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浅尝辄止?来吧,一起做一个“大不敬”的人

1.敬而远之

我曾经一直为一件事情感到苦恼,就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做任何事情都浅尝辄止的人。书画学习终止在了小学,外语学习定格在了中学,格斗学习夭折在大二的暑假,就连原本最喜欢的阅读,也唯有在看不费脑子的小说的时候真正看完过全本。

当我觉察到这件事的时候就很难受,因为我发现渐渐的这种习惯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虽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我仍能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解决,但若是剩下的部分我用不上,也就不再深入学习了,以至于碰上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只能通过多次重复已学会的简单方式多次重复完成,仍然是在浪费时间。

对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法求而不得的时候我是很挣扎的,但又不知道怎么具体的描述这种状况。为了提高积极性,读书寻找社群和大家“共读”,健身要报私教,去健身房找氛围,做菜要发圈,以点赞获得动力。这一切都让我觉得不对劲——这些本来就是我喜欢的东西,那我的原生动力到底被什么阻断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得到APP发现了一门速读课程——《怎样成为快速阅读的高手》。

开篇有一句话:

丢掉对书本的敬畏感。

这句话一下子让我联想到一个词,敬而远之

这个成语原本出自《论语·雍也》,原文是:

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

大意是对于鬼魂之说,可以信,但要保持敬畏之心,不可以象对待平常的事物一样理解,也不要有过于亲近的想法。

这个词完美的解释了我动力缺乏的原因。

因为我感到敬畏,所以逐渐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原本很自然的东西,当我抱着敬畏的心态去接触的时候,我从中获得的收获和乐趣就减少了很多,当虚假的完美主义心态作祟的时候,阻力就变得相当大了。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很多年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非虚构类书籍。

当我总是觉得这些东西“高大上”的时候,连行动也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

好比我想了解一个包子是什么馅的,以前直接撕开,碰见喜欢的就吃,碰见不喜欢的就放下,而现在非要一点点的解开褶子、撕开面皮,一边解剖一边猜测,还要保持它的精致完整,同时出于敬畏,那层面皮也不敢浪费,一点点的细细咀嚼,一点点的慢慢体会——还没吃到肉馅呢就饱了,实在是作的很。

下一次呢?下一次连皮也不想剥,看着就饱了。

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2.形式主义

年纪越大越发讲究所谓的形式主义了。这是顺着”敬而远之“这个心态想到的,其实这也是“敬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还是拿读书举例。

比如有人看书要先洗手,要找个清静的地方,找个喜欢的音乐,点上一点熏香;有人看书要买个几千块的电纸书阅读器;有人看书要买最新款的iPad,配上两千多一支的电子笔,还要配上几千块的外接键盘。

以前觉得,“啊,真的是高逼格!”

现在想想,“什么狗屁?”

真正需要在不同场合阅读的人确实有这个设备和形式上的需要,但是,相信我,大部分人只是为了自我安慰和装逼,真的用来读书了的我看也未必有几个。

想想我们小时候吧,你拿着一本喜欢的纸质小说,坐着看、躺着看、趴着看、球场上看、沙发上看、厕所里看、课桌下看、公交上看,甚至为了方便携带和隐藏你把它撕成一页页的放在口袋里看,到后来出了方块屏幕的MP3,一屏显示一行字,最后把MP3的音量键按到烂掉,多么疯魔啊!

那时候的你单纯就是热爱,没有别的心思,虽然被人发现你这样疯狂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五分钟你就不在乎了吧?

哪有什么“敬畏”,不存在的,就是我要看书,谁妨碍我知道下一个剧情了,那是会暴走的!

现在呢,净手焚香,轻音缭绕,桌上的那一本书永远翻不到第20页,抖音倒是刷了个没底线。

十年间,书柜里的书,棱角分明,就像是刚买来一般。

偶尔看到,还觉得自己是个很爱干净的人,把书保管的这么规整。

呸。

3.做个“大不敬”的人

说到小时候看书的经历,让我联想到儿子学吃饭、学说话、学走路的样子。吃起饭来用手抓、用勺舀,丝毫不在意衣服是不是脏了,饭粒是不是弄脖子里了,只要最后是自己吃到了嘴,那就很满足;学说话只是模仿发音,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鸟叫还是狗叫,听到的全都开口模仿,练习了无数遍,终于在正确的情境说出了准确的表达;学走路就是站起、摔倒、走路、摔倒、奔跑、摔倒,最后能稳稳当当的张开手飞奔进我怀里。

你说他懂什么是学习方法吗?不存在的,天生就会,就是重复。

你说他懂什么敬畏吗?不存在的,天下之大就没有老子不能学的——掰开了、打破了、撕碎了,就是要看看这是个什么玩意。一次搞不定,没关系,那就再来无数次。

人生而无畏,反倒是一把年纪了学会了缩手缩脚。大家慢慢学会了闭嘴,慢慢学会了收敛,慢慢学会了带着面具给自己立人设。

但是在读书和学习上是不需要这些的吧,大家在未知面前全都赤裸裸的——你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就是不会,装给谁看呢?

敬它畏它毫无意义,因为你不吃它,它就是烂了也不会成为你的养分,反而是你拿起来就啃显得更有效果。

共读的小伙伴读《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的时候,在打卡书评里出现过很多相同的呼声——“看不懂,看不下去,看不完”。

最后解决的这件事的人用的都是同一个办法:

先硬着头皮囫囵吞枣读完一遍,再重新开始反复读。

但没有解决的人也很一致的用了同一个办法:

把书供起来。

做个“大不敬”的成年人吧朋友,把敬畏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要放在不合时宜的位置当做懦弱的遮羞布。

勇气是最不可伪造的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轻音   无畏   论语   浅尝辄止   面皮   形式主义   敬而远之   敬畏   美文   小时候   年纪   心态   说话   完整   东西   动力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