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识:概括2020,预判2021》

《2020年蛋鸡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分析》为原标题

(本文内容引用自国际畜牧网,略有编辑。

原文刊登于《中国畜牧杂志》2021 年第 3 期,作者为:孙从佼、朱宁、秦富、杨宁。)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蛋鸡产业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年。2020 年产蛋鸡存栏高位,鸡蛋供给过剩,导致鸡蛋价格和淘汰鸡价格同比均大幅下降,而且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蛋鸡养殖成本明显增加,2020 年蛋鸡养殖未能保持住 2019 年的高盈利,全年亏损明显。新冠肺炎疫情对蛋鸡产业的影响逐渐消退,进入后疫情时代,中国蛋鸡产业仍需要重点关注突发事件对产业影响的问题。


《蛋识:概括2020,预判2021》

一、2020 年蛋鸡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国际方面


1.1.1 生产


美国蛋鸡存栏量略降,2020年底美国蛋鸡存栏量3.26亿羽,比上年同期减少4.5%,未能保持住2015年以来的增长态势。


1-7月蛋鸡饲料成本由2019年同期每打鸡蛋31.78美分,降至30.11美分,降低了5.25%。1-7月鸡蛋平均生产成本由2019年同期每打60.76美分,降至59.29美分,下降了2.42%。


1-7月白壳鸡蛋养殖场平均价格为82.9美分/打,比上年同期升高70.9%。白壳鸡蛋(L号)零售价格为160.8美分,比2019年同期上涨了11.13%。


2020年欧盟鸡蛋产量约为714.4万吨,比2019年增加1.1%。2020年欧盟鸡蛋价格比上一年下跌了15.4%,鸡蛋消费量比上一年增加1.1%。


主产国中,法国2020年鸡蛋产量约94.3万吨,比2019年增加14%;德国2020年鸡蛋产量93.7万吨,比2019年增加2.4%;西班牙2020年鸡蛋产量89.1万吨,与2019年持平;意大利2020年鸡蛋产量80.1万吨,比2019年减少2%。


1.1.2 贸易


美国蛋品出口增长。2020年1-6月美国蛋品出口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7.6%,其中,加工蛋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41.14%,带壳鸡蛋出口下降了4.78%。美国蛋品出口量占蛋品产量的2.86%。


2020年1-6月美国对中国带壳蛋出口额占带壳蛋出口总额的42%,其他主要出口区依次是墨西哥、加拿大、美洲其他地区、中东地区,分别占美国带壳蛋出口总额的31%、11%、8%、6%。加工蛋品出口占美国总产量的1.97%,主要加工蛋品出口地区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分别占美国加工蛋品出口总额的25%、24%、19%。


2020年1-10月欧盟(不含英国)出口量为19.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4%。日本、瑞士和以色列依然是欧盟(不含英国)三大蛋品出口对象国,分别占欧盟(不含英国)蛋品出口总量的28.8%、17.9%、5.7%。


其他主要出口对象为泰国、韩国,分别占欧盟蛋品出口总量的4.1%、3.8%。2020年1-10月欧盟进口量为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6.7%。


乌拉圭是欧盟第一大蛋品进口来源国,占欧盟蛋品进口市场54.3%。美国为欧盟第二大蛋品进口来源国,占欧盟蛋品进口市场份额的19.1%。阿根廷是欧盟第三大蛋品进口来源国,占欧盟蛋品进口市场份额的7.7%。第四和第五位是阿尔巴尼亚、挪威,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4.9%、3.5%。


1.2 国内方面


1.2.1生产


① 蛋鸡产能过剩。


一是蛋种鸡产能维持过剩状态。祖代蛋种鸡平均存栏仍远高于36万套的市场需求量,父母代和商品代鸡苗供应有保障。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2020年1-12月在产祖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减少6.0%,但仍维持在50万套以上,完全可以满足父母代和商品代蛋鸡养殖市场需求;1-12月在产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同比增加6.0%,商品代鸡苗销售同比减少0.4%。


二是商品代蛋鸡加快去产能调整。由于2018-2019年蛋鸡养殖持续大幅盈利,养殖场(户)养殖热情高涨。受2019年狂热补栏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产蛋鸡存栏处于历史高点,鸡蛋价格低位运行,5月份放开活禽交易以后,养殖场(户)顺势淘汰蛋鸡,蛋鸡去产能明显。


② 鸡蛋价格和淘汰鸡价格同比均大幅下降。


鸡蛋价格在2018年和2019年维持高位,均高于近5年蛋价平均水平,2020年除1月份外,鸡蛋价格持续低于近5年蛋价平均线;淘汰鸡价格在2016年和2019年高于近5年平均水平,2020年则是1-5月、7月、8月份高于近5年平均线。


受蛋鸡存栏过剩影响,鸡蛋价格和淘汰鸡价格同比均大幅下降,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2020年1-12月鸡蛋平均价格同比下跌22.8%,12月蛋价同比下跌12.4%。1-12月淘汰鸡平均价格同比下跌15.8%,12月淘汰鸡价格同比下跌15.4%。


③ 饲料成本和饲养成本同比小幅增加。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的落实,生猪存栏逐步恢复到2017年末存栏水平的80%以上,由此拉动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恢复性上涨,蛋鸡养殖成本随之有所增加。


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2020年1-12月蛋鸡平均饲料成本和养殖成本同比均增加5.8%。每千克鸡蛋折合饲养成本和饲料成本,除了1、2月外,同比均有所增加。


④ 蛋鸡养殖全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和2019年蛋鸡养殖效益大幅增加,2019年养殖场户补栏较多,致使2020年度上半年在产蛋鸡存栏达到历史新高位,同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鸡蛋供应过剩,蛋价低,效益差,去产能趋势已经形成,10月开始出现存栏、鸡蛋产量同比减少的态势。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4季度出现消费增加、产量减少的有利形势,但饲料成本增加,全年养殖效益处于亏损状态。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2020 年 1-12 月累计只鸡盈利同比降幅 102.3%。


1.2.2 贸易


2020 年 1-7 月我国蛋品出口额为 1.0506 亿美元,低于 2019 年同期的 1.153 2亿美元;从 2020 年 1-7 月蛋品出口额情况来看,1-3 月比 2019 年同期降幅更大,4 月开始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整体来看,蛋品出口额低于2019年同期。


蛋品进口额也呈现出下降趋势,2019 年和 2020 年 1-7 月蛋品进口额分别为 11 万美元和 4 万美元。从 2020 年 1-7 月的蛋品贸易来看,加工蛋和鲜蛋出口额分别为 0.4390 亿美元和 0.6076 亿美元,分别占蛋品出口额的 41.79% 和 57.84%。


蛋品进口方面主要是种用禽蛋进口,2020 年 1-7 月进口额约为 4 万美元。2020 年 1-7 月我国蛋品出口到了 41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前 5 位分别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美国和新加坡,这基本与 2019 年同期情况相符。中国香港依然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蛋品出口市场。



二、我国 2020 年蛋鸡产业技术研发进展

2.1 遗传改良技术


2.1.1 蛋鸡 SNP 芯片“凤芯壹号”升级


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WAS) 研究成果、鸡 QTL 数据库、OMIA 数据库,以及目标品种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更新芯片中的重要 QTL 区段位点、重要质量与经济性状位点。芯片位点的更新换代一方面可以提高芯片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多可用的基因组信息,也可以按照实际育种的需要对芯片位点进行调整,以提升选种准确性。


2.1.2 鉴定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


应用 GWAS 鉴定到骨骼生长性状候选基因,位于 1、2、27 号染色体,包括 HTR2A、LPAR6、CAB39L 等;鉴定出与蛋用型贵妃鸡蛋壳强度和蛋壳比例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RABGAP1、LMBNL3 和 TMEM117。研究出鸡胚胎发育-滞育-激活过程的调控机制并鉴定到关键基因,如 PPP1R8 和 IRF1 等。针对不同等级卵泡发育的转录组测序,筛选到 AMH、FSHB、SORL1 等基因,它们在卵泡发育中起关键调控作用。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PPI) 筛选并鉴定到 8 个与固始鸡高峰产蛋数和繁殖激素显著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主要参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的分泌调控,促卵泡激素 (FSH) 和促黄体生成素 (LH) 的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抑制 PRL 的合成、促进排卵等功能。鉴定到 PCNT、DDB2 蛋白可作为不同遗传背景 ALV-J 感染后的潜在免疫标记物。


2.1.3 解析相关作用机制


通过 ATAC-seq 技术对基因组 DNA 中所有的开放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发现雌性鸡胚性腺不对称发育过程中的表观修饰作用;构建鸡卵泡发育的 circRNA-miRNA-mRNA 分子调控网络;对纯种和杂交群体卵巢组织中竞争内源性 RNA(mRNA、lncRNAs、circRNAs 和 miRNAs)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并发现非加性表达的 RNAs 对脂质代谢、能量稳态和氧化应激相关途径的作用,这些过程控制着母鸡等级前卵泡的生长和闭锁,进一步决定了产蛋效率,影响产蛋杂种优势;通过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探究鸡精子 RNA 表达谱及其在精子活力调控中的新功能,发现氧化应激损伤可引起精子顶体和质膜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精子活力低下。对 FLHS 蛋鸡血液甘油三酸酯、总胆固醇、脂肪酸结合蛋白 4 (FABP4) 和脂蛋白脂肪酶水平进行检测,发现 FABP4 的血浆水平与产蛋后期蛋鸡脂肪肝等级呈正相关,表明 FABP4 可能是 FLHS 的潜在诊断指标。


2.2 营养与饲料技术


2.2.1 建立小型近红外饲料分析仪的分析模型


目前,小型化仪器定型工作已经完成,在玉米和豆粕样品中完成了定型仪器的建模工作。目前利用小型近红外饲料分析仪能够检测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等3项常规饲料指标,可以为蛋鸡养殖企业和中小型饲料企业提供快速分析平台,为实现“先测后吃”提供有力保证。


2.2.2 建立优质鸡蛋生产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


“优质鸡蛋生产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被中国农学会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中农(评价)字[2020]第3号);研发的“优质鸡蛋生产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经过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认可,被中国农学会遴选为“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该项成果在改善蛋壳强度、蛋清浓稠度、蛋黄营养成分等多项鸡蛋品质方面具有突出效果,为蛋鸡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2.3 疾病防控技术


2.3.1 鸡群免疫的科学减负技术


鸡群免疫“科学减负”的本质是遵循机体生理规律、疾病发生规律及抗体消长规律,结合疫病监测数据,合理制定和优化免疫程序,减少疫苗接种次数,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各综合试验站得到应用,并进一步向体系外养殖企业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3.2 鸡滑液囊支原体 (MS) 感染综合防控与净化


MS 感染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重要传染病。根据连续 3 年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确定了不同条件下的 MS 感染的净化与控制技术方案。对于祖代鸡,主要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为主、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方案。对于父母代鸡,如果来自阴性祖代鸡群,则采用与祖代鸡相同的方案,如果存在低水平感染或垂直传播,则在祖代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检测结果适时采用敏感药物辅助控制。对于商品鸡,根据“一场一策”的策略,结合流行病学监测的结果,在育雏期存在高风险感染的时间点使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使鸡群 MS 感染阳性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2.3.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LDL-T 株)的研制


自2009年以来我国 nrTW I 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养鸡业的重要病毒,现有商品化疫苗对其交叉保护效果不好。因此,针对 nrTW I 型毒株的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LDL-T 株)被研制,并通过种毒的鉴定、实验室试制、质量研究等实验室试验以及中间试制,发现该新型疫苗具有安全性好、保护率高的特点。


2.4 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


优化和集成蛋鸡育成和产蛋期兼用的新型栖架立体散养系统技术装备。


结合我国笼养育雏的养殖模式,研发了便于免疫抓鸡操作的育成产蛋一体化立体散养设备。进一步优化了栖架散养系统结构和采食空间;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新型蛋鸡立体散养栖架系统的光照系统,控制数据实时传输、光强度可调、渐明渐暗、光谱调控、光照均匀性设计及无频闪特征,可满足高温高湿的多粉尘的蛋鸡生产系统的高效健康生产的光要素要求。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和群体饲养密度对蛋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养殖模式对蛋鸡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栖架饲养系统相比于叠层笼养系统产蛋效率高,更早达到产蛋高峰期,且维持产蛋高峰时间较长,为推动我国蛋鸡养殖方式高效绿色健康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针对蛋种鸡本交笼养技术开展了设施设备参数优化研究,形成了本交笼养设备优化工艺参数1套:

① 本交笼内推荐 2 种不同参数的产蛋窝 (A:90 cm×40 cm×60 cm;B:70 cm×52 cm×60 cm);


② 本交笼内食槽背部挡蛋板推荐设置砂带作为磨爪垫(长×宽:50 cm×10 cm);


③ 产蛋窝内设置人工草垫作为地板覆盖物同时用 30 lx的 LED 白光与蓝光作为开产初期的诱导光源,工艺参数的优化整体上降低种鸡的死淘率 7%,降低种鸡的行为恐惧与血液内皮质酮含量,提高交配行为频次与受精率,改善鸡只福利,为蛋种鸡本交笼养模式优化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2.5 蛋品质量控制及加工技术


2.5.1 研发了一种提高蛋黄液乳化性的生产技术


蛋黄液对热敏感,超过 65℃ 就容易变性凝固,导致其乳化性能显著下降,极大限制了蛋黄液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酶改性的方法既提高了蛋黄液的耐热温度,又降低热杀菌温度对蛋黄液乳化性质的不利影响,达到改善蛋黄液乳化性的目的。


2.5.2 开发出营养鸡汤制备技术


以淘汰蛋鸡为原料,结合热处理、超细粉碎、微胶囊包埋、生物酶解、美拉德热反应等技术,开发出超微细鸡骨粉、鸡脂末、脱脂鸡肉蛋白粉、浓缩鸡汤调味料。根据老人、儿童、妇女等不同人群对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不同膳食需求,按比例调配出具有一定营养强化和功能特性的健康鸡汤配方,大大增加了淘汰蛋鸡的综合利用率。


2.5.3 开发出蛋黄和鸡肉风味食品配料


在传统蛋黄油提取工艺基础上,将乙醇提取法与酶法结合融合进去,提升效率。通过风味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GC-IMS) 技术分析比较了低胆固醇蛋黄油氧化前后的风味物质成分,发现氧化蛋黄油中的风味物质远多于蛋黄油,丰富了蛋黄产品的香气层次,拓展到多样化个性化蛋品如蛋酥、蛋黄酱、蛋黄曲奇等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技术改良。


2.5.4 开发了天然抑菌剂溶菌酶等复配抑菌剂


利用在蛋清中提取的溶菌酶,与干腌香肠常用配料之一的白酒组成复配剂,用于干腌香肠中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的控制以及香肠品质的改善。


2.5.5 研究了 3 种抗生素在蛋鸡后备期给药对产蛋前期鸡蛋抗生素残留的影响


育成期 103 日龄给药,在蛋鸡 130 日龄所产鸡蛋中仍可检测到氟苯尼考药物残留,在 150 日龄蛋鸡所产鸡蛋中仍可检测到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药物残留,提示后备期在 70 日龄后要停止投喂抗生素。


三、2020 年我国蛋鸡产业存在问题


3.1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产业发展影响大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蛋鸡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冲击。


一是打乱了种鸡场的生产计划。雏鸡、鸡蛋、饲料等运输受阻,养殖场户面临供料、资金周转困难,退订雏鸡合同,种鸡场孵化处于减产或停孵状态。


二是影响了饲料运输流通。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交通管制,大中型饲料厂主要原料储存较多,玉米、豆粕等原料可维持一段时间,但配合饲料的运输受到限制。自配料养鸡场因玉米、豆粕等原料储存少,耗尽后严重影响生产运转。


三是影响了鸡蛋销售。鸡蛋经销商收购量减少、价格低,小养殖户资金运转出现困难,可持续生产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保障蛋鸡产业正常发展尤为重要。


3.2 蛋鸡补栏、扩栏不理性,蛋价波动难免造成经济损失


据研究,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周期约为3~4年,这使得蛋鸡养殖每年产生不同的盈利空间。盈利空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驱动养殖主体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内调整生产,不断适应鸡蛋市场价格变化。


2016年8月以来,蛋鸡养殖持续盈利;除了2017年盈利空间较小外,2016、2018、2019年蛋鸡养殖均有大幅盈利,尤其是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蛋价全年维持高位,养殖盈利空间大幅增加。


在此行情利好情况下,广大从业人员养殖热情高涨,不断补栏扩产,一步一步推高蛋鸡行业整体产能,造成2020年产能严重过剩局面,进而蛋价持续下滑,维持低位运行,全年蛋鸡养殖亏损。


3.3 无抗养殖任重而道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大势已定,但养殖环节抗生素使用总量在“饲料禁抗”的初期可能不会减少,养殖成本会有所增加。


据了解,中小型养殖场缺乏成熟的替抗解决方案,再加上养殖场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够理想,动物疫病发生率仍较高,不得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部分养殖场治疗用药还有一定幅度增长。


而欧盟在宣布饲料禁抗后的最初3年抗生素使用总量也没有减少。因此,效果好、副作用低、性价比高的系统替抗方案是禁抗政策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未来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禁抗减抗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绝非单一路径可以实现。


四、2021 年蛋鸡产业发展趋势


4.1 蛋鸡存栏逐步调减,鸡蛋供应稳定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跟踪监测,目前祖代蛋鸡种源有保障,能够为商品代蛋鸡养殖提供足够的鸡苗。


据农业农村部定点监测,从商品代蛋鸡存栏来看,由于2019年1-12月累计补栏同比有所下降,而累计淘汰鸡同比大幅增加,加之鸡蛋价格和淘汰鸡价格维持低位,蛋鸡养殖持续亏损,2020年蛋鸡存栏稳中调减,去产能加快,2021年上半年产能将达到合理水平,从业者将回归理性养殖。


随着生猪存栏恢复,鸡蛋替代效应减弱,鸡蛋消费也将有所下降,适度调减蛋鸡存栏仍能满足市场需求。


4.2 鸡蛋价格低位运行,养殖盈利空间较小


2020年下半年蛋鸡产能结构调整加快,但4季度产蛋鸡存栏仍维持较高水平,鸡蛋供应充足;随着春节消费拉动,预计鸡蛋价格在2020年春节前出现小幅上涨,春节后蛋价将有所回落。


随着生猪存栏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鸡蛋和淘汰产蛋鸡消费需求减弱,全年蛋价下行空间较大。通常情况下,2021年上半年蛋价和淘汰鸡价格将维持低位运行;下半年随着中秋、国庆等节日消费带动,蛋价将有所上升,但上涨空间有限,预计全年养殖效益一般,盈利空间有限。


4.3 拓展鸡蛋营销渠道,发展线上销售模式


2020年上半年,受蛋鸡存栏高位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鸡蛋市场长时间持续低迷,由此推动蛋鸡产业拓展营销渠道,从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逐步向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型销售模式转变。


2021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电商的普及、政府鼓励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习惯网上购买生鲜副食。由于消费者网购鸡蛋时更注重品牌和价格选择,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也在适应形势变化,注重企业品牌化建设,争取更多机会参与线上网络销售。


4.4 消费重视食品安全,发展健康养殖


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营养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安全性高、品质优良的食品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对鸡蛋的需求也从满足量的需求提升到满足质的需求。


这一趋势要求鸡蛋生产者朝着健康养殖方向发展,重视蛋鸡养殖的生物安全防控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因而需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确保食用蛋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布局、科学的场区规划和标准化建设、规范的检疫措施及落实、投入品的检验与控制、病死畜禽和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等,均是关乎蛋鸡养殖生物安全和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蛋鸡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2021 年蛋鸡产业发展建议


5.1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蛋鸡从业人员面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总结经验启示;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做好应对预案。


一是做好科学选址规划。场址应选择适养区、非基本农田等地方,考虑防疫等生物安全需要,兼顾交通便利,以防突发事件时“进出”两难。


二是调整适度规模。要根据周边环境、生产工艺、生物安全、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等因素,调整配套的适度规模进行养殖,不可盲目求大,追求一时之快,忽略未来不可控突发事件。


三是共建风险分担组织。联合保险、期货、金融等主体,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方合作组织,建立联保机制,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养殖风险。


5.2 加强预警调控,引导从业人员理性组织生产


针对蛋价频繁波动,生产盲目调整情况,畜牧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生产预警预报体系作用。


一要重视生产、价格等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及时组织数据信息上报,避免瞒报、错报、漏报、假报等情况发生。


二要迅速开展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准确研判某一阶段或时期的市场行情变化、生产消费变化等,把握供需平衡状态。


三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扩大宣传受众,让广大从业人员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理性组织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工作,为蛋鸡行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5.3 推广高效安全养殖技术,提升蛋鸡养殖水平


一是推进蛋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改变“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提升蛋鸡养殖规模化。充分利用标准化示范场的作用,借力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标准化进程。


二是鼓励蛋鸡养殖设施设备升级。激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有关蛋鸡养殖设备智能化的研究,促使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物联网技术充分融合。鼓励并扶持蛋鸡养殖场(户)采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加强对投入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管理与实时记录。实现鸡蛋产品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养殖生物安全的智慧管理及预警。


三是建立完善的疫病综合防控体系。引导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推行无抗养殖,树立防胜于治的理念。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加快重大疫苗研发进度,提升疫苗研发效率,保障蛋鸡产业平稳发展。


5.4 探索成熟、有效的替抗措施


现阶段,应凝聚行业“共识”,宣传引导养殖业回归饲养本质。


一是在“减抗、替抗”相关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储备,为全面“饲料禁抗”做好准备;依法依规合理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减少由于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危害。


二是通过禁抗、减抗宣传,缓解养殖主体对禁抗的恐惧心理,推动兽医处方用药,总体用药小步慢减,建立“不指望简单地依赖无抗替代物就能解决有抗饲料时代没有杜绝的疾病问题”的基本底线观念;强化终端畜产品残留管理,尽量疏缓消费环节对“畜产品含抗”的不必要担忧。


三是加大对替抗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研发替抗减抗产品。启动替抗产品联合攻关重大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及时加大宣传,推动成果转化,助力企业自觉禁抗限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祖代   蛋品   蛋鸡   蛋黄   美国   肺炎   养殖场   疫情   美文   同期   欧盟   饲料   鸡蛋   产业   价格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