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今下午,我和朋友小燕去区少年宫看完了电影《村里来了新闻官》,然后又去骑车。关于这部反映扶贫工作的电影,我俩边骑边议论。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先说说我们认为拍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提出了“打造农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让他们有专业技术,有本事才能走遍天下。

影片中李渠书记告诉农民:“同样是造房子,有工人和建筑师之别;同样是做衣服,有裁缝和设计师之异。这种差别就是非专业与专业的差异。”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他要求村里人在培训中学本事时,就要精益求精,也请培训师用专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学员。扶贫工作,重点在改造思想,提高贫困户的认识,再给他们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结合现在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二、电影传递出的思想积极正向,扶贫工作中有很多有创意的做法。

塑造的李渠书记理论功底深厚,在实际工作中边做边悟,有不少好点子。

如先准备与培训学校和家政服务企业合作,由村里出“人”,学校负责培训,企业出资金并推荐就业。后来李渠书记决定不与他们合作,而是靠村里的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他认为强强联手,才能双赢。处于弱势的梨花村与别人合作,既没有话语权,也不利于长远发展。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成立合作社,自创品牌,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拟出需培训的项目和拟开设的课程,再聘请从村里走出去的相关专业人才回村里来当培训师。请回来的人才除了培训村民技能,李渠书记还有意识地让其中的佼佼者参与村里管理。村民自治,能人治村,也是一个亮点。毕竟派下去的扶贫驻村干部在村里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让村里能人治村,更有利于村民彻底脱贫和农村的长治久安。

三、通过电影,让我们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电影里也反映出农村扶贫工作的难度大。农民贫困的原因很多,如有因病的,有孩子生得特别多的,有好吃懒做的,有找不到致富门路的,有无一技之长的等等。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我们身边的扶贫干部为了扶贫攻坚工作,为贫困户家庭献计献策,送钱送物,改造修缮房屋,联系销售农副产品等,真的付出了很多!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这部电影,我们认为也有一些瑕疵:

一、这部电影拍得比较粗线条,有些场景感觉有点脱离现实。

如李渠书记第一次给农民开大会时那一番说辞,理论性太强,别说边远地区的农民听起困难,我们看电影的“文艺青年们”都有些接受不了。那些开会的农民还鸦雀无声,面带笑容,会场纪律很好。放到现实中来,可能会被群众骂,只能说群众演员很配合。用受众不理解的话去讲,感觉创作者深入群众不够。

二、电影里有些情节没有铺垫,发展太快,没有表现出扶贫工作的艰辛,观众也觉得太突兀。

如被父母宠坏了的秦四宝的转变。他原来那么懒,母亲又因病卧床不起,他老婆忍不住跑了,还给他留下两个孩子。他懒到老婆连他电话都不接,人家帮他维修房屋,给他家屋顶加盖瓦,他竟躺在椅子上抽烟,好像与他完全无关一样。工人们说他,他也无动于衷,让观众都觉得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后面的电影情节里没有显示扶贫工作人员做了哪些具体工作,他老婆就跟在李渠书记身后,感觉已经劳动一段时间了,也回来很久了。他也勤快地干起养殖业来。恰恰该着力刻画的地方,电影却没有花功夫去表现、突出。

总之,这部电影比较全面反映了扶贫干部为了执行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影片如果能在一些细节上再打磨打磨,出彩的地方应该更多,会更有看点。


《村里来了新闻官》观后感

各位朋友,对这部电影涉及到的扶贫工作,你有哪些了解,或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你留言分享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阿斗   村里   盖瓦   新闻官   贫困户   观后感   美文   村民   书记   情节   观众   农民   老婆   感觉   地方   工作   电影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