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知青在生产队也“帮工”——我的知青生活

我们插队的地方,地处偏远。村里有什么大事小情,全靠大家帮忙。比如谁家盖房子了,谁家需要苫房,甚至婚丧嫁娶等都要全村人出面来打理。于是就有了帮工这件事情。帮工纯属义务,东家是不付给帮工人任何报酬的。然而如果你家遇到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其他人也会义不容辞地出来帮助你。

我们知青,属于没有特别需要别人帮忙的大事情,既不盖房子,也基本上没有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然而,我们也加入了帮工人的队伍。除了能混上一顿饭,而且是比知青点上的质量好的饭以外,还能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然而通过帮工,我们对于这里农村的民风民俗有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能学到一些实际的本领。这实在是意想不到收获。

农村盖房子是一件大事,钱多一点的人家可以盖得好一些,钱少一点的人家可以将就一些。无论好一点还是将就一点的区别就在于房梁。讲究一点的是五檩或七檩,两间房三副人字架,所用的木料为松木。将就一点的就是三条檩子,所用的木料是杨木或桦木等,一幅人字架,这叫做硬压山。东西两个山墙,没有人字架,檩条直接压在山墙上。前后檐也没有檩条,椽子就搭在前后檐墙上。

这里盖房子是不用砖的。墙壁全是用一种叫作垡子的东西垒成的。垡子其实就是东北低洼地里长乌拉草地方的草根。每年秋天,用一种叫做垡锹地的工具将垡子挖成一块一块的,冬天运回到村里房场附近。开春天气转暖,垡子也化了,就可以垒墙了。垒墙的时候用刀可以对垡子进行各种加工,使其牢固地咬合在一起成为房子的四壁。用垡子垒墙比用土坯垒墙有很多好处,首先垡子比土坯轻,因为它其实是草根,其次保暖性也比土坯强。

盖房子过程中最隆重的当属树房梁的时候,这活的主角是木匠师傅,然而东家希望来帮工的人越多越好。尽管许多人没有正经的活计要干。似乎谁家盖房,树房架子时来的人多,谁在村子里的威望就越高。

木匠师傅做好房架子,大伙一努力就可以将它竖起来。脊檩上要挂上红布条,红布条上还要挂上一个铜钱,做好是乾隆通宝。还要写上一句话:“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然后,木匠师傅提上酒壶给脊檩上洒上酒。不知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反正是图个吉利吧。

上好房檩,挂好椽子,下一个工序就是将柳条编好的房笆送上屋顶,上房泥。这时我们才算可以伸上手。技术活不会,像挑水和泥还可以做到。一边挑水和泥,一边和老农们唠家常,从中不仅知道这里盖房的一些主要程序,还学到了不少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比如作房架子,老百姓叫砍房架子,木工师傅既不用三角函数,也不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就能根据口口相传的口诀,非常准确地将三边长度丝毫不差地“搞定”。再如垒墙,因为用垡子磊墙,不像用砖垒墙,要拉线。完全凭感觉来掌握墙壁是否竖直。老农告诉我,磊墙时,墙在晃动,说明磊的直,如果不晃动,肯定要倒。听起来似乎没有道理,其实晃动说明整个墙的重心没有脱离地基,如果不晃动了,肯定重心偏向了一边,不倒才怪呢。

经过几次这样的帮工,也准备自己在农村安家结婚盖房子时,能够派上用场。果然有一位知青,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准备从知青点搬出来自己过,需要盖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我们偷学到的这点知识真就派上了用场。在以我们知青为东家的这次盖房中,终于自己亲手盖出了两间小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帮工   知青   老农   檩条   椽子   婚丧嫁娶   房梁   山墙   土坯   小房   生产队   布条   木匠   东家   美文   架子   师傅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