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只有改变心态,爱上自己的工作并为之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不二选择。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一、改变心态,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


我原本也像随处可见的小青年一样,兴趣多变,不善于将心思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为什么在50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能够一心一意专注于工作呢?


那是因为我付出了努力,我让自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只要改变“心态”,每个人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对于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一开始我并没有什么兴趣。在大学时我专攻的是当时最热门的有机化学,但我想去的公司不肯录用我,所以我不得已才就职于松风工业。


这是一家生产绝缘瓷瓶、属于无机化学领域的企业,而研究新型陶瓷也是被分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


刚进公司时,我所在的研究室一共只有五六个人,除我之外,其他研究人员都是从事绝缘瓷瓶材料的改良工作的,因为在当时,那才是企业的核心产品。


只有我一个人被指定去研究陶瓷的新材料(后来我将它命名为新型陶瓷),理由则是“将来在电子领域一定会需要高频绝缘材料”。


这个领域当时还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缺乏可靠的研究资料。另外,公司很穷,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设备,也没有上司或前辈可以指导我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容易。


但是辞职转行又没成功,我只好留在这里。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


“埋头到工作中去!”我努力说服自己。


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我决定倾注全力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再说。


现在看来,这就是为了“喜欢工作”而做的努力吧,但是当时的我,对这一点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因为几乎不具备与新型陶瓷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一开始我先去大学图书馆寻找有关的文献资料。


那时还没有复印机,我翻阅了过往的行业期刊和学术文献,发现重要的内容就立即抄写在笔记本上。


同时,虽然囊中羞涩,但我还是坚持购买研究所需的书籍。我还向美国陶瓷协会索要论文,那时总是辞典不离手,边看边译。


总之,一切都是从获取最基础的知识着手的。


然后,我依据从这类资料中获得的信息开始做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去寻求新的理论解释,然后再做实验——不断反复这种细致而踏实的过程,就是我当时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从何时起,我就深深地被新型陶瓷的魅力所吸引,而且渐渐明白,新型陶瓷中或许隐藏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美好的前景。


“这样的研究,恐怕大学里也不会有吧,或许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个人在钻研。”这么一想,枯燥的研究也显得熠熠生辉起来。


开始时,有一半是强迫自己,但不久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而且喜欢上了这项研究。


再后来,就大大超越了喜不喜欢这样的层次,感觉到了这项工作所包含的重大意义。


“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二、与工作恋爱吧,工作不会亏待你


当我二十七岁创业时,可不像现在的创业者那样获得各种政策性的优惠与帮助。当年我是在迫不得已,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鼓励下才决定创业的。


反观现在,只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和开发能力,创业者想要多少风投资金都没有问题,并且创业公司也不需要多久就能上市。


然而当年我要是这样顺利的话,说不定也就成了堀江贵文和村上世彰那样的人物了。


假如当年我也像他们那样,在众人的追捧声中开始创业的话,想必也不可能会有今日的成就,大概也会和他们一样,先是当个暴发户,然后又马上陨落,京瓷这家公司也早就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少年得志很容易让人忘乎所以。


我当年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创办京瓷,并且还不能让它随便垮掉。对我而言,创业之始只能前进没有退路。


当然,面临巨大压力的也并非只有我一个,在我当年的那家穷工厂里,所有员工都不得不全力以赴,拼命奋斗。但是现在看来,我们最终还是获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虽然当时条件很艰难,我们却并不讨厌自己的工作。


如果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怀厌倦,就绝不可能有好结果。但是目前社会的情况却似乎是,人们在厌烦自己的工作的同时,又不得不用心去做。


其实我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即便刚开始时不满意,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进去,心态最终是能够改变的,可以热爱上自己的工作,甚至为它着迷。


人们不是常常说“爱能够超越一切距离”嘛?对于这个说法,热恋中的男女绝对能够感同身受,其实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可不是想要当恋爱专家。我只是相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充满热爱。


再比如“3K工种”,当我们准备从事这些工作时,首先必须对这些工作产生热爱,如此一来,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不管是任何工作,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必将获得成功。反过来说,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这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事情。


小的时候我们家开了家印刷厂,因为母亲工作很忙,所以吃完饭后就让我负责洗碗。当时我还在读小学,玩心很重,于是就撒谎说:“今天我很忙,要写家庭作业。”


可是母亲仍然不依不饶,“那么你洗完碗再去学习好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到厨房洗起碗来,结果却不小心把碗给打破了,被大人骂了个半死。


几十年后再回想起来,这不正说明了我们不可能把自己讨厌的工作做好吗?反正我那一次实在是得不偿失。


我还想起了另外一件往事。同样是读小学的时候,一次母亲准备晚饭时发现做酱汤的豆腐没有了,于是给我钱让我去买豆腐。


那个时候鹿儿岛人用的是一种专门的“豆腐篮”,这种竹编的篮子能够让水漏走,母亲就让我提着豆腐篮去买豆腐。


因为我正玩得兴起却被叫去做事,所以在去豆腐店的路上心里很不痛快,嘴里嘟嘟囔囔抱怨个不停。买到豆腐后把豆腐随便往豆腐篮里一扔便往回走。


等回到家才发现,篮子里的豆腐已经是七零八乱了。结果我又挨了一顿痛骂。买豆腐这么简单的事都能做砸呢。


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满心厌烦,最终只能是一无所获。所以当我们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视为唯一的选择时,自然会对工作产生爱意,感受到积极的一面。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三、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专注地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


“有一种倾向,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心灵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虽然头脑并不聪明,也说不上有多能干,但是,他们以纯粹的动机发起挑战,不懈努力,持之以恒,顺利完成了大家都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看到过这样的人吧。


一方面,以清澈的心灵描绘的愿望,成功实现的概率很高,而且这个成功容易持续。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经营中,幸运经常会光顾,幸运会连续不断。


另一方面,才华出众的人绞尽脑汁制订了缜密的计划,却不能顺利推进。


不管多好的计划,如果其动机源于邪念,那么即使获得一时的成功,这种成功也无法持续。


那么,净化心灵、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时,怨恨他人、憎恶他人的杂念就不会浮现。犹如禅僧坐禅一般,当下的心灵会变得纯洁、美好。


禅僧的修行并不仅仅是坐禅,还包括每天的斋饭制作、洒扫清洁,或是从事耕作,种植自己所需的食粮。


由此可知,不仅安静打坐是修行,上述每天做的杂事,也都是为了开悟所做的修行。


释迦牟尼开解过“六波罗蜜”这个通往开悟的修行法门,其中有“精进”这一条。

讲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拼命投入,持续努力。释迦牟尼说过,这就是磨炼心灵的修行。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击瀑布。


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我听过一位木匠和大学哲学老师的对话,这位木匠从事庙宇神社的修建工作长达数十年。他们的对话让我深受启发。


那位师傅小学毕业后就当了木工,从事庙宇神社的修建工作,后来成为工匠,成了木匠们的“头儿”。


他将自己的整个人生,全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他的谈话内容精彩,耐人寻味,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的哲学家。


数十年间,这位匠人与树木相对,与树木交流,活用其经验和心得,为修造卓越的建筑倾注精力,一心一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提升人格。


就像这样,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通过每天的劳动,心灵自然得以磨炼,性情自然得以陶冶。


埋头工作获得的收获不止于此。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我认为,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我把“Philosophy”作为做工作、度过人生的指针。


所谓Philosophy就是“哲学”的意思,它就是指导我们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的思维方式,它也是我们的行为规范。


从京瓷开始,凡是在我参与经营的企业中,我要求全体员工都拥有相同的“哲学”,每年都努力将其铭刻于心,要求大家都根据哲学做出判断、采取行动。


如果要问这个哲学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就是:这个哲学同样产生于埋头工作中,产生于心灵净化的过程之中。


当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时,杂念从心中消失了,甚至可以说接近了“无我”的状态。


就如同修行僧在坐禅中到达了“无”的境界,思想中的杂念从头脑中被清除,心灵进入了纯净状态。


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的状态时,就会突然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智慧的语言”,也就是好的想法、好的思维方式。


为了获得卓越的成果,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呢?


似乎是在回应我心中的疑问和烦恼,作为答案的智慧的语言在心中闪现。


这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考,我都记在了实验用的笔记本上,这成了我

的习惯。


从研究者变成经营者以后,我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我把每天在工作中获得的体会,包括思考和语言,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些从技术员时代开始记录的笔记内容多样,成为后来被称为“京瓷哲学”的企业哲学的原型,支撑着京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自那时起,半个多世纪以来,就我而言,哲学就是在企业经营这片汪洋大海上航行的海图,就是在人生道路上指示正确方向的指南针。


追根溯源,哲学也是“美好心灵”的产物。


稻盛和夫:拼命努力的人生才能成功



四、除了拼命努力之外,没有第二条路通向成功


不管经济是否景气,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我相信,只要拼命努力,便能克服一切困难。


一般认为,经营战略或经营战术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但其实关键还是要靠踏踏实实的努力,并无捷径可循。


想当年,我27岁创立京瓷,之后便开始担负经营企业的责任,但我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对企业经营一窍不通,只是一心想着“决不能让公司倒闭”“决不能给支持、帮助我创业的人添麻烦”,于是坚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从早上工作到半夜一两点,几乎天天如此。


明年,京瓷将迎来创立后的第50个年头。回顾这50载岁月,我始终不忘初心,努力至今,终于有了现在的京瓷。


由此可见,企业经营除了拼命努力外,的确再无其他要诀。


至于我为何反复强调“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法则。“拼命活着”可谓整个自然界的存在前提。


自己稍有财富,公司稍有起色,便寻思轻松享乐,会这么想的,也就我们人类了。纵观大自然,其他生物都不会这样。


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它们都在竭尽全力地求生求活。由此亦可见,对我们人类而言,理所应当每天努力认真地活着,这是我们应有的基本品格。


炎炎夏日,水泥路的缝隙中有时会长出杂草。如此恶劣的环境,既缺乏水分,又无堆积土壤,若持续日照一周,草儿恐怕就会枯萎。


但在自然界中,哪怕环境如此严酷,花草树木依然会落种发芽,开枝散叶。


一旦天降甘霖,便拼命进行光合作用,对准枝叶,开花结果,然后结束其短暂的一生。


而我们还看到,哪怕是在石墙的缝隙,抑或是在石头与石头之间并无土壤的缝隙中,草儿依然会生长,花儿依然会开放。


它们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度过短短数周的生命。


它们在沙漠中拼命求生存,为了后代而留种,之后完结短暂的一生。待来年再下雨时,地里的种子便会发芽,如此周而复始。


实际上,在严酷的环境中,植物也好,动物也罢,它们都在拼命努力地一心求生存,完全没有懒惰懈怠,得过且过的情况。


认真努力地活着,这可谓最基本的要求。


创业之初的我其实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当时只是心怀恐惧,害怕自己不努力会导致公司经营不下去。


如今看来,这份鞭策自己的“恐惧心”可谓完全正确。也正因为如此,我坚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战胜一切逆境和困难的基础。


我问过很多人“你是否在努力”,回答往往都是“嗯,我在努力”。我发现这样问,问不到点子上,于是改问“你是否在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许多人觉得自己已经在努力了,但实际上程度并不到位。倘若不更认真,更加拼命地努力,事业也好,人生也罢,都无法遂愿。


这也是我提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原因所在。


在我看来,“拼命工作劳动”“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自然界全体生物理所当然的义务。作为人,自然也无法免除这个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京瓷   释迦牟尼   努力   人生   木匠   美文   豆腐   眼前   当年   陶瓷   心态   哲学   心灵   自然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