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说,一个人想要变得优秀,先从改变这3件事做起

你知道春秋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观察人的言行,然后去推测这个人有没有旦夕祸福的吗?

在《左传》和《国语》等史实里都能清楚地看见这类记录。一般来说,那时的人认为凶吉都是从人的内心萌发,然后再通过肢体表达出来。就像现在,人们遇到一件不好的事,都会毫不保留表现在脸上一样。

《了凡四训》中说,一个人想要变得优秀,先从改变这3件事做起


春秋时,人们通过一个人内心去推测一个人的旦夕祸福,例如,一个内心忠厚对人好的人,受到的福泽就多点,相反,一个人刻薄就会偏向于受到祸患。

那时,如果说一个人内心特别真诚,这时候他的内心就和大家所想的仁义道德是相契合的。若说,一个人有福泽,那就看他所做的好事,反观一个人是受到福泽还是祸患,那么就得看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就是春秋时看一个人的仁义道德所用的方法。一个人受到福泽,那他做的好事多一点,一个人受到祸患,就是做的坏事多了。你想想看,这些看人的方法,就和现代人是一样的。现在的人看人也是通过他做的事,所说的话,来判断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要不怎么到现在还说看一个就看他的“谈吐举止”。

你看,现在的看人方法都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你想变得优秀,变成别人眼中的仁义的人,那就需要来了解一下这3个使自身逐渐完善的事。

第一件:要发耻心

先看看《了凡四训》中原文是怎么说的: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如果你想真正改正自己的错误,那第一件需要你做的事,就是要有羞耻之心。羞耻一词最早在《史记·律书》中说:“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

羞耻之心就是一个人要有羞愧和耻辱之心,做出羞愧的事,感到耻辱。

想想那些古代圣贤,跟你一样也是堂堂男子汉,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你还在原地踏步。无非是你太暗恋尘世间的私情,偷偷去做一些违反道义的事情,自以为无人知晓,还装出一脸无愧的模样。

《了凡四训》中说,一个人想要变得优秀,先从改变这3件事做起


如果长期如此,慢慢就会沦落为禽兽,自己还不知道。

人世间,再也没有比做了羞耻之事,还装作糊涂更羞耻的事了。

孟子说过:“羞耻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天大的事”。

感受到羞耻之心,这才是每个人改正错误的要诀。

反过来说,你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懂得羞耻,这就是终极秘诀。如果不懂羞耻,还要装作糊涂,这已经不是羞耻了,而是违背良心。就像你明明说了谎话,致使两人矛盾升级,快要到你死我亡的地步,你还是装糊涂不肯出来调解,这样违背,说实话,良心不会痛吗?

你看,懂得羞耻之心,才是我们变优秀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

第二件:要发畏心

照例,先看原文: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出自《了凡四训》)。

第二件事,你要有恐惧的心理。

有恐惧心理不是叫你害怕一件事情,而是具备这种恐惧意识。因为我们头顶天,脚着地,古人不是有句话叫“人在做,天在看”。

《了凡四训》中说,一个人想要变得优秀,先从改变这3件事做起


具备这种恐惧的心理,就是要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意识到,有人在看着你,你不能昧着良心做坏事,尽管你做得很隐蔽,但是要畏惧,即使天不能看你,总有一天“纸包不住火”,火会自己跑出来,严重时,还会引火上身。

你想做一件坏事,你选了一处无人知晓的地方,还巧舌如簧对谎言做了装饰,即使做得如此隐蔽,但你终究还是骗不了自己,终极你的内心总有一天会出卖你的。

我们的肉身极其容易损坏,好事难做,同样坏事也难,做好事不需要藏着掖着,但做了坏事,你必须得藏着掖着,否则火跑了,你也就该上路了。

第三件:须发勇心

原文是这样说的: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出自《了凡四训》)。

这第三件事就是要你拥有勇气。为什么需要,就像你上学时犯了错,偷了别人的钢笔,致使别人完不成作业,此时老师查到是你,可你就是没有勇气当着全部同学说是自己偷的。

有时候,人做错了事不肯改的真正原因,大多数是犹豫、胆怯引起的。

这时,你需要鼓起勇气,不要再犹豫不决。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胆怯,既然做了,那就芽哟勇于承认,勇于承认不是丢脸,而是为你下次的勇敢奠定了基础,没有第一次的勇敢,哪还有后来的不犹豫呢?

你看,犯小错,就像是肉里进刺一样,虽然伤口不大,但着实难受,需要尽快剔除,以求心安。犯大错,就像是毒蛇咬到手指那样,要么立刻送医院,果断一点需要断指。

不管小错也好,大错也罢,只要错了,那就是不对,既然不对,那就要改,你不改是等着下次一起改吗?你这次不吃饭是等着以后一起吃吗?你这次不写作业,是准备等到放假狂补吗?

等,就是在给自己制造不痛快。

总结一下,一个人要是具备羞耻之心、恐惧意识、勇气这三种心理,即使在生活中会有过错的时候,这些过错也会像冬天的冰雪遇见太阳那样,不担心它不会融化。

《了凡四训》中说,一个人想要变得优秀,先从改变这3件事做起


不同的是,人犯的错,有时需要从事情本身来改,有时需要从道理上改,而有时则需要从自己内心开始改,改法不一样,最终,所花费的功夫也不一样,最后得到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你原先容易发怒,现在改了,这是事情上的改;有时,你做错事了,还为自己寻找道德支撑,事后发现错了,这就是道理上的改;有时,你认识到自己确确实实错了,没有指出你的错,你自己发现并改了这叫内心中的改。

最终,祝愿你向优秀之人迈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旦夕祸福   小错   仁义道德   祸患   须发   圣贤   羞耻   禽兽   美文   坏事   良心   好事   恐惧   勇气   内心   事情   优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