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未知莫言

(随笔)未知莫言

莫言曾写诗曰: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莫言是个作家,主要写点小说。本来写得岁月静好,一不小心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岁月立马不平静。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要是出了名,说什么的都有。大概莫言心态好,能够在如雷的掌声和刺眼的镁光灯里保持一份近乎矜持的平静。他似乎也从猪的角度考虑,做好了“挨刀”的思想准备。

但是,刀子不见了。看来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可爱的人民群众,还是很爱惜人才的。

莫言作为一名作家,内心深处是有丰富感情的,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他为“刀子不见了”而庆幸于自己的好运。

站在国际舞台上的莫言,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平静地融入到简短的获奖感言里。他讲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捡麦穗》。

(随笔)未知莫言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在国内引起轰动。好像《捡麦穗》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能够超过《丰乳肥臀》了。

越来越多的好事者过来围观,对《捡麦穗》品头论足,抓住各种细节不放,简直到了细致入微、微入发丝的地步。也真是佩服这些人观察事物的能力,不仅有放大镜,还有显微镜。

网上各种质疑,列举如下:

一、莫言的母亲是1922年出生的,那年出生的女人裹小脚吗?同样都是那个年代的人,为什么其他女人都不是小脚(裹脚),只有莫言的母亲是小脚(裹脚)?

二、根据莫言的年龄推断,捡麦穗的年代莫言还是小孩子吗?

三、麦穗到底是“捡”还是“偷”?如果不是偷,何至于挨打。莫言的母亲到底捡了多少麦穗?多少麦穗才算偷,一只还是一捆?

四、发生在本村集体的麦田里还是外村集体的麦田里?如果发生在本村麦田里,大家都是街坊邻居,都是熟人,他有必要打人吗?是不是打人的人与被打的人有家族仇恨?如果发生在外村麦田里,大家彼此都不熟,无冤无仇的,撵跑就是,他有必要打人吗?

五、打人会使劲儿扇耳光吗?不然怎么会嘴角流血。是不是莫言的母亲在被扇耳光的时候正好在嚼舌头?

六、看守麦田的人在打完人之后,他会吹着口哨扬长而去吗?作为一个土气的农民,他会吹口哨吗?他有那么浪漫吗?

七、小时候的事情,都过去多少年了,半个世纪也有了吧,莫言还记着,是不是他心胸狭窄,爱记仇?

八、捡麦穗怎么啦?就能显示出来母亲的勤劳能干和伟大吗?那个年代的人谁没捡过麦穗啊!

九、我们国家自古讲究家丑不可外扬,捡麦穗被打这种丑事儿居然在国际讲台上大肆宣讲,让老外以为我们中华民族小肚鸡肠、缺乏气场,岂不贻笑大方。

(随笔)未知莫言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事情,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莫言就像出嫁的新人被披上了红盖头。那是可爱的人民群众送给大作家的一块红布,跟崔健的《一块红布》差不多,都是红色的。

红色的红布,在和平年代就是喜庆的色彩;在战争时期就是鲜血的浸染。

不知道大作家莫言在红布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至少有九块石头,以网络时代的速度呼啸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无冤无仇   诺贝尔   嚼舌头   裹脚   大作家   红布   麦穗   小脚   打人   刀子   美文   文学奖   祖国   随笔   平静   母亲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