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作者/晴晴同学

排版/晴晴同学

文章字数/3509字

阅读时长/6分钟


1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些人:TA们在工作中积极勤劳,不光按时完成上司布置的任务,对于身边人的要求也从不拒绝,哪怕是在自己正专心的时候,同事提了一个请求,TA们立马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完成同事的交代。


TA们总是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习惯性地将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需求的前面 。


大家一定猜到了,这是一种讨好。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讨好型人格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2

同样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以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事物,而有的人却会事事处处以讨好的姿态处世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方式,一方面是内心守着自己的“死板的个人规则”,比如,“我只有这么做,别人才会喜欢我”,“我必须大事化小”;另一方面是培养了很多被“特有化”的品质,比如被大肆赞扬的“忍辱负重”。


而这些行为方式的形成几乎都指向一个时期——童年,小时候我们从生活中学到的。


先说“死板的个人规则”,你之所以对别人有求必应,却从不向他人提要求,其实是因为,你的心里默默地遵守着这样的规则:我必须主动做事,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原来,在你小的时候,父亲忙于工作,母亲要独自一人照顾几个孩子,过度操劳的母亲经常大发脾气,你一点事情没做对,就惹得母亲对你大吼大叫,时间久了,你从心底里觉得母亲真不幸福,并自此开始,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生怕自己被母亲讨厌和嫌弃,小心翼翼地护着来自母亲的一丝丝爱,长此以往,你学会了一个规则:我必须主动做事,我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看到你做了事,母亲这才开心起来,然后你觉得这样做很对,下次还这样做。即使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母亲的夸奖,你仍旧照做不误,因为你发现至少这么做了,就有几率获得母亲的奖赏,比如一个微笑,一句夸赞的话。在这样的生活中,你学到了一个真理:我只有乖巧听话,多做事,母亲才会爱我。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他并没有很多力量去反抗或寻求帮助,相反,他们的选择很少,其中之一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让监护人满意,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成年后,这种惯性行为仍然会伴随着TA,TA们成了愤怒逃避者和认可追求者,既害怕冲突,经常忍耐,又十分渴望被认可,总想去证明自己,并伴随着自卑。


再说被“特有化”的品质。有时候我们的教育会鼓励我们忽视自己,就为了称赞某种品质。


记得高中军训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女生胳膊不小心脱臼了,当时就感觉疼,也不知道是脱臼。军训很严格,没人请假,她就没提这个事,一直到军训结束,她才去看了医生,后来才知道,情况挺严重的,还挂了绷带。老师知道后,当众表扬她不畏艰难,能吃苦的优良品质,还让让全班同学都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出现在学校,还有家庭。


作者雅基马森曾讲过她小时候的一件事。


她骑马的时候,被马甩了下来,一只脚还挂在马镫上,就这样被拖行了十多分钟,后背被稻茬刮伤了,血流不止,但她没有讲,后来艰难地起身继续骑,这样的事情被家人知道后,一直当做“英雄事迹”广为流传。


虽然这样的事情看起来是锻炼了人“忍辱负重”的能力,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了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当事人的品质是被赞扬的和鼓励的,所以很多时候就该先人后己,无需太在意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教会了我们要牺牲个人的感受来成全他人或大局观。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3

我们都知道,讨好型人格在生活中并不被重视,虽然常被看做“好说话的人”,但实质上却谁也讨不好,有时还会纵容了他人,可以说是“出力不讨好”。


接着,来聊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认知方面,我们需要打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模式。


要告诉自己,你有权让别人失望,也无需对他人的情绪负责


你非常清楚失望的滋味,所以当你拒绝不想参加的饭局时,总会担心邀请人会不会失望。但是你也要明白他人的情绪该由他人负责,而不是由你负责。顺便可以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改变?是不是因为参加了太多了不想参加的聚会,帮了很多违心的忙,最后筋疲力尽的是你,心烦意乱的还是你,你的情绪是不是也一直是自己在负责呢?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换一种方式,给自己个选择,将“我应该“换成“我可以……”。


“应该“意味着一种责任,是在给自己设限,而”可以“是一种选择。


当自己有选择的时候,就有了主动权,便不会那么着急忙慌地去想要满足别人。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4

另外,童年的记忆中,多数的不幸福都与批判性思维有关。


在有条件的爱的环境里成长,讨好型的人往往会遭受到很多的批判,以至于在成年以后,我们想到某件不愉快的事时,耳边仍旧回荡着令人无法接受的骂声:你怎么那么蠢、太笨了、真自私……


因此,我们要学会与批判性思维对话。


澳大利亚的一位全科医生罗斯 哈里斯,在他的书《快乐是一种陷阱》中讲到,我们可以把批判性的声音当做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比如生日歌,就好像那些回忆在播放器中播放,而我们可以将播放器关掉。


也可以将这些话当做一个个体,分离出来,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打招呼:嘿,你怎么又来了。


比如,你在一次考试中,突飞猛进,进了年级前10,而一些不怀好意的同学背后议论你:哼,考这么好全凭运气吧。你完全可以对这些声音说,滚开,别来烦我。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的是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5

其次,在行动方面,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让别人失望真没什么大不了的。


行动比想法更能改变一个人。当做了你害怕的事,你便不会再惧怕那件事了。

比如你拒绝了一个饭局,就真诚地告诉朋友,你晚上有事,确实去不了。实际上你会发现,别人并没有表现出失望,也许会理解你,你根本无需背负愧疚感。


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将自己恐惧的事情,根据等级分类从1到10,哪些行为你认为需要改变,都可以写下来。


比如:

1 拒绝帮同事买东西

2 让某人重复我没有听清楚的话

3 开会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 拒绝帮同事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5 超市收银时不必太着急收拾,而是跟后面的人说“稍等”

……


用行动去真的改变自己,做了自己害怕的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6

最后,学会爱自己。


经常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的你,一定不少忽略自己。被拒绝时,一定会问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了,所以才不得人喜欢。


长此以往,你便学会了忽视自己,而要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告诉自己的大脑,“我真的很不错”。


因为我们全部的行为逻辑,都内化在了意识系统里,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已有的意识系统,就得打碎固有观念再重建它。


可以每日记“三好日记“,每天找到三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来提醒自己,我真的很棒。哪怕是一件小事,比如买了一束花,让家里更温馨了些。


日积月累下来,你一定会收获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聆听身体的声音,并及时检视身体。


情绪的出现是非常依赖身体的感觉的,当我们忽视自己的身体发出的信号时,情绪亦会受到影响。


一个学生在短跑中,不小心被同学绊倒摔了一跤,响声很大,很多同学跑来询问,而她为了影响大家的心情和上课的进度,就告诉大家,一点事儿都没有,就是跌了一跤。而在下节课上,她发现膝盖处,鲜血已经浸湿了裤子,她疼得厉害,心情也随之不好了。


同样的,被忽视的情绪也会影响身体。


当我们从小就认为某些强烈的感觉是不对的或者是不应该的,比如愤怒,然后去忽视它,直到我们不在注意它,以为它就不影响我们了,其实不然,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他父母的事情。


他的爷爷奶奶对父母极为不好,还被当做反面例子在村子里的广播里被点名批评,父母极为委屈,但碍于孝道,一直压抑着情绪,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母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父亲在三十多岁时满口的牙竟然全掉光了。


从这方面来讲,身体上的疾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自己身体的声音而导致的。


你这么会讨好,一定是尝尽了失望的滋味

7

讨好型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忽视自己,转而为大家考虑,所以也被叫做“圣母型人格”。


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被忽视的小孩,因为想要得到点什么,自己就必须付出一些东西,习惯了去满足别人,却独独委屈了自己。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当你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你,其实并不是真的你(这句话好像有点恐怖),更像一个“假自我”。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身边人之所以喜欢你,他们喜欢的可能不是真的你?!


所以还是做回真的自己吧。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毕竟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PS上周在读《可爱的诅咒》一书,这篇文章算是读书笔记。作者雅基马森将讨好型人格的人称之为“可爱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比比皆是,TA们活得比谁都累,凡事大包大揽,以他人的期望为主,可到头来讨好型的人最讨不好别人,反倒容易被轻视。显然,小孩子的那一套,在成人世界早就不管用了。愿你有人爱,更懂得爱自己。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失望   批判性   美文   人格   滋味   情绪   同事   想法   事情   母亲   声音   品质   规则   身体   身边   同学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