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身为一名厨师。心中除了钱和美女。还应当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自己手中的美食。

厨师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把菜肴和美食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成果。普通人做一盘菜,也许只是随便扒拉扒拉,胡乱放一些佐料,大概能吃就行。厨师则不同,每一道菜肴,每一份主食都是他们精心加工的对象。他们在一道菜肴或一份主食上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远远超过普通人。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要想做好一道菜。首先要选择上等食材。其次,要选好配料。其次要确定调料。运用巧妙的刀工,将食材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在烹饪的时候,还要注意油的选择和火候的控制。适量的加入水进行焖制,可以使菜肴更加入味,风味更加独特。

为什么普通人做的菜比不上厨师做的菜?因为普通人做一道菜,可能只花二十分钟,最多半个小时。而厨师为了做一道菜,可以准备三天甚至三十天。三天和三十分钟的差距就是厨师做菜和普通人的差距。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其实,不仅厨师与普通人的差别如此,修行人与普通人的差别也同样如此。

修行人本来就是普通人。他原本也是一身俗气,整天想的不是怎样搞钱,就是怎样找女人。可是因为机缘巧合,在某个偶然的机缘中,他忽然感觉社会生活其实非常肤浅无聊。而那些清静身心的修行人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修养境界,很值得自己羡慕。于是,他就开始留心起修行的事情来。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一窍不通的。只能胡乱看书,胡乱请教人。时间久了,他就渐渐看出了门道。修行人也分为真心修行的和真心搞钱的两种人。他从红尘俗世中走出来,所以他是真心修行的人。于是他就开始按着书上的教导,从清静内心妄念开始,下手修行。从一天起念无数次,到一天起念有限次,再到几次,再到内心清静,不起妄念。

在他自己看来,自己的功夫日渐精进,很是满意。而在外人看来,他已经有点疯疯癫癫,不太正常了。整天像个傻子、木头人,目光呆滞,行动迟缓。岂不知所谓修行活死人者,正是这种似疯非疯、似傻非傻的状态。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忽然之间,他的内心就开悟了。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修行人开悟以后,就好像普通人做梦醒过来一样。虽然过去的一切经历仍然历历在目,但是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在一切日常行为当中,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妄念纷纭。虽然他心中仍然会有很多的念头升起,但是每一个念头的升起都不再是混沌的、杂乱的,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切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他的心里都看的一清二楚。

当年六祖惠能住世说法时,有人举了卧轮禅师的悟道诗,请六祖鉴别一下。卧轮禅师也是一位有名的禅师。他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显然,卧轮禅师对自己止息妄念的功夫很是满意。并以此作诗,表达自己的见地。其实,他的功夫境界,还是在清静内心的初级阶段。只在悟道的门外徘徊,并没有入到门内。因为他并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智慧。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人的自性菩提智慧无所不通,无所不用。但凡日常生活中一切行为思想,无不是菩提智慧的作用。倘若离了菩提智慧,人瞬间就会僵住不动,犹如土石一般。卧轮禅师的诗中,有好几个地方都体现了他的初级状态。

首先,他自负地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注意这个断字。人的一切思想都是菩提智慧的显现。菩提智慧并无断续之分。所谓能断的思想,不过是自心中起起灭灭的妄念而已。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卧轮禅师有办法止息心中的妄念。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再看下一句。对境心不起。对境而不起心动念,这是不是开悟的境界呢?并不是。真正的开悟境界是一切境界中自性应用无碍。也就是说,开悟之后并非对境不起念,而是对境虽然起念,但是念念自住,心不着相。自己的心念是安住在自性之中的,并不是安住在境界和相上的。卧轮禅师所谓的对境心不起,其实指的是他持戒修行,在一切境界中止息妄念,清静内心。以求达到心空、心不住相。这种状态正是初学者的清静内心功夫,并非开悟见性的境界。

再看最后一句,菩提日日长。卧轮禅师通过自己清静内心,初步止息了妄念,得到了清静。心静则菩提智慧自然显露。然而这却不是开悟后的菩提智慧。这只是初级阶段内心妄念稍稍止息时,菩提智慧多显露了一点而已。和开悟以后自见本性的境界相去甚远。菩提智慧是根本智慧、本来智慧。它是无所不通的。人们平时所用的智慧只是菩提智慧中的极少部分。怎样知道菩提智慧广大无边呢?只要看看男女之间的感情就知道了。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红粉佳人,演绎了无数的感情故事。可是,这么多的感情故事,却从未有过重复。也没有人会对感情上的事情感到厌倦。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感情究竟是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因为感情所体现的就是菩提智慧。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又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又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表现的都是感情的复杂多样性。

所以,卧轮禅师根本就没有悟见本来自性。它也不知道自性的智慧是如何的广大。他认为自己的智慧与日俱增,这就是菩提智慧日日增长的缘故。实际上这并不是菩提智慧日日增长,而是菩提智慧日日多显露的缘故。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所以六祖惠能针对卧轮禅师的诗,也写了一首诗。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这首诗体现的是六祖开悟后的境界。人开悟以后,自见本性。一切行为思想都是在菩提智慧的作用下发生的。实际上,开悟后的境界与普通人的境界是一样的。差别只在于普通人心住于相,心随境转,颠倒迷乱。而开悟的人心不住于相,心不随境转。

所以开悟的人一切言行思想念念自住,清楚不乱。境来则随缘应物,境转则自心安住。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喜好、工作等等,都与平常人并无两样。正是因为开悟前后的境界差别只有自己心里清楚,所以想找到真正开悟的人极为困难。这也是圣人不显名于世的原因之一。

对境心不起与对境无心的区别

可见,修行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初级阶段时表现的比较明显,那就是修行人非常专注和专业。他会在一件事情上下足功夫,绝不搞表面文章,绝不去隔靴搔痒。他是深入深入再深入,专精专精再专精。他做事情总是一阵见血,直击要害。在高级阶段时,他们之间的区别则表现得并不明显,甚至是根本看不出什么不同。 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开悟见性,它只需要根据境界的不同,自由发挥菩提智慧即可,不必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惠能   妄念   自性   禅师   菩提   清静   菜肴   美文   厨师   普通人   境界   内心   功夫   区别   感情   智慧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