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藏拙

我在大学教书,常做的一件事是课堂点名。总有个别学生名字用字很偏,我不认识,如果贸然瞎点,一旦喊错,那人就丢大了,“白字先生”的帽子就算戴定了,课也就上不下去了。我的办法是,课下赶紧拿字典查清读音,注上拼音。但也有时因为一懒,就把这事忘了,拿起花名册,还是有不认识的字,为保险起见,那就只好不点那些姓名拿不准的学生。我这点事,放在过去或许就叫藏拙。

  藏拙,是古人提倡的一种不算高明但不失实用的人生哲学。意思是竭力掩藏自己的拙劣浅陋之处,不以示人。大千世界,无论贤愚贵贱,人皆有一二短处、缺陷、弱项,或身体的,或智商的,或才学的,或技能的,那些聪明人或好面子人就会有意识地掩盖这些短处、不足,捂紧盖严,不公之于众。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要学会藏拙

  欧美人普遍体味重,有狐臭的人也不少,他们就发明了香水,无论男女,出门之前都要浑身上下喷香水,以藏体味之拙。假发也是藏拙的产物。17世纪初,法国国王路易十三是个秃头,为掩饰这个缺陷,他戴起了假发。没想到竟成为风靡一时的时尚,这一戴就是几百年,至今不衰。假发也成了世界级产业,每年创造产值几千亿美元,提供几百万就业岗位。可见,藏拙也不无积极意义。

  藏拙,首先要知道自己拙在何处,笨在哪里,即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世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才,人人都有自己的认识误区,学问空白区,知识短板,技不如人处。聪明的人就是清楚自己的软肋在哪里,缺陷在何处,因而有所防范,大抵不会出什么漏子。但也有些马不知脸长,猪不知腿短的傻大胆,越是丑越是拙,还越是到处显摆,敲锣打鼓,生怕人家不知道,可谓愚蠢至极。

  明白自己拙在何处,是观念问题;如何藏拙,则是技术问题。具体来说吧,笨嘴拙舌的,就要少说话,特别是在公众场所,装出一副沉默是金的深沉相,还会为你加分。文笔差的,就不要轻易舞文弄墨,引经据典,以免贻笑大方。把“七月流火”“求仁得仁”用错的名牌大学校长、院长,还不止一个两个。没练过十年八载书法的,就不要轻易给人题词,免得人家用也不是,扔也不是。

要学会藏拙

  即便是院士专家,也不要在自己研究领域外的行当随便说话,因为你不是全才。不懂历史的,就不要动不动三皇五帝,唐宗宋祖,上下五千年,说不定就会张冠李戴。即便是大学问家,也有个隔行如隔山的问题,季羡林先生就在文章里把“何不食肉糜”的帽子错戴到了陈叔宝头上,闹了个不小的笑话,也是犯了不知藏拙的毛病。

  藏拙当然算不上积极思维,自保手段而已,光会藏不是办法,更重要的还是要补拙。补拙,即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智能的不足。承认自己笨拙,但又不肯自甘平庸,那就要想办法通过勤奋地学习修炼来弥补自己才能的不足。三国东吴吕蒙,没有文化,有勇无谋,后来发愤读书,学问日增。后与鲁肃交谈,学问见地使其大吃一惊,叹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清人曾国藩背书竟然背不过在屋外偷听的盗贼,可是他却通过刻苦读书,勤奋学习,补齐短板,建功立业,最后成了“晚清三杰”之首。古今中外,很多智力平平者,最后成了气候,做出了大事业,就是因为善于补拙,勤于补拙,最后无拙可藏了,也就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当然,不管怎么努力补拙,总还是会有些拙劣之处无法改观。那也不要紧,学会藏拙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不过,同是藏拙,有人不留痕迹,巧夺天工,俨然高人;也有人欲盖弥彰,弄巧成拙,看起来很可笑。可见,术业有专攻,藏拙亦如是。

  突然想起一句俗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岀来吓人就是你的错。换言之,颜值不高不为过,不知藏拙就有过了。(本文配图摄影均来自《河南思客》资料图片库)

本篇审稿 李丹 组版 易涛


要学会藏拙

作者简介

  陈鲁民,1954年出生,大学教授,杂文家,河南省杂文学会名誉会长,郑州市作家协会顾问。出版20本文集,发表文字500万字,获文学奖120多次。

  《河南思客》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术业   东吴   路易   软肋   装出   求仁得仁   假发   拙劣   短处   河南   杂文   美文   勤奋   学问   缺陷   办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