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深冬了,万木敛藏,尤其是银杏树的叶果脱落的如此干净,枝干是纯粹的枝干一片叶果也不留,洒洒落落回归大地,毫不粘连,叶果也安静毫无声息地在泥土里深藏化解汲收以待来年重新枝繁叶茂。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就地待命休息也有些时日了,精神以及肉体得到了短暂的生息也略微有些倦怠。那个叫“新冠”的冤深似海如幽灵般四处流荡寻找冤家债主的一丝幽魂,吓得人人自危,不能四处游走以至于有些怀疑人生。不过如此也好,一张一弛为之道。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沉淀下来了,那些为利来为名往泛起的沉渣如千钧重般一样,往下坠往下坠,使自己污秽不干净的灵魂稍稍得以澄清一些,能够回光返照看到自己的阴暗龌龊。自思在追逐名利的红尘里自己不知造了多少的孽呀,尤其是“口张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用自己的如簧巧舌无遮之口播下了多少是非荆棘,挖下了多少是非坑坎?深夜静思,惊魂难定不能入眠,十分羞愧。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记得读《古文观止》有一篇《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的文章印象颇深,当读到“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时,瞬时惊出一身冷汗,想那自己说过多少人的过失传过多少人的是非,自己又有意无意犯了多少过失,那不就等于给父母招来了无数的骂名吗?真乃忤逆不孝啊!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东汉文》之《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原著如是写道: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wù)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l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hú)不成尚类鹜(wù)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马援,是东汉扶风茂陵也就是今天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王莽篡政时,为新城的行政官员。曾依附陇右大族隗嚣,后归顺刘秀,官至伏波将军,“伏波”就是驾海凌波的意思,是赞誉马援有劈波斩浪的能力。马援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西破陇羌、北击乌桓、南征交趾,平定武陵蛮夷叛乱,以“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弥天气概成为了汉光武帝的“定边神针”。后在武陵武溪蛮暴动征剿时,病死军中。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马援在交趾平乱军中,听说侄子马严、马敦闲来无事喜欢讥评时政、结交侠客,很令他担忧恐怕殃及家族,立马写信规诫这些孩子们要谦卑收敛谨言慎行。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这封家书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闻,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和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是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龙伯高这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无可指责。而且他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替人排忧解困,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广交朋友好人坏人都合得来,他的父亲去世时,几个郡县的人都来了。我也爱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会成为纨绔子弟、这就是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还没有到郡里就职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马援于戎马倥偬的家书可谓出语恳切,用意很好殷殷深情,本来是告诫小辈孩子们的不要罔议他人与朝政是非,可不曾想自己也无意提到了当朝的人物,无端也惹出了许多的是非,也使自己遭遇诋毁灾祸缠身。不知是不是侄儿们为了炫耀或者是邀功,这封信后来为信中提到的杜季良的仇家所得,杜季良的仇家上书朝廷,说杜季良:“为行浮薄,乱腢(ǒu,肩头)惑觿(xī,古人解结的锥子),伏波将军万里还书以诫兄子,而梁松、窦固以之交结,将扇其轻伪,败乱诸夏”(《后汉书·马援列传》),并且拿出马援诫侄书作为证据。仇家又说梁松、窦固二人与杜季良勾结,将有不利于朝廷的行动。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我佐证查过《资治通鉴》也只是记载了仇家告发,没具体到人物,不知道这个杜季良的仇家到底是谁,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御览过此奏章后是龙颜大怒火冒三丈,直接宣召把窦固、梁松召来当庭呵斥严加责备,并且把奏章和马援的信扔给他们二人看。二人吓得屁滚尿流连忙叩头流血祈求饶命,汉光武帝许久才稍稍消气免去二人的罪过。此事的结果是龙伯高籍着马援的赞誉被升任零陵太守,可是杜季良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无端贬官降职了,那个驸马梁松本来就对马援不满积怨很深,由此事件更加迁怒于马援。一封家书,几句劝勉不意引来如此祸端,令人唏嘘!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驸马梁松与马援的恩怨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曾想多年发酵酿成大祸。《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马援曾经生病,驸马梁松去看望,在床边向马援行礼,马援卧在床上没有下床回礼。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急忙说:“梁伯孙帝孙,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柰何独不为礼?”马援说:“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马援的意思是,我与梁松的父亲是同僚,纵然梁松显贵也不能乱了尊卑礼节。马援以为自己做得对,而狐假虎威、趾高气扬的驸马梁松则以为马援倚老卖老,看不起自己,因而怀恨在心。一次偶然的生病,一次起初并没有不怀好意的探望,一次看似符合礼仪的小节,其难料就开始各持己见的纠缠,真是人心叵测。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时年六十二岁不服老的马援,请命南征。三月进军驻扎壶头,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汉军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一时部队陷入困境。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虽困难重重,但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著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而部下中郎将耿舒此时却在背后写信给其兄好畤侯耿弇告马援的黑状:“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觿(xī)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后汉书·马援列传》)。耿弇收到此信当即奏知光武帝,光武帝于是就派马援的仇家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可是待梁松赶到营地时,马援已困顿病死军中。梁松不知抚恤军士反而觉得一时旧恨难消,乘机上书皇帝诬陷马援。光武帝阅奏大怒,令梁松追收马援新息侯的印绶。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当初南征交趾时,一生戎马的马援为了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常吃一种当地叫薏苡的植物果实。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顺便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继续服用。当时人见马援拉了一车东西,以为肯定是南方出产的珍贵稀有之物。权贵们都希望马援能分一点,分不到便说马援的坏话。马援那时正受光武帝宠信没人敢跟皇帝说此事,此时马援病死军中,这些人可抓住了机会上书说马援曾搜刮了一车珍珠文犀运回。部将马武、侯昱等人也趁机上表,说马援确实运回过一车珍稀之物,人证物证齐全光武帝一时怒不可遏。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惶惧不安。马援的尸体运回后,不敢埋进原来家族的坟地,只买了城西的几亩薄地草草埋葬在那里。马援的宾朋故旧,也不敢到马家去吊唁,墙倒众人推景况十分凄凉。葬完马援,马援的侄儿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们害怕皇帝加罪用草索相互捆绑着到朝廷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的家人这才知道蒙受了天大的冤枉。马援夫人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光武帝直到这时才知道真相,下令重新安葬马援。直到建初三年(78年),东汉肃宗派五宫中郎将持节追封马援,谥忠成侯,冤魂终得昭雪。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金末史家刘祁曾曾这样评价马援:“马援书诫兄子,使之效龙伯高,无效杜季良,所为则善矣。虽然,杜季良仇人讼书引援诫为证,竟免官,而梁松、窦固因之被难,梁松由是恨援,死后构陷,至妻子不敢归葬。若是,则初时戒子侄好议论人长短,而不知先以此陷于祸也,悲夫。”是呀,本来是诫勉儿孙辈的,不想自己先蒙构陷之难,可见“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口(文)祸不小。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太上感应篇》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圣人的教诲,是多么恳切至要!


读《古文观止》,感受伏波将军淳淳之心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一定要切记,切记切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后汉书   交趾   奏章   闻人   驸马   仇家   列传   家书   古文   军中   朝廷   过失   子孙   美文   是非   将军   皇帝   父母   伏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