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关注我,每天和你聊点心理学

作者丨富仁

出品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最近看了芒果台离婚真人秀节目《再见爱人》。


生出很多感慨。


郭柯宇和章贺这一对,两人都是知名演员,不仅事业上是同行,外形也十分相配,女方温柔善良,男方帅气俊朗。


当时结婚,他们就是因为觉得对方互相般配,自己也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想结婚生孩子了,就领了证开始过日子了。


然而,貌似的条件般配却成了蒙蔽双眼的轻纱,让他们忽视了情感关系中更为核心的一些东西。


于是,在各自的世界孤独十年后分手。


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说:“永远不要低估你对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容忍程度。”


深以为然。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所有人都打心底认可真情可贵,但在考虑婚恋问题时却倾向于把外部条件放在所有考量因素的首位。


这是为什么了?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当你在匹配外部条件的时候

你想要的是什么?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度极高的婚恋问题:


在寻找伴侣的路途中,你最在意哪些条件?



进化心理学认为,女性的天职是繁衍后代。这种刻进基因里的本能,形塑了女性的心理:


天然就会更偏好物质条件好,拥有更多资源,能为下一代提供优良基因(这也解释了高颜值男性的吸引力)的男性。


这样的男性能带来安全感。让女性无后顾之忧的抚育下一代。


而男性会偏爱生育能力强和繁殖价值高的女性,直白点说就是年轻、貌美、健康的女性。


这样的女性能带来性和繁殖需求的满足。


这也是男性的底层欲望。


对比知乎上大众的答案,与进化心理学的结论不谋而合。


因此,当你寻找伴侣时,就像自带一个雷达探测仪,这个探测仪在不断衡量对方的外部条件,就是为了判断:



寻求安全感和生理需求的满足是一种生物本能,没有过错。


只是,人是一种高级生命,这种高级就体现在除了本能,你还有更高级别的心理需求。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除了安全感和生理需求

你还想要什么?


小美和丈夫光伟是从校园走出的一对璧人。


光伟身形高大,能力出众,小美温婉可人,个性独立。


大学毕业后,两个在众人的艳羡和家人的祝福下走入婚姻。


然而,不到五年,关系触礁。


“我知道光伟对我很好,但我也是大学毕业,有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


生完孩子后,我重回职场压力有多大,他不理解就算了,我晚上加班回来还要听他数落,看他脸色。”


谈起自己的婚姻困境小美情绪很低落。


光伟说:“我一个人挣钱又不是养不起家,给不起她好的生活。一个女人天天在外面这么拼不知道她图什么,我劝她回家安心做个主妇,给我再生个小子,难道是不爱她吗?多少女人想过这种日子都过不上,就她天天跟我拧巴。”


为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这样的矛盾呢?


这就要谈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的,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这五种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求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所以在关系中,当安全感和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便会出现。


比如,爱意的表达,关系带来的归属感,相互尊重,彼此扶持,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等。


就像案例中的小美,她希望能得到伴侣的理解和支持,让她构建自己的事业版图,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她的伴侣却无法认可这一点,关系便陷入困境。


事实上,只要留心观察,当基本生活条件具备后,婚内各种矛盾都指向了同一个源头:人的高级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而恰恰是爱、关系中的归属感、相互尊重、共同成长,往往才是让你在关系中获得幸福的关键。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为什么高级需要

更能决定一段关系的质量?


现在请你闭上双眼,设想这样一种场景。


你很饿,想吃一顿大餐。你焦急地来到一家喜欢的餐厅点了一桌菜,狼吞虎咽。很快,胃部充盈的饱食感让你舒畅不已。饥饿造成的不适随着食物的填充很快过去。


如果这时,你的朋友恰好过来,再叫上一桌你最喜欢的食物,也无法激起你的丝毫兴趣。


因为饿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


这就是底层需求的满足规律。


基本需要的满足虽然能带给人舒适的快感,但这种快感浅显、易逝、且遵循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原则。


也就是说当底层需求得到满足后,再增加刺激物,你的满足感不能继续增加。



作为个体,从底层需求中获得的满足是有限度的。


而高级需求恰恰相反。


它们能给你带来深刻、持久、没有上限的幸福和满足。


① 它带给你更深刻的满足感


你可以回忆下,伴侣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所有让你感动的事件背后都是爱的释放,而只有心灵的连接才能给你带来最深刻的幸福体验,才能在记忆河流中凸显而出。


② 它带给你更持久的满足感


所有底层需求带来的快感都是易逝的。属于即时满足。


就像户外场所的随身充。手机没电的时候,你会焦急地寻找充电的地方,一旦手机电量满格,你会转身就走,心里不会有半分波澜。


而一段充满了爱、尊重、平等的关系却像一个巨大的能量磁场,能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良好感受,让你被温暖的充实感包围,在你心里注入持久的力量和满足。


③ 它带给你的幸福永远没有上限


人的成长是没有止境的,自我实现也没有终点。


在满足更高需求的路上,经济学的边际效益递减原则便失效了。


每一次你感受到对方的爱,每一次对方认真倾听你的心声,每一次晚归的时刻TA为你点亮家中的灯火,每一次你的决定能被尊重,每一次你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过程中都有对方的鼓励和陪伴。


这种美好的感受和内心涌动的幸福哪有止境?


所以,如果一段关系,一个人能让你不断成长,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那往往意味着你们的关系是没有天花板的。


你们可以一直齐头并进,而这才是通往高质量亲密关系的坦途。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在《再见爱人》里,有恐高症的章贺挑战自己成功,站在悬崖峭壁上,喊出:郭柯宇,你要过成你最喜欢的样子,一定要过成你最喜欢的样子。


再见爱人:越“般配”的人,越容易分手?


也许章贺内心也深知,十年婚姻,郭柯宇从未真正开心过。


但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满足对方的需求,所以最后分开时只能祝福。


什么才是最好爱人?一段关系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


我想应该就是关系中的你能成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而那个能帮助你实现这一点,或者至少没有阻碍你实现这一点的人,就是最好爱人的形象。


在爱的包围中,在被尊重的关系中,你不断蜕变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这才是你心里最深层次的渴望,也是决定一段关系能否长远幸福的根源所在。


于是,就有了很多看似不般配的人,却一直幸福到白头,也有了很多看似般配的人,却走向了分离的结局。


因为我们大多时候所谓的般配,其实都是外在条件或者是世俗意义上的般配。


想到张宇在《男人的好》里面的一句歌词:我想男人的好,只有在她身边的那个女人才知道。


同样,女人的好,也是如此。


身边人好不好配不配,都是在关系里发现和体会出来的。


愿你们都能遇见这样的良人,都有足够的幸运能营造这样的亲密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般配   这一点   满足感   美文   底层   快感   安全感   伴侣   爱人   男性   条件   需求   高级   关系   幸福   女性   生理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