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阳光

近日和一位朋友聊天中知道,他的孩子性格胆怯,连借给同学的一支笔都不敢要回来。我们权且不谈这一事情,而是首先让我们一起探讨,为什么孩子的性格如此胆怯。依我看,主要原因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由于孩子不听话,或者是由于孩子贪玩好动,常会说:“再不听话我就把你给送人了。”“我把你扔外面,让捡垃圾的把你捡走。”等等,岂不知天长日久这样的语言会给孩子形成巨大的心理阴影。有些年轻的家长对孩子偏爱有加,这种保护伞式的教育让孩子胆子变小,形成关爱过度。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出于对家庭、对孩子的负责,长辈们很少带孩子到外面去活动,导致孩子交往少,不适应群体生活。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帮孩子树立自信

胆怯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说话做事没有主见,别人让干嘛就干嘛。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理智,要冷静,要理性。首先,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和温暖有度的支持,并和孩子一起发现他/她的优点和长处,肯定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不足。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一些他/她所擅长的兴趣与爱好,让孩子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他/她的自信心。另外,家长平日里还可以到导孩子要大声朗读,在学校、在班上要积极发言,日常走路要挺胸抬头,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切记,自信的孩子最可爱。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孩子的自信,一定要洋溢于脸上。

给孩子一束阳光

胆怯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常常把自己从言语到行动都会孤立起来。培养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孩子,帮孩子有效的摆脱胆怯,个人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自立的精神,孩子之事自己做,为了孩子的成长与未来,家长一定要不宠爱、不溺爱、不替代、不包办、要爱之有方、爱之有度、爱之有道。二、恰当的拒绝,大人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要学会拒绝,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要学会拒绝,对孩子的无理欲望要学会拒绝,一次两次的怜悯与迁就会助长孩子的私欲。三、合适的评价,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学会拒绝,对孩子取得的一丁点的成绩和进步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与肯定。四、充分的信任,不能以成人的视角看待孩子,对孩子这也总担心,那也不放心,长此以往,孩子走向社会,做人做事,成人达己何从谈起?五、积极的对话,对话要找准时间把控空间,想方设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和孩子说说悄悄话,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想办法让孩子把压抑在心头的话表露出来,这对孩子是最好的释放。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拥有阳光心态的孩子,一定不胆怯。

还孩子一份天性

胆怯的孩子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也非常在意在意他人眼光,而大人多半在忙碌中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是家长要求过严,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高高在上,对孩子的行为是大声呵斥,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处在压抑、悲观、失望的家庭教育与生活氛围之中。还孩子一份天性,帮孩子摆脱胆怯,不在孩子身上拔苗助长,而是精耕细作。不是“管教”,而是因势利导,是既要会养又要会育。不是大人发号施令,不是大人说一套做一套,不是家长口是心非,不是呵斥训斥,而是言传身教谨言慎行。释放孩子的天性就是帮孩子摆脱胆怯,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帮孩子摆脱胆怯,就是帮孩子培养一份性格,成就一份命运。只有摆脱孤独才能排除胆怯,只有播洒温暖阳光才会造就开朗性格。孩子既然胆怯,就要及时跟进后天教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还孩子天性,就是还孩子童真。

和孩子多多交流

胆怯的孩子不善于表达,甚至拒绝和人说话与交流,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玩耍、更有甚者只喜欢一个人把自己关进屋子里傻傻的呆着。面对这种现象,我承认、理解、体谅家长既闹心又揪心。但家长再怎么着急也不是办法,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他/她拒绝和家人沟通,不愿和父母交流的原因;分析和他/她说话既不听,也不答应的原因;分析和孩子在一起沟通时,孩子为什么老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原因;分析无论家长说了多少遍,孩子总是不在乎,不清楚,不明白的原因;分析为什么跟他/她没说几句话,就显得极不耐烦,做什么事好像都要跟你唱反调的原因。弄清楚原因之后,就要学会放手,学会信任,绝不越俎代庖,包办或剥夺孩子自己喜欢做事的机会;绝不扮演人师、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而是有效地把控正确地引导;绝不能老是教导、形成干预、随时打断、无不制止、莫名批评、训斥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做对的事,做他/她感兴趣的事;家庭教育不是处理事情,而是在发泄情绪,更有甚者,切忘当家长在事业工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不开心的时候,往往会发泄到孩子身上,定会于事无补。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亲子关系,构建于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给孩子一个鼓励

胆怯的孩子情绪低落又爱哭,还伴有焦虑和惊悸,更有甚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鼓励基于认可,基于平等,基于相信。开发潜能,形成健全人格。常说孩子做事是三分钟的热度,但细心的家长你是否发现?孩子连续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搭积木,一次次的垮塌,又是一次次的从头再来,请问家长你能做到吗?换做是你,也许是早就不耐烦了。我们凭什么怀疑孩子做事没有耐心呢?这样一个简单的事例提醒家长,帮孩子摆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胆怯,需要陪伴,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鼓励孩子不能用苍白无力的“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而是要立足于孩子所做的正确的、细微的、值得认可的学习、生活小事。“谢谢你帮爸爸端饭,谢谢你帮妈妈揉肩,我们真的很开心”,“你写字的姿势爸爸妈妈妈小时候更端正、笔划比爸爸妈妈小时候更规范,你写的字比爸爸妈妈小时候写的更漂亮”,如此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的鼓励表扬与肯定,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与激励。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鼓励孩子,就是帮孩子树立自信。

对孩子一份尊重

胆怯的孩子眼神是忧虑的 ,行动是拖拉的,学习是被动的,做事是应付的,他/她老担心自己不是这里错了,就是那里错了,而会引起家长的批评,甚至是体罚,也会引起他人、同学的不信任、不理解。想让孩子摆脱胆怯,最好的做法就是就是人前不教子,无论大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多么生气,都要保持理性、冷静和克制,要给孩子一个私密的空间,要找一个恰当的时间和孩子心平气和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帮孩子分析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表现的原因,并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该怎么办。不拿自家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别让作比较如同一个紧箍咒一样,牢牢的套在孩子的头上,别拿做比较如同一个绊脚石一样,放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别拿作比较如同一个幽灵一样,存在于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时时、事事、处处,使孩子的童年过得太累。家长切记,别拿孩子当孩子,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大人还要强,在孩子的眼里尊重很重要。


胆怯不可怕,这样爱孩子,他们的性格一定豁达坚强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自己。

家长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自信,只有心理阳光的家长,才会引领孩子走人间正道,遇到事情的也会选择妥善的处理方法,既不偏激,也不阴暗,而且能帮孩子摆脱胆怯。殊不知,克服胆怯就是保卫童年,保卫童心,保卫童真,保卫童雅,保卫童趣,保卫童性。保卫孩子的天性,就是还孩子一个真实的自己;保卫孩子的天性,就是还孩子一个儿童的世界。

我是若水,一位高级教师、省优秀专家、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倾情并致力于学校管理、家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孩子成长。感谢您的关注,欢迎留言并评论!

2020-06-0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胆怯   性格   孩子   长此以往   童真   更有甚者   自信心   豁达   家庭教育   美文   天性   坚强   可怕   自信   爸爸   家长   原因   妈妈   阳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