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做善事,得福报,做好人

最近一直读《了凡四训》,收获颇多,尤其在改过,积善方面。一个人要是知错就改,就是向善事走近一步,做的善事多,积善也就丰厚,得福报。可做别人口中的好人。

做善事,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心急,越急越做不好,越做不好越急。想想一个人的人生如此之漫长,做善事也是一辈子,做坏事也是一辈子,何不做好事,积善得福报,从而做一个好人。

袁了凡:做善事,得福报,做好人


好人没有标准,坏人也没有标准,但是一个人做事,言谈举止,都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价值观怎么样。凡事有标准都好做一点,若是没标准,做啥都做不好。

像盖房子,有规定的尺寸,墙要砌多高,都有标准的尺寸,按照尺寸走就可以了。但好人坏人是没有标准的,你去判断时也不好判断。可能一个人上一秒做好事,下一秒做坏事,也可能上一秒做坏事,下一秒做好事。这都是不好判断的。

来看看《了凡四训》中所提及的好事,做这些好事的人,又是怎样得到福报的。

上半部分

做好事

《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莆田县林家上一代人里有一位乐善好施的老太太。她总会做面团布施给穷人。只要有人跟她要,她都会给。有一天,一位神仙装扮成道士前来向老太太索要面团,每天要六七个面团。就这样足足要了三年,老太太连续给了三年。

三年如一日,神仙看到了她做善事的诚意,于是跟老太太说,这三年,一直吃你的面团,并说你家后面有块地,你死后,让你儿子埋葬在那,你的后代会有许多成为大官的。老太太去世后,她的儿子听从神仙的旨意将母亲埋在指定的地方。埋葬好后,结果第一年,考上科举的就有九个人。

你看,做好事做到这个程度,会感化的不只是人,还有一部分的感天动地。换到现在,那些默默持续做志愿者的人,默默在一线奋斗的人,默默在山区支教的人,每个月从工资抽出一点去支持别人上学的人,这些人那个不是一做就是几年、几十年。

做好事,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种类。

袁了凡:做善事,得福报,做好人


说白了,做好事只需要一颗心,一颗真诚做善事的心。做好事的时候纯粹一点,就像老太太,只要有人有吃面团的需求,都会满足,这种施舍不管你是第一次,还是很多次,都会给,这就是一种持续做善事,而且还很纯洁。

你又会想,善事还有纯洁不纯洁一说吗?确实有,做善事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善事多多少少会带着点功利性质,所以,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不就是对做善事纯粹的一种表达吗?

这里向你传达的一种观念是,做好事也好,做人也好,难的不是做,难的是持续做好事,难的是三年如一日做好事。

下半部分

坚持做好事

还是继续说故事。冯琦的父亲,在县里做秀才时,在一个寒冬,路上遇见一位倒在雪地里的人,他用手去摸的时候,已经冻僵了。这时冯琦的父亲立刻把上衣脱下来给那个人披上,并带回家救治。后来冯琦的父亲做了个梦,梦见神仙告诉他,你是诚心实意救人的,所以让韩琦投胎到你家里,做你儿子。后来冯琦出生,担任过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位。

好事没有分类,不管你做的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只要用心做了,这就是好的。

有的好事能看得见,别人会评头论足,有的好事看不见,别人也无法做评论。

坚持做好事的标准,就是持续做一件好事,就像那些在山区支教的老师,有的会坚持几年,有的会坚持一辈子,不管是坚持几年的,还是坚持一辈子的,我觉得这些经历、感悟都是最珍贵的部分。

把事做好和做好事是相辅相成的。把事做好指的是把任何事都做好,做好事的前提就是把事情做好,只有这件事情做好了,这件善事也算成功了。

坚持做好事的例子实在太多,像苏东坡,分配到哪里,就给当地的百姓造福,做善事,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方法,做不同的好事,这就是做好事,也是把事做好。

袁了凡:做善事,得福报,做好人


每个人需要做事,人这一辈子,多做好事,是积善。就像一个人听到“多做好事”他会高兴,听到“少做坏事”就会很不高兴。人还是愿意听到好的一方面,所以做好事,在一方面是为自己积善,更多是在造福后代,造福周围的人,影响后代和周围的人也要做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善事   礼部   面团   美文   老太太   后代   坏事   神仙   纯洁   好人   好事   尺寸   父亲   儿子   不好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