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棕 妈

教育

人物

观点


原本是没打算写影评的,甚至连朋友圈都没发。


因为这实在是一部让人很难定义的电影。


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就像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里面的某个姐姐,长得不怎么难看,也没啥黑料槽点,但就是无法激起你对她的兴趣,自然也就没了表达欲。


但看到这部电影上映两天,票房居然已经过亿,还是有点吃惊,按理来说,不应该啊!


分析了下,可能是这么两个原因:


同档期影片,没多少竞争力;影片的两大主演,够吸睛也够有实力,所以能在上映初期吸引观众来看。


但能不能形成自来水效应,还需要将整个放映周期拉长,看看最后的战果如何。


好了,废话不多说,来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故事比较俗套,但没觉得浮夸,反而有种真实的场景感。可能是因为真实事件改编,还有就是几位主演的演技,给这部电影大大助了力。


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人物也有原型。


上世纪90年代,很不太平。


有一组数据:1991年至1996年,涉枪罪案超过10000起,平均每天4.5起。


就在那个混乱时期,出现过一个癫狂杀人魔——张君,也就是吴彦祖饰演的悍匪张隼(sun 三声)的人物原型。


PS.一般来说,真实事件改编,人物都会改一下名字。比如说《湄公河行动》,糯康就改成了糯卡。这个张君改成张隼,除了区别原型,还有就是这个“隼”的寓意,指的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鸟,像鹰一样,很符合剧中人物代号“老鹰”的设定。


张君及其犯罪团伙,90年代期间在全国各地疯狂流窜作案,杀害28人,抢劫财物价值高达536万人民币。


电影中的 “友谊商店抢劫案”、“普城银行抢劫案”、“电信分局抢劫案”等一系列大案,其实都有原型事件作为支撑。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不难看出,导演花了一些心思,想让观众有种真实的临场感和紧迫感。


比如说每个场景都打出字幕:一九九几年、案发后多少天、几点几分……大时间套小时间。


再比如配乐,也在试图制造一种紧张气氛,想让观众情绪代入,心理起伏。


但事实上,并没有。


这不是一部能够抓人的电影,即使是心无旁骛的在看,也很难做到全神贯注,更谈不上情绪代入。


导演想做到一种“转折处处有铺垫,细节处处有惊喜”的效果,但其实并没有。


为什么?


首先,节奏不行。


一个好的导演,就像是好的老师,要会把控节奏。哪里该急,哪里该缓,哪里应该埋梗,哪里需要铺垫,得搞明白。


好的节奏,会让观众完全顾不上别的,除非是家里着了火,不得不撤,否则那是必须心甘情愿地待在那个位置,身心合一地把电影给看完。


但这部电影真的不行,有种节奏不卡点,氛围不到位,技术大于效果的感觉。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还有,质感不行。


同类型影片,比如说《破局》《大人物》都要比它好得多。


质感这个东西,就像是一个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一个成年人,基本已经定型,会有改变,但小动大不动,总基调不变。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时代的关系。要是拍现代的,就不会这样。其实不是。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也是在讲述上个世纪的故事,《风平浪静》的跨度也很大, 但这两部电影的质感都非常好。


不是说老的,旧的,破的,质感就拍不好,而是说一个审美好的导演,能把老的、破的、旧的拍得同样好看。


这个好看不是说像鞠婧祎那种,画着精致的妆,摆着相似的pose,很虚幻很浮夸很没劲的那种好看,而是一种经得起细看、深看、值得用心去看的一种美。


这是一种高级美,不是所有人都懂的高级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的高级美。


无论是人,还是物,单纯的漂亮好看,最多也就看一眼;但美的有质感,就有了多看几眼的欲望,和想要去进一步了解的冲动。


很显然,这部电影没有。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当然了,艺术作品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存在,各花入各眼。不是我的菜,但可能却是你的最爱,没关系,咱们各取所需,各表达各的。


有时候一部作品评价两极分化,恰恰说明它更符合某个群体的偏好,非此即彼,也是导演的一种个性表达。


另外,人物比较扁平,台词也不给力。


按理来说,这么一个悍匪,不得跟《征服》里的孙红雷一样,让人印象深刻啊,但并没有。


有几个节点,是想通过台词来证明点什么的。


点明主题或是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或是铺垫细节,但是,并没有。整部看下来,没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一句也没有。


很遗憾。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但几个主演的演技,那是真的好。


男神吴彦祖老了,没以前好看了,发际线上移,皮肤往下走。颜值下滑得厉害,但演这个角色却是刚刚好,符合那种粗粝和凶悍沧桑的感觉。


而且,他把这个人物塑造地很有层次。


谋划时的聪明谨慎,抢劫时的凶狠果断,面对妻子时的温柔幽默与计长远;面对老母亲时的童趣放松与负罪感,吴彦祖把这个人物给演活了。


当一个演员,把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塑造地丰满可信时,我们就不会对他完全投去憎恶和愤恨的眼光,而是会产生一种跟这个人物一样的复杂感,我们会看到他背后的那个部分,然后会有怜惜,会感叹命运。


不是每个人,都能好好的长大;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和和睦睦;一个悍匪的背后的家人,可能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她可能就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母亲,没什么文化,但也朴实善良,对孩子慈爱,遇事会痛苦无助。


当看到鲍起静(张隼母亲扮演者)这个人物形象,看到她的眼神,真的是无法对她再有任何道德上的审判和指责,感觉她也是一个受害者,在种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在逼仄的环境和残酷的现实下,被重重压缩成现在这个样子。


一看到这个眼神,就觉得很难受。鲍起静老师,演得太好了。


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部电影哪儿好了?


还有就是王千源。


这是个宝藏演员,不出意外地话,会是那种可以一直演,演到很老很老的演员。


以前写过他,但那篇文章审核没通过,一直在素材库里待着。


那篇写的是《破局》。之后又陆陆续续看过他几部电影,《解救吾先生》、《大人物》、《绣春刀》,每看一部,就更坚定:


这是个好演员,非常难得的好演员。


以前说过,好演员会让观众觉得他就是这个人,能满足观众对于某个人物形象的期待;


但一个超好的演员还不止于此,他能够在此基础上赋予这个角色独特的个人魅力,让你过目不忘,然后念念不忘。


这样的演员,生命力是旺盛的,持久的,能演很多很多年,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爆红,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节奏,接下来不管红与不红,能红多久,他都会在自己既定的目标中,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初心这个东西,不需要说忘不忘,因为那原本就是像他这样的人,本身就存在的东西。


最后说一句,这部电影可看可不看。


所以,请随意。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0岁男孩妈妈;

读书达人,每年阅读书目200+;

电影狂人,每年贡献票房2000+

心理学感兴趣,小毛头hold得住;

人类灵魂的小裁缝,擅长自黑的不辣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抢劫案   悍匪   浮夸   原型   美文   质感   票房   台词   节奏   观众   好看   导演   演员   真实   事件   人物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