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学数学:一心可二用

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文人墨客以诗词这种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情,或吊古怀今,或伤情别离,或追求恬静,或描述田园风光。诗词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一种工具,上到大学士豪情满怀书壮志,小到顽童稚子出口成章写白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古代文化圈里,学诗词,写诗词,品诗词,蔚然成风。

读古诗,学数学:一心可二用

最为有趣的是,那个年代研究数学的专家们,也不甘寂寞,挖空心思,以诗歌的形式编个数学题凑热闹,独领风骚,否则就显得没有地位和学问。

明朝,有个数学家叫程大位,著作《算法统宗》,其中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流传百世。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读古诗,学数学:一心可二用

此题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牧羊人甲赶着一群羊去青草茂盛的草地放牧。牧羊人乙也牵着一只羊从后面跟来,问牧羊人甲:“你的这群羊有100只吗?”牧羊人甲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1/4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

问:牧羊人甲这群羊有多少只?

我们采用一元一次方程式解答这道题。 解:设这群羊有X只,根据题意列方程式(1+1+1/2+1/4)X +1 = 100

X =(100-1)/(1+1+1/2+1/4)=36

答:牧羊人甲这群羊有36只。

答案正确,加十分。恭喜你!

读古诗,学数学:一心可二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百世   壮志   茂盛   明朝   数学   稚子   题意   出口成章   蔚然成风   白话文   牧羊人   方程式   古诗   美文   诗词   诗歌   形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