粉条......直到那一天!!!

我家和婆婆家在同一个院场里,那天吃晌午饭的时候,依稀记得母亲做了我很喜欢吃的炒土豆丝而婆婆家则做的是炒粉条。农家人都比较随意,又因为在一个院场里,婆婆端着一碗饭在院子里吃,碗底是白米饭,米饭上是用来当下饭菜的炒粉条。我端着自己的碗站在婆婆的面前,眼睛直直的盯着婆婆碗里的炒粉条,婆婆看了我一眼,给我夹了一小口粉条。看着自己碗里的粉条,我狼吞虎咽的把粉条吃进肚子里,然后又直直的盯着婆婆碗里的粉条。婆婆又给我夹了一小口,并且还说道:你是属狼的还是属狗的,饿死鬼投胎吗?这么快就吃完了?......然后我就听见母亲喊我进屋里吃饭,并且还说道:不是给你做了最爱吃的炒土豆丝么,怎么还乱跑,赶紧吃,吃完了好洗碗,下午还有活要干......当时发现母亲的眼睛有点红红的,只是因为年纪小,没有在意罢了!!第二天,母亲便带着红薯去挂了粉条。当时小小年纪的我,还狠狠的高兴了好一阵子,心想终于有粉条可以吃了......

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当时年幼的我不知道母亲眼睛红了的原因,现在懂了、也明白了,那是委屈、愤怒、不甘、尊严......每每回想起这一段封尘的记忆,总会有一股别样的情绪在心底蔓延......

余生•不负岁月

(2)那一次挨打

随着外出打工的风气逐渐蔓延,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把我留在外公家里上学。外公家离学校比较远,来回路上得一个半小时,外公便委托几个高年级的舅舅(辈分比较高,实则也就比我大几岁而已,外公那一辈是兄弟或堂兄弟)在上学路上照顾一下我。但孩子多了想法、是非也多,而且都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少年,正是跳脱好玩的年纪。

九月底,刚刚入秋不久,天气还不算很凉爽。放学回来的路边不远处,就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时有鱼虾。星期五,放学比平时早一个小时。放学后大家三五成群、结伴回家。我也和那群小舅舅一起往家走。不过这一次我们却没有走大路,而是去了河里,从河道一路向着家的方向而行。在河里,自然免不了捉鱼摸虾、嬉戏打闹。很快河水弄湿了衣裤而不自知,临到上岸时方才发觉,怕回家被外公骂,便逗留于田间地头。很快,夜幕降临了。

劳作一天的外公回到家发现我没有回来,问几个先回家的同学,我去了哪里,怎么还没有回来。他们便如实回答了,在半路上他们先回来了,我和XXX还在河里。外公去XXX家问,XXX回来了没有。他们家人说还没有。于是,外公和XXX的家长都着急了,害怕我们被河水冲走;害怕我们溺水;害怕我们遇到猛兽或者被毒蛇咬了......各种担心瞬间浮上心头。然后,外公他们便疯狂的找人,但凡是能够想到的、我有可能去的地方,外公都一一去找了,但都不知道我的踪影......直到同学的爸爸,在树枝上找到了我们晾晒的衣服,然后在不远处的草垛里发现了我们俩。

在我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几乎从来没有对谁发过脾气。但这一次我见到了,也是我有关外公的所有记忆里,唯一一次发脾气、并且还用鞋底抽了我的屁股。回到家,外公先是让我写作业,写完了作业让我吃饭,吃完饭外公便用鞋底抽了我的屁股。抽完我的屁股后,外公颤抖着手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哭着说:因为弄湿了衣裤,害怕回家被你们骂......听完我的解释之后,外公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就出去了,让外婆和我继续沟通......

现在每每想起外公当时揍我的场景,嘴角总会不由自主的浮起一抹弧度,或许是思念外公,或许我是唯一一个孙子辈让外公发脾气的人,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骄傲吧......

余生•不负岁月

(3)十八块钱

五年级,寒假的一个午后,外公将我喊到房子的侧面、外婆听不到我俩说话的地方。外公从五层衣服的内衣兜里,掏出一叠一元面值的纸币,数了数一共21块钱,然后外公将其中的18块钱给了我,让我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买。依稀还记得外公当时说:自己在家里不管钱,这21块钱还是这一年攒下来的,我留三块钱买火柴,剩余的这18块钱你拿着,去买点自己想要的、想吃的东西,末了还不忘叮嘱我,不要让你外婆知道了。当时的我自然是满口答应了,兜里忽然有了一笔“巨款”,兴奋的手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了。

外公是一个正直的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劳作于田地间,与人为善,乐于帮忙,几乎不曾和任何人红过脸。闲暇时,外公喜欢读古史、研究药草,并且还开辟了一块药田,在十里八乡也算是半个老中医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疑难杂症,乡亲们都喜欢找外公寻医问药,外公总是乐呵呵的尽可能帮助大家,往往也会药到病除。(我总觉得他们是来讨要草药的,所有的草药外公都没有收过钱)

外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都秉持着与人为善的原则,但凡亲里邻里有什么困难,只要是向他开口了,无论多么困难,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点绵薄之力。可能是心地善良的人都比较淡然的缘故吧,所以外公从来不曾插手家里的经济大权,家里面所有的钱,该怎么花、要花到哪里、是否需要添置新的物件......这些都是外婆拿主意。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每次回想起外公拿出21块钱是多么的不容易。然而就是在这样不容易的情况下,外公还是将其中的18块钱给了我。只是当时年纪尚小的我,并不能理解这18块钱来的有多么不易,光顾着沉侵在兜里有钱了的兴奋之中。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我从当年的黄口小儿到如今的而立之年;外公也从当年的知天命年龄走到了耄耋之年。2019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大家都关心的新冠病毒,另一件则是发生在我们家的大事----外公走了。走的很安详、也很平静,是在自己的卧室里走的。

不知道为什么,外公在世的时候喜欢呆在外公身边听他讲故事,自己却很少发言;现在外公走了,还是喜欢坐在外公“身边”,只不过这一次换成了我讲、外公听,然后任谈话内容飘散在风中......或许是因为我从小是被外公带大的缘故吧!

这世间若有天堂,愿外公在天堂一切安好!

余生•不负岁月

(4)爷爷的葬礼

初一,下半学期刚开学不久,爷爷病逝了。爷爷一共育有子女五人,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二子被过继给他人,所以等于说爷爷只有两个儿子。在农村有句话说: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给出去的儿子如亲戚。尽孝全凭心意,不强求。

2000年的时候,交通远不如现在便利,父亲在边疆打工,老家在中华腹地,距离太远,往回赶已是来不及,只好由母亲代为尽孝。在爷爷出殡的前一天晚上,就在灵堂内,聚集了爷爷的兄弟姐妹等家族的所有人。而讨论的目的也很明确:爷爷该由谁来下葬,奶奶由谁来赡养。其实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父亲和三爸谁来赡养活着的老人。此时,二爸和二妈在沿海打工,并不曾露面,只是让堂姐(当时读初二)代表他们参加葬礼。大姑和小姑表面上看在和稀泥、两不相帮,实则是在帮三爸和三妈打压母亲。因为父亲并不在现场,她们却口口声声说:老大都没有发表意见,你一个媳妇有什么资格拿主意......

母亲实在听不下去了,便说了一句:我男人不在这里,现场就没有男人了吗?再说了大爹(爷爷的大哥和两位弟弟)他们都在这里听着,你们是不是也太欺负人了?

然而,母亲的话音刚刚落下,三妈接口就说道:我们怎么欺负你了?我们不就是想听听老大的意见么?再说了,老爹都躺在这里了,老大连面都不露是什么意思?是他欺负人还是我们欺负人?是不是也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别忘了,老妈还在这听着呢!老大他......

大爷爷他们实在听不下去了,便张口打断了争论,然后向三爸问道:老三,你倒是说句话呀!现在的这个情况,你怎么看?

三爸轻飘飘的来了一句:大哥和二哥都不在,大姐(大姑)刚刚也说了很多,我们还是听听老妈的意见吧!

于是奶奶就接口说话了,不过没等她说太多,大爷爷他们就打断了她的话,因为大爷爷他们都清楚,奶奶肯定会帮三爸他们说话,进而打压母亲,所以她说的话听与不听都一样。最终在后半夜的时候,经由大爷爷他们调和决定:爷爷由三爸下葬,奶奶在活着的时候,由儿女们共同赡养。不过多了一个附加条件,父亲每年要额外给奶奶一定数额的金钱以及供应奶奶做饭要用的柴火。

其实关于爷爷的印象,翻遍记忆的每一个角落,也仅仅只有那么一两处痕迹。比较鲜明的一件事是在农忙时节。那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由于农忙母亲还没来得及做饭,爷爷听到后,便给了我两包方便面(当时爷爷只给我拿了一包,另外一包还是我自己要的)。可能是爷爷性格比较软弱的缘故,在家里从不做主,也没有话语权。说的文雅一点叫“惧内”,说的粗俗一点叫“窝囊”。但无论怎么样,人在世上走了一遭,只要能够让后人记住你的特征,也算得上“功德圆满”了。

余生•不负岁月

(5)余生,不负岁月

余生很长,请珍惜走进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或好或恶,要相信他们都是来“度”你之人;余生很短,请珍惜当下的每一秒时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愿我们再往后余生,快乐多于孤单、欣慰多于忧伤、幸运多于烦恼......

人生不易,让我们用最好的自己,活出最优雅的身姿。不负岁月亦不负韶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余生   小口   粉条   红薯   块钱   兜里   河里   外公   美文   外婆   婆婆   爷爷   奶奶   害怕   家里   母亲   岁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