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昨日冬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天,傍晚时分小雪便淅淅索索地下着,今日清晨一起床推开窗棂,只见的窗外“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银装素裹气象,真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言则便是大块文章。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宋朝诗人紫金霜在唯一一首传世作品《立冬》如是记载立冬这一节气的:“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我尤其喜爱“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眼,写的自然而如画,如此惬意,仿佛就是写给我的,道我道未能道言我所谓能言,实在是妙。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一早起来无法出去晨练了,便安心坐下听着窗外沙沙沙的落雪之声,看着黄叶伴着雪之精灵的飞舞,倒一杯热茶便临窗拿起钱穆先生的《宋明理学概述》一页一页一字一字读了起来。《宋学之兴起》:“中国历史,应该以战国至秦为一大变,战国结束了古代,秦汉开创了中世。应该以唐末五代至宋又为一大变,唐末五代结束了中世,宋代开创了近代。晚清末年至今又为一大变,这一大变的历史意义,无疑是结束了近代,而开创了中国以后的新生。我们要明白近代的中国,必须明白宋。”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钱穆先生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一代国史大师和国学宗师,我前几年买了他一整套的书,时而阅读。钱穆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对中国历史文化满怀温情与敬意,学术思想就是对“宋学”以包括理学在内的宋代新儒学为核心的宋代学术文化的高度认同与极力推崇。钱穆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讲中国学术史,宋代是一个极盛时期。上比唐代,下比明代,都来得像样。”综观钱穆先生的一生之学思历程与立身行事,会发现,他对宋学用力最勤,用功甚深,受其影响亦极大。钱穆先生自己也曾说道:“顾余自念,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顺着钱穆先生的的笔触,我们不妨梦回大宋。宋朝,一部中国历史难以忽视又难以逾越的、一个国土面积较小的文化极其发达的朝代。自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到1279年厓山海战,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 宋朝彻底灭亡,国祚320年,也不算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史学上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天下大事合合分分,那个欺负了孤儿寡母佯装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加强了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在军事上积弱重文轻武。到宋真宗、宋仁宗时期天下太平政通人和步入了盛世。可好日子没过几天,金人嗅到了肉的味道,1127年靖康之难,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北宋随之灭亡。那个逃跑皇帝赵构一路南迁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南宋”。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崖山之役陆秀夫背着娃娃皇帝十万人投海,大宋陆沉。历史就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从娃娃手里得到又从娃娃手里失去,看似偶然实是必然似乎是个死循环,又叫因果。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宋朝给人留下“积贫积弱”的印象,然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据推算,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并驾齐驱与中华文化长河的“唐诗宋词”之宋词达到全盛。社会上崇尚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完成的。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社会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宋朝的这些社会变革和承上启下的转折,规模巨大,内容全面,丰富多彩,波澜迭起,大多始于中唐以后,完成于宋朝,并且深远地影响于后世。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仅就宋之大家而言,我们所熟知的“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六一居士”发起古文运动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天道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王安石;小时候机智砸了缸,大了写了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司马光;名冠天下的三苏苏洵、苏辙、苏轼;理学开山鼻祖以《爱莲说》晓于后世的的周敦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写下《皇极经世》的邵雍邵康节;一生著述无数享祀孔庙朱熹朱老夫子;程门立雪的程颐程颢两位理学大师;还有那个震耳发聩西铭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屈死风波亭“还我山河”的岳武穆;“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醉里挑灯看剑”由“青兕”转世的辛弃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貌似“积贫积弱”的、与辽金西夏吐蕃共天下、虎狼丛中亦容身的有宋一朝又如是的闪耀溢彩慷慨悲歌……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风霜雪雨里,品味柔弱铿锵的大宋


夜幕徐徐落下,天就要黑了,雪似乎停了,窗外静悄悄的,伴着低回的古琴之音,默诵着“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我也随着“立冬”节令到来缓缓进入冬藏含蕴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开明   黄袍加身   冷霜   残照   立冬   宦官   宋朝   南宋   北宋   风霜   铿锵   朝代   理学   宋代   美文   柔弱   时期   学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