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9月18日,看到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17日,武汉一位14岁的男孩张某,在教室与另两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叫来三位同学的家长到校配合管教。张某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了两耳光后跳楼,后因伤势过重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事发后,很多人对这件事激烈讨论,说法各异。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以前别说家长扇两巴掌,就是追着满街打,也没有想过做这样出格的事。

有人说母亲行为过激,孩子大了,当那么多人面打,太伤自尊。

有人说孩子要学习国学,天天电子产品玩多了。

太多的言论,各种声音。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社会已经变了。家长们以为孩子永远是孩子,能出什么大问题,而当我们一直在说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父母犯下的错误导致的结果。

不会爱,不知道如何爱,没有正确的爱,想当然的爱,对一个需要爱滋养成长的孩子而言是最大的伤害。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一 孩子做出的选择,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

监控拍到的画面:男孩站在墙边,看着走向自己的妈妈。个头比他矮一点的妈妈,走过来就是一耳光,男孩有意识的挡了一下。妈妈不知道说了什么,男孩靠在墙边站好,妈妈又扇了一耳光,还掐着儿子的脖子等动作。

这样的行为以前发生过吗?是没有发生?还是经常的发生?

在妈妈离开后,他爬上栏杆,从5楼跳下。

这一幕特别心痛,从爬上栏杆到跳下去,这个男孩都没有回头看一眼,连一刻的犹豫都没有!对于这个世界,他似乎在做了短暂的思考后,失望透底,不再留恋。

一个光鲜的生命,就这样走了。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很多人讨论的只是这两巴掌,只看到这两巴掌,却没有看到这两巴掌背后的事情。

李玫瑾教授曾说:“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她还说:“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早在惨案发生前,这个家庭隐藏了太多的亲子矛盾。悲剧,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把一个家庭内部长久藏匿的暗伤,撕开一个口子曝光给世人看,并提醒所有的围观者: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次冲突的问题。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二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有一次,同事们在办公室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都在说,现在的孩子放学太早,家里如果没有老人帮衬,自己估计都不用上班,天天都在接送孩子中度过。

然后大家就开始抱怨孩子各种坏习惯,以及不理理解父母的辛苦。

这时候,一个同事说了:“你们真的理解孩子的辛苦吗?”

大家都说,孩子有什么辛苦的?

这个同事说:“孩子上学和我们上班一样,试问一下,有多少成年人喜欢上班?你上班干活还会拖沓、偷懒,刷网页,逛淘宝等,还会与领导意见有分歧,与同事斗智斗勇,你怎么就认为孩子上课就必须一心一意,听老师话,与同学没有打闹呢?”

办公室瞬间鸦雀无声。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在家庭教育这块,我们总是走在误区里,没有正视孩子的内心需求,只是按自己的想当然。

在小说《无声告白》中,看似和谐美好的家庭,早已波涛汹涌。

在玛丽琳离家出走后,孩子们想的是:家人肯定没有满足她的期待。女儿莉迪亚曾有这样一段独白:“如果母亲能回家,让她喝完自己的牛奶—莉迪亚想,书页模糊起来—她一定会喝完。她会自觉刷牙,医生打针的时候也不哭。”

当母亲归来,在莉迪亚的人生里,她开始患得患失,不管干什么,首先考虑的都是父母的感受,怕他们不高兴,更怕失去他们。看到父母的期待,她开始骗自己,即便是憎恨的事物,也会笑着答应:“是的。”怕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失望。

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父母压抑一辈子,还将这痛苦传递给孩子。甚至莉迪亚也许下自己的承诺:做到母亲吩咐的每一件事。

那种羁绊多年后仍旧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

终其一生,莉迪亚都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坚定有力地叫嚣:医生、医生、医生。她母亲是如此渴望实现这个梦想,莉迪亚明白,根本不需要说出来,她的心愿一直摆在那里。

不管你信不信,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他的弱小和被动都决定他的一切是成人造成。

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和技巧。新闻里的家庭没有,小说里的家庭没有,现实中很多家庭也没有。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三 让我们温柔相待,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14岁的男孩张某跳楼自杀了;莉迪亚也投湖自杀了。

为什么他们都这样不堪一击?因为他们虽然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已经走到了绝境,而父母毫无察觉。甚至还要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以标榜自己对孩子的了解。

父母对孩子都爱得那么深,怀有那么多的期望,最后却一无所有。失去的那一刻,才明白:我们对于孩子的每一个期望,他们并不想要,但是却接受了它们。这样的寒意会不会爬遍父母的全身。在某一刻会不会想到: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会错的这样彻底!

谁没有在某一刻都坐在人生的码头上,想到生活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父母又给予了我们怎么样的指导呢?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打着爱的旗帜,用父母的权威,轻易的让我们投降。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我们曾经都学过: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只不过是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一个得到,另一个失去。一个逃离,另一个受困,永远受困。

李玫瑾教授说:“即使孩子出走、自杀、犯罪,看似孩子的选择,却都是父母行为的反应或结果。”

一个家庭的觉悟,不能以失去一个生命为代价。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请让我们温柔相待,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14岁男孩跳楼身亡:家也是一把双刃剑,桎梏之爱则是人生的磨难

结语

当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没有资格说是孩子的榜样。

如果父母只是简单的给予孩子物质,那么就从自身开始改变。因为父母的改变孩子都看在眼里,我们要明白: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

对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开始的,而最基本的情感就是亲情。

所以不要再打着爱的旗帜,却做尽伤害的事情。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独立的个体,学会尊重是第一步。先学会做一个懂得尊重的父母,再去谈教育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男孩   桎梏   双刃剑   想当然   家庭教育   耳光   磨难   美文   巴掌   脆弱   同事   辛苦   父母   母亲   医生   同学   妈妈   孩子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