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有记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萧何是“初汉三杰”之一。

及刘邦称帝,萧何以功第一封酆侯,拜相国;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萧何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一前193)。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丞相。

关于萧何,最为人所知的民间俚语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一、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有“成也萧何”的极大成份。

刘邦进入咸阳后,萧何不恋金钱美色,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

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

萧何后来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制定了律法共九章,又称“汉律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为国家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运行制度!

正因为萧何创立了规范的规章制度,汉朝能稳定统一,并稳健发展,大汉王朝四百年的辉煌,有萧何的一份功劳智慧!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也为我们留下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我们。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二、楚汉争霸中更有“成也萧何”的重要成份。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兵家四圣”之一,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的韩信,能有机会一施平生抱负和才华,有赖于萧何的慧眼识珠。萧何识人之准,有伯乐之志,能成就韩信的伟业,成为“国士无双”的人,也成就了汉朝的胜利!更是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样的故事,加上韩信的结局,让后人感慨唏嘘!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败也萧何”有此出!

三、长安之名和后世都城规划所受的影响,也是“成也萧何”。

刘邦称帝,行赏分封诸侯后,定都咸阳(陕西长安县西北),刘邦暂居栎阳,命丞相萧何营建咸阳。公元前199年,皇宫竣工,萧何奏请御驾往视。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宫,周围的有二三十里。东西两方,阙门最广。殿宇规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为豪华壮丽。武库、太仓,分建殿旁,气象巍峨。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刘邦对萧何道:“此处可以添筑城垣,作为京邑,就叫长安吧。”从此,咸阳便更名为长安了。西汉建都长安,历时两百余年,萧何成为该城的最早规划和设计者。长安都城的建制,一直影响着后来一朝一代的都城建制,洛阳,开封,北京都受其影响!

四、明哲保身的“自污名节”也是“成也萧何”。

“初汉三杰”里明哲保身的典型是张良的功成身退!萧何在其位而得善终,可以说更有智慧!为了防止因为自己功高震主而引起刘邦的猜疑,自出家产以用军需,强买民宅自污其身。果然在浮沉的政治漩涡里求得一生安稳!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五、文明传统和文化建树上,更是“成也萧何!”

萧何自发组织获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为后世的历史文献研究和图书管理影响巨大!也是后世能够了解先秦历史文明的重要驿站!

萧何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更为后代的藏书打出了样板!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萧何不单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法律建筑,运输图书上有极大影响!还是有史记载的书法家,只是没有书迹流传后世!

萧何工书法,尤善署书,用秃笔题额。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南朝宋羊欣《笔阵图》云: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于房,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又说:萧何”为前殿,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
萧何拜为相国后萧何颁发了一道“要做官先练字”的律令,使汉代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全民习书时代。

据《汉书·艺文志》载,“汉兴,萧何草律,亦着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萧何的这种认定,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庞大的,终汉一代,无论西汉东汉,整个汉代的官员考评制度,几乎都与文字学和书法挂钩,认识字多的就是能人,书法好的就可以当官,甚至明确规定,做为一个低级文吏,想升迁,就得学习,尤其是学习书法和文字。

东汉干脆还有规定:能通《仓颉》史篇,可补兰台令史,满一年之后补尚书令史,再满一年,就可以当尚书郎。这样的政令导致就连一名镇守边陲的小官,也一有空暇就赶紧练练书法,因为“能书”是考评官职的一项重要标准。汉简中对于这些有明确的记载,比如:

肩水侯官并山隧长公乘司马成,中劳二岁八月十四日,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武,年卅二岁。长七尺五寸……(《居延汉简甲编》114号简)


《学书漫谈》之萧何的“成也萧何”!

萧何还有书论《论书势》传世,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载其文曰:“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遣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合藉于阴阳。每欲书字,喻如下营,稳思审之,方可用笔。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

萧何说作书前要有将帅登阵的心态和变通即字的形态变化、气势贯通的意念;作书时要体现阴阳平衡的目标,要具有奇正、仰卧、露藏、刚柔等字形字势,使之神出鬼没、大开大合、气贯长虹;作书还要具备天人地三合的条件,书法的形势方得自然之妙。

司马迁《史记》记载:“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

萧何能作为刀笔吏,是有很强的文字功底!后来收集秦朝留下来的国家文字资料,秦朝书写者的水平应该是最高级别的,甚至有李斯赵高的手迹。萧何的书写自然会受到当时最优书写的影响,耳濡目染中,书写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成为书家的条件是很充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汉律   都城   律令   相国   长安   秦朝   汉朝   丞相   刘邦   西汉   法令   汉代   后世   美文   书法   制度   成也萧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