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德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从我们的习惯来认识,我估计十有八九都会选择道德至上,毫无疑问是道德比能力更加重要。然而,从逻辑思维来分析,这个问题就不简单了。


我们分析道德与能力孰轻孰重,应该从个人和社会的不同需要来看。个人追求道德高尚,必定是更加容易被社会认同。但是,如果只有道德高尚,在能力上无法实现自立,甚至需要救济才能维持生活,那就会拖累社会。因此,基于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层面来看,就更加欢迎有能力的人,最好是道德和能力都兼备。

然而,我们普遍不可能实现德能兼备,现实社会必定是有能力的人多过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在选人用人方面偏重道德,那就要埋没大量的人才了,将严重妨碍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且,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很聪明。他们发现社会偏重德治,决不会因为个人的道德缺陷而甘心被埋没,必定要想出对策。为着趋利避害,聪明人会选择伪善,他们更加懂得利用道德作为武器来攻击和绑架别人。偏重德治的结果,就是将有能力的人逼成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甚至逼向了社会的对立面,这种结果之于社会更加可怕。


德治需要榜样来引导社会风气,如果树立起来的榜样出了问题,那就会产生更坏的结果,将影响更多的人怀疑道德。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想要成就圣人又非常之难。有能力的聪明人都有很难成为道德圣人的自知之明,就决不会发自内心去选择以榜样为楷模。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因为伪君子太多了,社会才产生了道德危机。人们发现所谓大德也会有缺德,在干缺德事的时候就会心安理得。我们用道德将有能力的人都逼成了伪君子,哪里还能实现我们预期的德治?


有能力的人若要选择伪善,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来应对,因为他很可能就是我们最信任的人,甚至正是他在主持道德教化。所以,偏重讲道德反而可能让真正有道德的人被打压。伪君子横行的社会,是不会给真君子机会的。偏重讲道德的结果,社会风气必定更加容易恶化。


我们越是担心有能力的人缺乏道德,越不愿意给有能力的人机会,越容易将有能力的人逼向邪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最重要的道理,真正有能力的人根本不可能被道德局限,他们都会随机应变。我们讲道德,他们做不到真君子就扮演伪君子,伪君子反而很可能要来做我们的榜样,利用我们的信任打压真君子!


如果社会偏重能力,风气反而会大好。机会向有能力的人敞开了,从能力走正道就可以实现想要的一切,何必搞什么歪门邪道?大家都讲从能力公平竞争,不屑于讲道德,哪里还有伪君子们的市场?


《三国演义》虽然只是演义小说,其实讲了一个很少人可以读懂的道理。刘备当家的时候,蜀汉人才济济,因为他有用人的气魄,明知道魏延有反骨也敢重用。刘禅时代其实是诸葛亮当家。诸葛亮就缺乏刘备的气魄,他只敢用忠心耿耿的人才,导致蜀汉后期严重缺乏人才。临死的时候,还将魏延逼反了。诸葛亮信任的姜维,在能力上未必就胜过了魏延。如果敢像刘备一样重用魏延,魏延未必会反,蜀汉可能又是一种结果。刘备有量,诸葛亮有谋,才成就了蜀汉。仅靠诸葛亮的忠诚和谋略,蜀汉就必定要走下坡路了。


曹操不怎么在乎人才的道德缺陷,他自己就被称为奸雄。奸雄反倒笼络了最多的人才,成就了最强盛的魏国。魏国虽然易主,却是三分归晋的基础。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易主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实现一统天下,让老百姓可以享受和平生活。


我们的胆量和见识,决定了我们对道德与能力孰轻孰重的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两全其美,结果很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魏国   蜀汉   道德   能力   都会   奸雄   德治   伪善   伪君子   缺德   圣人   美文   榜样   君子   社会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