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被迫成熟的现代母亲


中国女性,被迫成熟的现代母亲

女性总是被迫变得更 “成熟”


借由母亲节的契机,我观察了身边的各个年龄段的妈妈们。

她们受孩子影响,被动的处于人生的各个阶段。

有的是“新手宝妈”,有的是“二娃宝妈”,有的孩子已经上学,有的孩子参加了工作但没结婚,有的孩子已婚未育、有的孩子已婚已育。

我发现了一些共性——她们总是被迫变得更 “成熟” 。

1. 生理成熟

《婚姻法》规定“男方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这么规定的原因是为了结合男女生理发育的特点。

女性青春期的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同龄的女生比男生在思想和身体上要早熟。

女性的身体状态会在26岁左右达到巅峰,26岁以后状态开始逐渐下滑,40岁以后还会开始加速衰老(因个体差异,这里说的是大概年龄),而男性40岁左右的时候衰老速度相对缓慢。

2. 心理成熟

我所处的工作环境女性占的比例大。

仔细想想,自工作以来我见证了一部分同龄女生的心态变化历程。

对年轻女性来讲,对她们改变最大的莫过于生娃了。

结婚之前她们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

总是想把生活过成诗,憧憬着浪漫的日子和理想的远方。

总是想换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好只是作为生活的装点,优雅而不俗套。

总是有一个倾诉的出口,受了委屈依然可以从父母那里寻找安慰。

生娃之后她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理想的远方遥不可及,孩子的哭声近在咫尺。

浪漫的日子被尿布打败,身边只有一个打呼噜的人。

理想的工作都是浮云,只求准点下班早些回家。

心里的委屈没功夫想太久,也没空去找安慰,搞好婆媳关系,化解养育观念冲突,早点把孩子哄睡觉才能避免大把大把的掉头发。

她们被动的“成熟”了很多。

3. 被扭曲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这句话原本出自梁启超先生的《新民说-论进取冒险》,“西 儒 姚 哥 氏 有 言 :“ 妇 人 弱 也 , 而 为 母 则 强(西方作家雨果说过:'Women are weak, but mothers are strong.') 。” 夫 弱 妇 何 以 能 为 强 母 ?唯 其 爱 儿 至 诚 之 一 念 , 则 虽 平 生 娇 不 胜 衣 , 情 如 小 鸟 , 而 以 其 儿 之 故 , 可 以 独 往 独 来 于 千 山 万 壑 中 , 虎 狼 吼 咻 , 魍 魉 出 没 , 而 无 所 于 恐 , 无 所 于 避 。大 矣 哉 !热 诚 之 爱 之 能 易 人 度 也 。”

这里说的是平生娇弱的母亲为了孩子可以独自在山林中来往,无惧虎狼咆哮、鬼魅出没,形容母爱至诚至真。

这句话不是“丧偶式教育”用来推卸责任的托词。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丈夫把育儿这件事理所应当的推给妻子,搞“丧偶式教育”。

这里不是日本和韩国,新时代的女性也不是全职家庭主妇,大家白天都有工作,凭什么丈夫回家了就能理所应当的撒手不管?

妈妈们独自的、被动的承受了怀孕的不便、分娩的剧痛、生产的风险、产后的抑郁、身材的走形、丢失职业发展的机会等等事情之后,确实要比男人们要强上百倍。孩子在婴幼儿期也天生的更亲近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谁生的谁就能更好的养、更应该养。

这只意味着后期的共同养育中丈夫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即使孩子“不要”爸爸,也要尽所能减轻妈妈们的负担。

这句话不是妈妈们放弃自己选择权利的借口。

这句话是精神激励,不是精神枷锁。

很多妈妈们在有了孩子之后失去了自我,在养育中遭遇情绪的时刻放弃了自主选择心态的权利,拿“为母则刚”麻痹自己。

婴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寸步不离的照顾,妈妈们很累,甚至有不少几近崩溃的时刻。这时她们总是会想“为母则刚”,从心理上把自己置于一个走投无路、背水一战的境地,心理压力激增。

但是即便离不开,也不应该放弃心态上的选择的权利,这是你在困境中最后的自由。

试着告诉自己:我寸步不离的见证了宝宝的成长,我和宝宝在婴儿时期良好的共生关系将会让他/她成为一个很有安全感的人,我的付出将会在宝宝的人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看,仅仅是选择了不同的心态,你付出的时间、承受的痛苦一下子被点亮了原本包含的重大意义,全都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4.先成为你自己

0-6个月是母婴之间的共生期,这个时候婴儿认为自己和妈妈的身体和心理是一体的,一旦有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就会造成安全感的缺乏。

6-36个月的分离与个体化期孩子需要逐步与妈妈分离,学会区分“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目前有一种社会现象是因为以上两个阶段没做好,该共生的时候妈妈分离的多,没有建立基本的共生关系,该分离的时候一边强烈控制孩子听话,一边依然分离的较多,等孩子长大了,妈妈越来越放不开孩子,甚至对孩子强调,“你是我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人,我不能失去你”。

这个现象中的妈妈失去了自我,把自己的事情和孩子的事情搅在了一起,同时破坏了孩子的自我,使他变得虚弱而自卑。“妈宝男”可以对号入座了。

所以在分离的时期,妈妈和孩子都要开始建立边界意识,慢慢分清哪些是你,哪些是我。

在此之前,妈妈必须要先有自我,有自己的世界。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用“母爱包围圈”包裹住孩子,随着孩子的能力增长,妈妈逐步后退,为孩子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让步,最终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如此复杂,若是不先成为自己,没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孩子也无法独立,两者未来就会相互纠缠干涉,停止发展。

你先独立,孩子才能独立。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母亲,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迟到的推送结尾再次祝愿所有的母亲健康美丽,幸福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成熟   女性   寸步不离   理所应当   美文   中国   婴儿   心态   丈夫   年龄   独立   母亲   理想   自我   妈妈   关系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