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你的爱穿越黑夜!

请让你的爱穿越黑夜!

在黑暗中奔跑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心微微的疼着。脑子里闪过无数的画面和清晰的脸,每张脸都那么焦虑、痛苦、无助和彷徨。最近的是因为孩子问题咨询的妈妈,远的是央视纪录片《镜子》里的父母们。还有在黄埔桥上从车里跑出往桥下纵身一跃少年的母亲,呼和浩特市跳楼自杀少年的妈妈……被悲痛、绝望、内疚、自责紧紧包裹的家长们,承受着来自孩子的痛苦、内心的悔恨的同时,还有周围人群、社会、网络的谴责与压力。我不敢去想象,如果是我处于那样的境地该怎么办,也许并不如他们那么坚强。

请让你的爱穿越黑夜!

心理公益行

今天,想谈这个话题,是因为遇到了几个类似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孩子从小听话、懂事、学习好,到了高中开始不能正常的进行在校学习了。失眠、头疼到没有办法支撑的地步。家长和孩子一起走上了休学、看病、再休学、再看病的阶段。那种煎熬和痛苦如果不身在其中,真的不能感同身受。这几个家庭有个共同点,父母其中的一方对孩子从小要求严格,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差别在于有的家庭是明确的目标,有的是潜在的能识别的隐性要求)。家长们不能接受和理解,自己乖巧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什么时候能好,未来怎么办?

请让你的爱穿越黑夜!

心理公益行

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是与生俱来的,发自肺腑的。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有人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你的生命,那个人一定是你的父母。所以,当父母被告知是他们的问题造成了孩子现在的问题,他们大部分无法接受,即使接受的也内疚自责到不能自已。爱什么时候成了控制孩子的工具,爱什么时候成了束缚孩子的绳索,命运从哪里开始转了弯?

记得有篇很火的文章叫长大后我变成了另一个你,控诉的、依恋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来处即归处,早期怎么逃离,后期怎么复制的故事。原生家庭的烙印不知不觉中在孩子身上上演。我曾问精分老师,无一例外吗?他答,无一例外。孩子要完成对父母的认同,有的甚至会花上一生的时间。

请让你的爱穿越黑夜!

心理公益行

曾问过一个孩子,如果让你选择,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说过没有父母的生活。为什么呢?自由。如果当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我想他们会特别伤心和不解;可当爱让孩子窒息,让孩子拼命想逃离,甚至让孩子内心伤痕累累的时候,那还是爱吗?一句我们都是为了他好就解释了全部初衷和行为,既然处处为他好,可他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好?

如果是我们的问题,那我们改,你说吧,我们该怎么办?我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问问你们自己吧。其中一对夫妻分别饰演了孩子和自己日常的相处,爸爸和孩子,妈妈和孩子。当爸爸扮演孩子和妈妈对话时,那个八尺男儿突然泣不成声。良久,他说受不了,太难受了,平时他还用比妻子的话更强烈、难堪的言语训斥过孩子。以后我一定不会再这样对待孩子了。

请让你的爱穿越黑夜!

心理公益行

面对孩子自己的情绪起来的时候,掩盖了很多感知。当风雨过后,我们一定要想着问问自己,你的猛烈情绪因何而来,又如何而去,真的单纯是因为孩子吗,单纯为了孩子吗,那之前和之后孩子会怎么想,孩子的感受是什么。从心里看见孩子,而不是从眼里看见他。

我心疼孩子,其实,我更心疼那些父母们。不知者不怪,却要面临和承受那么大的痛苦与压力。《镜子》里的父母们像小学生一样记着笔记,跟着老师做练习,出发点依然是一切都为了孩子。我也是一位妈妈,所以,我从心里欣赏和感激那些默默地做着心理公益的同行们,积极参与公益讲堂和社区活动,让更多的爸爸妈妈们知道如何去爱,去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带着本能的爱,在黑暗中奔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呼和浩特市   美文   自责   内疚   听话   懂事   公益   黑夜   镜子   心疼   爸爸   痛苦   父母   妈妈   孩子   心理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